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剖腹产率居高不下 专家提示剖腹产儿童易发过敏

2010-10-12 08:11: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剖腹产并不是万能的,如果剖腹产能够提高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减少孩子的一些问题,那日本干吗不剖?”

  中国母亲选择自然分娩的越来越少,由此导致的中国剖腹产率之高令人忧虑。资料显示,美国妊娠妇女剖腹产率从3%升至20%花费了半个世纪,不过从此基本稳定在这个比率上;而中国剖腹产率从微乎其微飙升到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比率,只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剖生”转瞬便如洪水决堤般在中国泛滥。

  世界卫生组织(WHO)日前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有超过46%的孕妇都是通过剖腹产生下了自己的宝宝,剖腹产率为全球第一。针对这份WHO的官方调查报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副主任杨慧霞在日前举办的第三届中华妇幼健康大会的演讲中指出,WHO的这份报告引起了全球对于中国剖腹产的关注,这份发表在Lancet杂志上的官方数据提示国人,“剖腹产并不是万能的,如果剖腹产能够提高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减少孩子的一些问题,那日本干吗不剖?”

  剖腹产率为何居高不下?

剖腹产率居高不下 专家提示剖腹产儿童易发过敏

  资料显示,美国妊娠妇女剖腹产率从3%升至20%花费了半个世纪,不过从此基本稳定在这个比率上;而中国剖腹产率从微乎其微飙升到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比率,只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剖生”转瞬便如洪水决堤般在中国泛滥。

  据媒体报道,浙江某医院的专项课题跟踪调查显示,从1991年至2000年,浙江省剖腹产率由20.0%上升至45.6%,增长了128%,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警戒线的三倍,与剖腹产率保持在10%的日本等发达国家比较,更是相形见绌。

  同样的增长发生在中国北京、沈阳、青岛、哈尔滨,甚至是边远的云南、新疆和内蒙古,包括为数众多的中国地级、县级市,而且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剖腹产越普及。其总体特点是:大城市大于中等城市;中等城市大于小城市;城市大于农村;高收入者大于低收入者。

  对此,杨慧霞指出,在大城市,越来越多的女性追求事业成就和社会地位,导致孕龄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怀孕期间并发症增加,对有并发症的大龄孕产妇来说,剖腹产是最安全的生产方式。

  其次,由于不孕症的发病增加,很多女性采取辅助生育,导致多胎妊娠。第三,首次妊娠中,主动要求剖腹产的孕产妇也大有人在。

  “选择时辰日子主动要求剖腹产是最不应该出现的,另外有孕妇担心分娩时疼痛,这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其实国内很多医院已经开展了无痛分娩,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县级乡村剖腹产率快速增加

  “现在最应该担心的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剖腹产率。县级医院的剖腹产率从94年的不到10%迅速升高到06年的50%,如果县级城市的剖腹产率达到50%的话,将来对中国的整个群体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提到县级乡村剖腹产率的严重状况时,杨慧霞指出,分娩固然是女性人生中存在危险的一个过程,但是阴道分娩毕竟是一个正常事件,“如果一个大夫真的关心病人,不是告诉你应该选择剖腹产,而是应该为你选择真正合适的分娩方式。”

  北京近些年时常能见到肥胖的孕产妇发生肺栓塞,由于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肺栓塞的几率大大增加。而且孕妇在怀孕期间的营养过剩,直接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有数据显示,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有妊娠期糖尿病,那么孩子将来发生糖尿病的几率有相应的增长。另外,过于充足的营养也会导致巨大儿的发生,进而影响到分娩方式。

  远期来看,对于有剖腹产史的女性来说,一旦发生避孕失败的状况,如果胚胎着床在子宫切口部位,形成瘢痕部妊娠,容易在人流中出现恶性大出血。而选择二次受孕的女性,如果胚胎在瘢痕部着床,胎儿足月后容易形成前置胎盘,这是凶险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剖腹产儿童易发过敏

  女性生殖道的细菌是胎儿免疫系统的“老师”,婴儿在自然分娩过程中接触母亲产道及分娩环境的细菌,建立肠道菌群系统的基础。但剖宫产婴儿却暴露于特定的医院无菌环境,肠道菌群仅为自然分娩婴儿的1/2。

  “剖腹产是从无菌环境中剖出,与阴道分娩比,整个正常菌群的建立会发生延迟,尤其双歧杆菌的定植率低,肠道黏膜的免疫建立会受到影响。而优势菌群是可以促进免疫健康屏障功能的建立的,早期免疫功能的建立对于过敏疾病的发生的减少有很好的作用。”

  另外,喂养方式也直接影响肠道菌群的定植,纯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占整个结肠细菌总数的90%以上,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能有效保护其免受肠道感染和过敏的侵袭。

(责任编辑:高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