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程木华:科学对待核污染 辐射方式不同防护方法不同

  2011年3月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日本核电站事故,引发的核污染热议,也引起民众恐慌,甚至夸大核辐射危害,人们谈核色变。面临核污染,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程木华教授提醒大家,需要正确了解核辐射知识,科学看待核污染现象,不要听信谣言,恐慌地、错误地应对核辐射。程木华教授表示,虽然放射性碘-131可通过空气吸入、食入食水、皮肤吸收等造成伤害,但是放射性作用时间、空间均有限,切勿盲目恐慌,而且,正确应对核辐射核污染应该要针对不同放射性核素及其射线不同,采取相应的科学措施,如吃进去的核辐射,在刚摄入时可以采用催吐的方法吐出来。

  放射性碘-131可通过空气吸入、食入食水、皮肤吸收等造成伤害

  此次日本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在铀元素的核裂变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具有放射性的副产品,如铯-137和-131同位素。在核泄漏后的核污染中,由于放射性碘-131具有挥发性,容易进入大气层空气,飘到其他地方,污染的周围。放射性碘-131主要通过吸入污染的空气、食入污染的食品和水对人造成伤害,同时也可通过皮肤吸收,以及沉积的放射性碘产生的外辐射等对人群造成伤害。

  放射性作用时间、空间均有限 勿盲目恐慌

  由于放射性碘-131半衰期不长(只有8天左右),在空气中飘移时慢慢衰变减少,同时由于大气的稀释,飘离日本后剂量已衰减到非常小,接近天然本底辐射。其次,碘-131释放的γ射线在空气中的射程约1-2米,β射线更短,约1-10毫米,大家如果不接触污染的放射性核素,就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即使少量接触放射性辐射,由于人体具有对辐射的抵抗和修复能力,小剂量辐射不足以引起细胞生物改变,对人体组织器官没有任何影响,只有当辐射剂量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对人体细胞生物辐射效应。

  一旦环境辐射剂量严重超标,也应该采取正确的辐射防护措施,才能有效减少辐射对人体的损害。盲目跟风或听信谣言,采取错误方法,如服用碘片等,不仅达不到辐射防护的作用,反而导致其他问题发生。正确的核辐射防护方法,要针对不同放射性核素及其射线不同,采取相应的科学措施,才能有效减少辐射对人体的损伤。

  辐射方式不同防护不同 吃进去的辐射要吐出来

  一般放射性核素辐射对人体伤害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体外放射性核素发射的射线从体外辐射人体,另一种方式是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后从体内对组织细胞直接辐射。不同的辐射源及其照射方式需要采取不同的辐射防护原则和方法。

  一种方式为放射性核素外照射,即人体接近或接触放射性物质,射线从外照射到人体,照射剂量达到一定程度可以直接辐射损伤皮肤或机体。

  对外照射辐射防护主要有三个原则,即,1)缩短接触放射性辐射的时间,必须到辐射污染环境工作者可采用轮流作业措施,减少接触辐射时间。2)距离防护,即远离辐射源,因放射性射线能量在空气中减少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离放射源越远,受到的辐射剂量成倍减少。3)屏蔽防护,即用防护设备,如铅衣、铅屏风等阻挡射线对人体的辐射作用。

  另一种方式为放射性内照射,即放射性核素经由呼吸吸入、皮肤伤口进入、通过食品和水从消化道进入体内,对体内组织器官产生辐射损伤。

  其防护原则主要是减少或不摄入放射性污染食物,如来此日本被污染蔬菜或海量被污染的鱼类。其次是已经进入人体后则需要采用各种措施促进摄入的放射性物质排泄到体外,如刚摄入则采用催吐方法是放射性物质呕吐出来。

  不同辐射源防护方法迥异

  由于放射性核素发射3种不同射线的特性不同,防范措施也不完全一样。

  α射线防护:α射线穿透能力最弱,外照射时一张白纸就能把它挡住,在空气中射程很短。所以其主要防护措施是防止释放α粒子核素通过呼吸和进食等主要途径进入体内。防护方法主要是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一旦进入体内需要促进其排泄和提升组织脏器对辐射的对抗力和修复能力。

  β射线防护:β射线穿透能力比α射线强,但能量比α射线弱很多,空气中射程一般在0.1-1cm,用一般的金属片或片即可阻挡。但是,β射线能量容易被表层组织吸收,引起组织表层的辐射损伤。防范措施主要是避免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以防皮肤表面的污染和辐射危害;防止吸入污染的空气和吃进受污染的食物。必要时应采用屏蔽措施,如躲在楼房内,避免接触到放射性污染的空气。楼房建筑也是很好的外照射辐射防护屏蔽体。

  γ射线防护:γ射线相当前2种射线的穿透力要强一些,但比远低于x线的穿透力,一般在空气中的射程在1-2m。防护的方法主要是尽可能减少受辐射的时间,远离辐射源,或者屏蔽防护,如呆在有辐射屏蔽作用的墙体内(房屋)。

  总之,我们要正确认识核辐射,科学对待核污染。盲目地、不科学地、采用错误的辐射防护措施,往往达不到防辐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加重辐射损伤,甚至引起严重毒副反应。轻微的安全范围内的放射性剂量,根本不用采用任何防护措施,一旦有超范围的放射性污染,也需要根据不同辐射源,采取科学的辐射防护措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诊疗频道热点文章

专家答:针灸“奇”在哪专家答:针灸“奇”在哪

关注《精神卫生法》 老年人心理健康不可忽视 2013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是促进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今年我国精神卫生宣传主题是“发展事业、规范服务、维护权益”,为动员全社会关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前后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详细]
返回诊疗频道首页 我来评两句

我来评论

已有0人参与 点击查看
注册
欢迎你,jessfgs [个人中心] [咨询医生] 退出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