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江西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正式取消所有门诊静脉用药,门诊医生在信息系统中不能开具静脉输液针剂,只有急诊科和住院部医生才有此权限。但静脉输液仍是不少医院的不二选择,数据表明我国人均每年输液8瓶、全国每年输液104亿瓶次。输液过度会影响免疫力,医院门诊不提供输液,这个国际医务惯例,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医院主动取消门诊输液是良好的第一步,或许有一天,我国的各大医院门诊部将不再是一片“吊瓶森林”……

  □ 撰文 | 王健淇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取消了门诊输液,必须输液患者需到急诊科”的新闻,再次把“门诊不输液”话题提到了风口浪尖,各方支持、质疑声不断,在我国现行阶段,医院门诊取消静脉用药,初衷何在?能否为医改起到一些积极的意义?

 

门诊取消输液 是学国外还是回归?

  输液,医学上称之为静滴、静脉输液、静脉注射,老百姓则称之为“打点滴”、“吊针”、“吊水”等。在国外,门诊基本是不允许输液的。在国内,最先吃这个螃蟹的,要数杭州邵逸夫医院。这家医院坐落在杭州市中心,由香港知名实业家邵逸夫爵士捐资建成,开院最初五年就引入了来自美国罗马琳达大学派出的世界一流医学专家和管理精英的全面加盟,当时就没有设门诊输液室。

 

门诊大楼取消输液  2011年3月,宁波市第一医院就逐渐控制门诊输液量,医院的目标是最终取消门诊输液;2013年,江苏省中医院也规定,所有门诊的医生,都不允许开具有关抗生素输液的处方。2013年9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昌大二附院)正式取消所有门诊静脉用药,门诊医生在信息系统中不能开具静脉输液针剂,只有急诊科和住院部医生才有此权限。

 

  在我们对昌大二附院取消所有门诊输液这个举措评头论足之前,先来看看权威资料,由中国各大药科大学编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学专业指定教材——《药剂学》第四版对静脉注射有很明晰的诠释:该药效最快,常作简单急救、补充体液和供营养之用。

 

  我们再来“涨涨姿势”,这里提到的“简单急救”,一般指患者出现瞳孔散大、心跳骤停等危急情况时所采取的救护措施。而“补充体液和供营养”,则指人体在短时间内失去大量体液,如失血过多、剧烈呕吐、腹泻致脱水等情况下采取的迅速补充人体体液容量,又或当身体虚弱,不能通过食物吸收身体所需适量营养物质采取的措施。

 

  对照这个解释,回想一下,我们身边有多少输液是正确的呢?

 

  在广州某区的一家三甲医院输液室,带着3岁孙子打点滴的张阿姨对39健康网说,20年前,儿子感冒发烧,带到医院门诊看病,医生开的处方大多是屁股针(即肌肉注射),打完之后再开一些消炎、退烧药带回家服用即可。如转眼儿子成家立业当了父亲,轮到她带发烧的孙子来医院看病时,发现医院里到处都是抱着孩子打点滴的家长,随后她也“入乡随俗”,让孙子成了点滴队伍的一员。

 

  据张阿姨回忆,以前医生给孩子打完屁股针后,还会叮嘱家长,“过了4小时记得吃退烧药,假如还一直高烧,记得在4小时后再吃一次退烧药。”等等,但是现在医生和患者都不约而同选择静脉输液的处理方式,即在医院花半天时间打点滴,稍加观察即可回家。至于那些“回家要记得吃药”的叮嘱随之显得没那么必要。“孙子吊完水回家就可以活蹦乱跳了,但以前儿子打屁股针加吃药也照样退烧,为啥现在都看不到护士用注射器打针了呢?”张阿姨表示出了自己的不解。

 

  接着,我们再来谈谈门诊的功能。门诊,是医院接待患者的第一道关,是分诊的一个窗口,是直接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开展预防保健的场所。医院的门诊,小到社区医院,大到三甲医院,都离不开几大环节:挂号、就诊、收费、检查或化验、取药(下图)。

 

医院门诊基本流程图

 

  医生在医院或诊所里对病人进行诊疗,给予不住院的初步诊断和用药,或者收住院治疗的行为。门诊通常接诊病情表症较轻的病人,经过门诊医生一整套的诊断手段、辅助检查,给病人得出初步诊断,门诊医生能够对症治疗解决的即给予病人进行治疗,如果门诊医生对病人病情有疑问或诊断为病情较重较急,则将病人收入住院病房,在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或进行手术、治疗。归根结底,门诊就是医生治疗病情表症较轻的病人,或把病情有疑问或诊断为病情较重较急的病人收入住院的场所。试问,病情较轻的病人为何要在门诊输液?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

我来评论

已有0人参与 点击查看
注册
欢迎你,jessfgs [个人中心] [咨询医生]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