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经验:台湾立体化防控网络 疫苗、干扰素、口服药联合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主任、肝移植外科主任李君教授指出,其实内地的专家早已提出了中国肝癌的防治重点是乙型肝炎。 

 

李君

 

  20世纪7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几乎与大陆地区几乎同时意识到肝癌防控的重要性,但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在同一起跑线上出发,台湾在乙肝和肝癌的防控方面已遥遥领先。

 

  台湾最新的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自1981至2001年间,台湾乙肝相关肝癌的死亡人数并未上升。2001年后,台湾的新生代乙肝低带原率(病毒慢性感染比率)已低于1%,而1981年,台湾成年人的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率曾高达15~20%,高居世界之首。

 

  大陆、台湾肝癌防治研究工作同时起步,而且都抓到了防治肝癌的重点,为什么台湾地区的肝癌发病率和致死率下降如此明显?

 

  肝癌的高发,通常都会伴随着“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三个步骤。上世纪70 年代,台湾肝病研究泰斗宋瑞楼教授发现,乙肝病毒高带原率会代代相传——由带原的妈妈于生产过程中传染给新生儿。这些新生儿被感染后,大多会变成新一代的乙型肝炎带原者。

 

  1986年7月,台湾的乙型肝炎疫苗全面接种政策及其配套措施落实,并成为全世界争相学习的对象。实施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避免了大部份的乙肝母婴垂直传播——而这正是目前内地乙肝病毒传播最重要的途径。新生儿出生时或孩童时期没有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出现致癌“三部曲”的机率就会大幅降低。

 

  此外,最近十余年,台湾地区因肝硬化并发腹水而至医院就医的病患持续减少,显示台湾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越发稳定,并发肝门脉高压(肝硬化的并发症之一)的不利情况也正在逐渐减少中,这些好现象要归功于能有效控制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药物问世。

 

  干扰素是这类药物中最早被使用的一种,只要慢性乙肝患者血中ALT(一种能反应肝细胞发炎严重程度的血清指标)数值异常上升超过正常范围上限2~3倍,接受半年至一年的疗程后,约有 30~40%患者肝内的乙型肝炎病毒活性能得到有效抑制,肝脏不再发炎。

 

  拉米夫定等口服药物被证明可有效抑制患者肝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这给乙肝患者带来无限期盼。最近几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口服药物又新增恩替卡韦及替比夫定两种。其中,恩替卡韦不但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能力最强,乙型肝炎病毒对它产生抗药性的机率也很低,连续服用5年,抗药性出现的机率低于5%。

 

  另一方面,台湾还对乙肝和丙肝患者的监测费用予以补助,这使许多肝癌患者在发病初期即可获得及时诊治,从而提高肝癌的治愈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

我来评论

已有0人参与 点击查看
注册
欢迎你,jessfgs [个人中心] [咨询医生]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