中国式思考 医疗资源集中的优势与忧虑

  对于“中国休斯顿”广州医疗城的打造,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指出,医疗中心将主要解决大病重病疑难杂症,合理引导病人就诊。今后,无论患者似乎来自国内还是国外,无论这个人是否熟悉广州,都可以很容易地在医疗中心找到医治的地方,大大减少无目的的看病。这将有助于在区域内提升现有医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整合医疗资源,给普通患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通过医疗资源的整合管理,也可以让患者选择区域内任何一家医院都能够得到最及时的诊断和最优化的治疗。急危重症,可以第一时间组织区域内的高端医疗资源进行快速反应;普通疾病,则可以通过全面的医疗网络及时转诊到社区,从而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花费。“现在很多病人得了小毛病也跑去大医院,大医院人满为患,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也很难让患者满意。在未来的医疗中心模式下,这种状况将会改变,遇到普通的患者会建议病人去社区医院。”廖新波说。

 

  此外,对医务人员来说,广州医疗城模式也可以打通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合作通道,建立完善的后勤服务体系、信息共享体系和学术交流体系等共享机制,在更大范围提供均等化的医疗服务创造前提和条件,有利于集中攻克重大医学难题,培养医疗卫生人才。

 

好坏

 

  理论上建设广州医疗城确是有利于患者、有利于医务人员、也有利于医疗管理的明智之举,但需要面对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中国休斯顿”为大家描绘出无限发展空间,却也引发针对大城市医院普遍存在盲目扩张的思考。

 

  首先,医疗资源集中给城市管理带来挑战。据统计,2011年有超过1.15亿人次患者在广州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看过病,平均每天31.5万人次。东山口地处广州老城区腹地,由于规划较早,道路建设以及区域规划都已经达到饱和,廖新波就曾在他的博客中这样评论东山口地区的现状:“车堵在路上,人堵在车中!”

 

  正因如此,他认为,建设广州医疗城,绝不是像珠江新城CBD商务区那样从零开始,在白纸上作画,而是必须在整合医院资源,优化交通和区域建设上进行重点投入。“如果没有优化,只会加重这一区域的负荷,给这一区域的百姓生活带来麻烦,让百姓不满。”

 

  第二,医疗资源过度集中恐造成新的资源分布不均。越秀区东山口的确是广州医疗城的最佳选址,但这并不代表广州所有的好医院和好医生都在东山口。

 

  据了解,广州38家三甲医院可以大致分为4类。第一类是省一级的综合医院,称为“省医系统”,如广东省人民医院、省第二人民医院、省口腔医院等;第二类是前文介绍的中山大学附属的医院集团;第三类是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的医院集团,如南方医院、珠江医院、南医三院以及中西医结合医院;第四类则是广州医学院附属的医院集团,如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第二、第三医院等。在这些医院中,很多也有国家级重点专科以及两院院士的知名三甲医院,但由于医院不在东山口地区,因此在广州医疗城建设方案中未被提及。可想而知,在把所有的政策和经费投入在越秀区东山口打造高端医疗中心的同时,其它同样具备优质医疗资源的医院却在新的建设浪潮中被忽视,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医疗资源过度集中,造成新的资源分布不均。

 

  第三,可能陷入为改革而改革的泥潭。在与资深医疗媒体人的交流中,曾有媒体人这样评论:“医疗改革就像大家一起吃饭,每个人都在点菜,每个人都想吃自己想吃的菜,也都在猜别人可能爱吃什么菜,但就是不说最后谁买单!”

 

  我国目前正处在利益高度分化的时代,一直以来,医疗改革都在试图平衡各方的利益,希望将政府管理部门、医院、百姓之间的利益和风险进行平衡。初衷不错,但结果一直无法令人满意,百姓与医院都成了改革的牺牲品。客观地说,“改革”是一个中性词,比起一潭死水的沉闷压抑,冥顽不灵的僵化守旧,通过探索、尝试、变化,力图改变有其积极意义。问题在于改革的方向和目的是否清晰,具体执行过程中是否遵循客观发展规律。攻坚期、深水区说了很多次,但到底“坚”在哪里,“深”在何处?

 

  任何时代社会,总会有变化。没有巨变,也会有小变,不是变好,就是变坏,改革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改革可能带来进步,也可能带来颓败。打造广州高端医疗服务区,如果也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医院扩张“建大楼”,而忽视医疗流程和医疗制度上的变革,恐难以走出为了改革而改革的泥潭,最终沦为领导彰显政绩的“面子工程”。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

我来评论

已有0人参与 点击查看
注册
欢迎你,jessfgs [个人中心] [咨询医生]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