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羊城高烧 降温避日防中暑

2010-07-07 01:05: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广州城内各大医院急诊科中暑患者显著增多,前来就诊的重度中暑患者也比往年有所增加。“以往很多人不将中暑当回事,大都不知重度中暑患者的死亡率30%的事实。”ICU苏磊主任多年来一直从事中暑急救的研究,他认为,对待中暑,绝不能掉以轻心。<br>

  持续了一个多月连绵阴雨之后,广州及周边城市终于迎来了高温酷暑的太牛气。据广东气象台预测,由于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加上台风“蒲公英”外围下沉气流的增温作用,近一段时间来,广州天气将持续在37℃左右浮动。从6月29日开始,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相继挂起了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与此相对应的是,广州城内各大医院急诊科中暑患者显著增多,前来就诊的重度中暑患者也比往年有所增加。“以往很多人不将中暑当回事,大都不知重度中暑患者的死亡率30%的事实。”ICU苏磊主任多年来一直从事中暑急救的研究,他认为,对待中暑,绝不能掉以轻心。

羊城高烧 降温避日防中暑


  重度中暑死亡率达到30%

  近日,身处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广州出现持续高温,很多市民都有中暑表现。长期从事极端天气下急救研究的广州军区总医院ICU主任苏磊认为,浅近地为广大市民普及中暑的知识在当下是相当有必要的。

  一般来说,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衰竭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疾病。根据《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可将中暑分为三级: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中暑人的反应也越来越剧烈,越来越痛苦。重度中暑时体温超过40℃,出现热痉挛热衰竭昏迷、心律紊乱、出血及脏器功能损害等症状,如不得到及时诊治,死亡率高达30%,属于高死亡率疾病,致死率甚至高于某些肿瘤疾病。即便存活的患者也有30%以上留有长期的后遗症。

  强调重度中暑会导致死亡,但并不意味着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危害就小得多。苏磊说:“我强调重度中暑的高死亡率,在于提醒广大市民不对中暑问题掉以轻心,而不是表明其他的类型的中暑危害就小。”

  据资料统计,2003年欧洲的热浪袭击导致了超过45000人死亡,其中三分之一是源于中暑;美国城镇地区中暑发生率为20/10万人,由于病情严重性和年龄的不同,其潜在高死亡率约为10%-70%,而在沙特阿拉伯半岛,中暑发生率为22~250例/10万,其中中暑的致死率大约在50%左右。在我国,中暑的平均死亡率为10~15%。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全球范围热浪袭击强度和频率的增加,苏磊认为,死亡率的数字还会继续升高。

  苏磊强调: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是医学上对中暑患者的科学分型,不是根据生活常识做出的简单分类,所以不能说轻度中暑病情就不会很严重。他提醒,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患者表现出的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耳鸣头晕等症状,这些症状一方面影响工作效率、生活质量,一方面还有引发其他疾病,危害健康。

  未来极端高温天气会明显增多

  今年以来,异常气候在中国陆续“上演”。从西南大旱、东北暴雪到前段时间南方持续暴雨和重庆强对流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4月份,国内甚至同时出现了6种极端天气,包括江西、湖南、广西等地出现的暴雨,湖北、贵州、云南等地遭受的风雹灾害,华北、东北出现的大范围降温,西南部分地区依然持续的旱情,新疆、甘肃遭遇的沙尘暴,哈尔滨出现的暴雪等,极端天气一齐登场。

  相关气象数据显示,未来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还有可能继续增加增强。21世纪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可能更为频繁,部分地区夏季炎热日数、强降水事件都可能增多;特别在广州这样副热带高压的气候环境下,极端高温天气在未来对人类的损害还会进一步增多,中暑患者的死亡率还有可能进一步提升。

  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更有专家直指,出现极端气候原因,与全球性变暖存在莫大关系。针对每一次极端天气事件,都有具体的原因。作为普通人,我们更关注每次极端天气事件,或者说灾害性天气过程可能造成的影响。但苏磊表示,作为医生,他更关注如何避免和减少因极端天气导致身体问题,如何应对解决极端天气下患者出现的健康问题。

  他说:“为进一步减少极端天气--比如高温--对普通百姓带来身体上的影响,我们可以从这样两方面去考虑。一是在科研上,加大对极端天气下人们健康问题的研究力度,可以地建立相应流行病学大样本,大胆假设,小心论证。另一方面,我们要做好极端天气下健康问题的科普。让人都了解到这些极端天气会导致哪些疾病,会给身体带来何种影响,该进行如何简单防治和如何选择就诊医院、及时就医等。”

  中暑原因,一在高温高湿,一在过度疲劳

  众所周知,高温是中暑的直接致病因素。但“这里我们需要明确是,中暑不单单会发生在极端高温天气下会发生。”在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导致中暑还有其他的致病因素和诱发因素。

  苏磊认为,首先要明确导致中暑的两类情况,就是生产型中暑和生活型中暑。所谓生产型中暑是劳力型中暑,患者在中暑时都在从事体力劳动,像抗洪抢险是的战士、参与救火的消防官兵,游客出门旅游,参与大型露天活动的人,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中暑等等;而生活型中暑是非劳力型中暑,多和人自身体质有关,比如户外选美比赛中中暑的女选手,体质较差、休息不足应是主因;比如在家里生活的老人天热后中暑,可能和老年人体质弱,有心血管等疾病影响有关。

  因此,提到中暑,找出具体的致病因素和诱发因素首当其冲。一般来看,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风速小,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是致病因素;尚未产生热适应,过度劳累、睡眠不足、体弱、肥胖,这是中暑的诱发因素。

  就目前研究所知,中暑只有极少数人起病凶险,发病后段时间内迅速死亡,导致原因尚不明确。多数人起病后,是遵循了一定的规律和途径,逐渐病情加重。比如,劳力型中暑患者,骨骼肌(恒温肌)、肝脏肾脏、消化道在遭到热打击后,首先出现功能障碍,病情进一步发展,继而损害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凝血系统、免疫系统,最终导致不可逆地损害。进入后期病情加重阶段,不但治疗费用高、致残致死率也会明显升高。所以,对待中暑,必须早起正确治疗,防止病情不断加重。这是治愈中暑过程中的“第二关键点”。

  一般认为,救治中暑病人的首要目标或“第一关键点”是尽早降低中心体温,降温措施落实的好坏是决定预后的首要因素。该措施对于先兆和轻症病人的治疗效果好,无病人死亡。但处理较好第一关键点的情况下,仍有部分患者情况依旧危重。这就需要在“第二关键点”的救治上下大功夫--即对患者胃肠道、免疫、凝血系统上的救治。

  需要提醒的是,因为中暑患者皮肤体温调节障碍,很多病人体温并没有明显的上升,所以在为中暑患者量体温时,需要测量肛温。苏磊建议,在帮助中暑病人将体中心体温,可以将之归纳为以下五个字“移”、“敷”、“促”、“浸”、“擦”。

  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敷: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促:将病人置于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浸:将患者躯体呈45度浸在18℃左右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过低不能耐受。

  擦:四个人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体四周,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多能迅速清醒。

  值得一提的是,最好尽快用空调车转送病人至医院,而且最好是在中暑急救方面有一定研究和治疗经验的医院。

(责任编辑:张弛 通讯员:曾顺香)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