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无痛病房”近年来在中国逐渐开展,获得政府、医生和病人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无痛病房体现医疗机构从契约至上到人文关怀的理性回归,给医疗事业注入新活力。但无痛病房目前尚在摸索阶段,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如何保持无痛病房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推广,造福更多患者,业内人士正在思考。
 

  国内部分大医院借鉴国际疼痛管理先进经验,先后建立“无痛病房”。无痛病房即“规范化管理疼痛的病房”简称,指通过完善疼痛评估体系、多模式镇痛及个体化镇痛等新方法,有效增加手术整体疗效,降低相关药物毒副作用,尽量保证病人治疗中微痛甚至无痛,使患者更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和功能康复期。现阶段无痛病房主要在骨科和肿瘤科开展。 

 

无痛病房

 

无痛病房的诞生:重视疼痛治疗达历史新高

  疼痛,指真实存在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或类似情况所带来的不愉快感觉及情绪体验,是人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每个病人都有要求镇痛的权利,早在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提出“消除疼痛是一项基本人权”。但这一口号的深刻内涵,直到近几年才为人们真正理解。

 

  尽管疼痛治疗的技术20年来已有长足发展,但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人们对疼痛的认识水平却未能跟上。病患普遍认为,手术后疼得苦不堪言属于正常情况,不可避免,以至于将忍痛视为美德;部分医生也因为对疼痛缺乏重视,质疑病人喊痛过分夸张,经常等患者万分疼痛无法坚持才肯使用止痛药。

 

  美国一项研究随机调查了250名接受过外科手术的成年人,其中86%认为术后疼痛属于中重度以上疼痛;全球每天约有550万人正忍受癌痛;而我国每年新发病的180多万癌症患者中,约有60%仍在日夜忍受疼痛的折磨。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无痛治疗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患者住院期间为之提供无痛服务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医务工作者的医疗行为已非单纯的治好病,而转入更重视患者生存质量的阶段,疼痛治疗技术的发展为这一理念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种新型的病房工作模式,无痛病房应运而生。

 

  2008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发布《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国内各大医院骨科开始结合临床实践,探索开展骨科无痛病房。2009年,辉瑞中国等机构发起建立无痛病房项目,部分医院骨科病房开始着手创建。几年下来,全国200多家医院均已建成骨科无痛病房,包括北京积水潭医院、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市第六医院等。

 

  肿瘤无痛病房的发展则更有力度。2011年3月,卫生部发布《关于开展“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3年内在全国范围内创建150个肿瘤无痛病房,其中三级医院100个,二级医院50个。这一活动得到各地医疗管理部门、医院及专业人员的热烈响应,2012年11月8日,卫生部已公布第一批67家癌痛规范化示范病房,并于同月20日进行授牌仪式,将全国无痛病房的建设推向高潮。

 

  疼痛治疗专业人士认为,目前政府、社会以及临床医生对疼痛治疗的重视,达到该领域发展20年来前所未有之高度。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

我来评论

已有0人参与 点击查看
注册
欢迎你,jessfgs [个人中心] [咨询医生]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