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过多已成顽疾 纠正误区需要医患共同努力

  国家卫生部早就对输液三令五申,如发布了“用药十大原则”第二条明确规定,“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然而,医院对输液的门槛放得过低,在患者适应症上也控制得不严,加上部分医院和药厂的经济驱动,从而导致静脉输液泛滥的现象成了各大医院的通病。

 

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疗中心大楼

昌大二附院用留院观察床取代门诊输液室,因为“要输液实际意味着应该住院”

 

    据卫生部统计,2010年中国平均每人输液8瓶,抗生素使用过多和过滥,因而要求医院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医药费上涨。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吴永佩指出,从门诊、急诊或住院患者人平均使用输液量计算,我国明显有过度用药的情况。2009年,该委员会曾对少数二级或三级医院门急诊和住院患者输液用量作过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医院门诊患者每日输液人次占日总就诊人次的6%~8%。

 

  在这些“过度输液”的背后,隐藏着触目惊心的医疗风险。以在各类抗生素中毒副作用最小的青霉素为例,尽管青霉素对人体基本没有药理毒性,但大剂量的青霉素也可能导致神经系统中毒。青霉素的副作用主要原因在于青霉素的提纯不足,其中的杂质容易通过输液进入到人体而引起重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因程度轻重而表现不同: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皮丘疹,局部呈点状或片状,也可表现在全身;胃肠道反应比较明显,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药物过敏可出现憋气、呼吸困难、心率快,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据2012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数据显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注射剂占到77.6%,该网络收到的过敏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病例中,85%以上为静脉给药。

 

  除了青霉素等抗生素输液的危害,再来看看中老年人热衷的中药注射剂。有些中老年人错把中药输液错当保健疗养,却不知这是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重灾区,也是高发区。一位血脂偏高、血压偏高、年过七旬的患者告诉39健康网,每年她都会定期去附近医院的门诊主动要求医生注射几天丹参注射剂,问其原因,她摆出了充足的理由:“说明书上写着丹参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对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有非常好的疗效,这么好的药材要是通过输液注入血管,就可以更好地被人体吸收,降血压、降血脂的效果更快更好。我每次输完液的头几天,都会感到浑身轻松,像脱胎换骨了一样。”

 

   为了追求几天的“脱胎换骨”,患者究竟要冒多大的生命危险?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一项报告指出,我国药品安全风险仍主要集中在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2012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14个大类中药注射剂报告10.3万例次,数量同比增长了58.2%,其中严重报告5500余例次,占5.3%。

 

   拿喜炎平注射液为例,其不良反应包括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一般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等;鱼腥草注射液也曾因为过敏性休克和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被国家药监部门叫停。相对于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频频曝光,其他给药方式,如口服、肌注发生的不良反应要少得多。

 

   正因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却又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国内部分医院开始重视门诊输液所带来的问题,也做了很多尝试。对于“昌大二附院这次取消了全部门诊输液,并表示确实需要的患者需到急诊科输液”的做法,业内人士一看就明,和以往较为温和的方式相比(如使用抗生素奖惩制度),此举更显强硬,目的在于从医生处方权上减少不必要的输液,从而降低不良反应,进而改变部分医患认为“输液好得快”、“输液能降低血液粘度”、“把输液当保健”等错误的医疗观念,还能进一步推进分级治疗。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

我来评论

已有0人参与 点击查看
注册
欢迎你,jessfgs [个人中心] [咨询医生]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