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1/3 癌症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治愈

2009-05-25 09:55: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进入了历史上经济发展的最繁荣阶段,科学技术发生了划时代飞跃。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迅速发展,成绩骄人,但为此付出的健康代价也非常大。癌症已成为新世纪第一杀手。2000年,全世界有有620万人死于癌症;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约有1000万人死于癌症。中国的形势也比较严峻,据2004—2005年中国第三次全死因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癌症死亡率为135。88/10万,属世界较高水平,而且仍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1/3 癌症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治愈

文/赵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进入了历史上经济发展的最繁荣阶段,科学技术发生了划时代飞跃。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迅速发展,成绩骄人,但为此付出的健康代价也非常大。癌症已成为新世纪第一杀手。2000年,全世界有有620万人死于癌症;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约有1000万人死于癌症。中国的形势也比较严峻,据2004—2005年中国第三次全死因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癌症死亡率为135。88/10万,属世界较高水平,而且仍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癌症不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根据1993年第一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我国的疾病经济负担为3203亿元,占当年GDP的9。3%;而到2003年已达到1。2万亿元,占当年GDP的10。3%。疾病经济负担的增长超过了GDP的增长。其中,又以癌症经济负担最为严重。在中国,每年癌症病人的医疗费用1000亿 ,占卫生总费用的1/6 ,人均2万余元。、

1/3 癌症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治愈

  要预防那些可以预防的癌症

  癌症的致病机制复杂,往往是多种复杂因素,以及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相同的致病因素只导致非常少数的病人患癌,而且可能发生在不同器官。癌症的本质是基因的异常。有人生下来就带有某些基因的异常,有些人体内某些基因对外界不良的刺激很容易发生导致癌症的突变。绝大多数人在不良刺激下有抵御的能力,但随着不良刺激的强度增加会导致部分人出现基因突变。

  基因如何发生突变,癌变如何发生虽然是复杂的“天书”,可现实情况却是十分残酷的。以吸烟为例,尽管我们目前还不能把吸烟可以使哪些人得癌,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发生了癌变弄得十分清楚,但是全世界已经公认吸烟是肺癌的危险因素。大的科学调查表明,吸烟人群肺癌的发生率比不吸烟人群多7~11倍,死亡率高10倍以上。因此,你吸烟不是一定会得癌,但是你由于吸烟,得癌的机会以及为此而“献身”的机会就比不吸烟的人多10倍。当然,偶尔抽一支烟,也不会让你明天就得癌。但你长期吸烟,大量吸烟,你离肺癌的距离会越来越近。你每天吸1~14支香烟,你因肺癌而死的机会是不吸烟人群的1。3倍;你每天吸15~24支香烟,这个数字一下子增加到6。4倍;你每天吸25支以上,你因肺癌而死的机率比不吸烟人群高将近30倍。如此可怕的后果已经使欧美许多国家把控烟当作一项重大事件,有些城市甚至宣布为“无烟城市”。

  相比之下,中国人真是“英雄好汉”,面对死亡往上冲的人越来越多。下列的数字告诉大家:中国的烟民有3。2亿,占全世界总数的25%,中国烟草在全世界烟草市场中占31%。如果每天吸25支香烟,将有十分之一的人或迟或早患肺癌。这也许是为什么中国人生活得比以前越来越好,而肺癌的发生与死亡却越来越多。中国的肺癌已在各类恶性肿瘤排行榜上占居首位。

  除了吸烟导致肺癌以外,现在还有一些癌症的致病因素已经比较清楚了。乙肝病毒(HBV)与肝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宫颈癌,EB病毒与鼻咽癌之间的密切关系都已被证实过了。

  要重视预防那些可以预防的癌症,总比悲观地等待癌症的降临要明智。集中优势兵力去解决可以解决的问题比整天企图攻克癌症的雄心壮志现实得多。帮助每一个应该能够躲开癌症的人,是我们神圣的责任。

  WHO:1/3 癌症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治愈

  癌症经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从正常细胞发展成恶性肿瘤,大多经历“癌前病变”阶段,“癌前病变”发展成侵袭性癌一般需要10年的时间。而癌前病变使可逆的。因此, 癌症早期阶段应用特殊的检查方法(如宫颈脱落细胞 乳房检查 X线检查)发现病变,然后通过科学的治疗,是可以在早期发现癌症病治愈的。定期接受防癌查体,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的行动。国家有关部门也在筹备建立城市防癌体系,主动监察高危人群,加大干预力度。

  癌症不等于死亡

  面对癌症,我们能做什么?我们需要明确:面对这个挑战,全社会应该一起行动。值得欣慰的是,中国政府更加关注民生问题,控制环境污染的力度逐步加大。借鉴美国的经验,在有效控制后的未来10年,癌症的发病率可望有所回落;不断进步的医疗技术使癌症治疗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会得到更好的治疗,癌症死亡率也会出现令人振奋的下降。随着综合治疗、规范化治疗、个体化治疗的新理念和新模式的推动,相信将带给患者更多的希望。

  赵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

  腹部外科主任 胰腺癌中心主任

  中国医科院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合作中心 主任

  国家肿瘤登记中心 主任

  中国癌症基金会 副理事长

  中国医院协会肿瘤医院分会 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 常务理事

  《抗癌之窗》杂志 主编

(责任编辑:黄彬)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赵平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腹部外科

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腹部外科主任。197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1992年获比利时鲁汶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一直从事外科临床实践及研究工作,擅长胰腺、肝脏及胃肠肿瘤外科诊断治疗。先后担任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十五攻关等重大课题负责人。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编及参编医学专著20余部。任中华肿瘤杂志及癌症进展杂志、中国肿瘤杂志、中国肿瘤临床年鉴主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