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李连达: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现状与出路

2011-06-15 08:48: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先生为在场听众作了题为《中医理论与中药研究进展》的报告

  在第六届中医药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主任李连达先生为在场听众作了题为《中医理论与中药研究进展》的报告。

李连达: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现状与出路

  “十一五”阶段,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方面全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李院士说,在此基础上,我国中医药事业也在科研、教育、医疗事业、科技成果等方面都得到了空前大发展。中药研究进展尤其喜人,正式注册的合法中药达15000种,正式注册的中药注射剂134种。

  在报告成果的同时,李院士也不忘提醒在座的中医药业从业者,中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中医理论研究没有重大的创新,基本停留在2000年前的水平。

  其次,中医临床研究方面,肿瘤、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水平及疗效停留在20年前的水平,没有重大突破和质的飞跃。

  第三,在中药研究方面,中药质量、安全性、标准化研究及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缓慢。在国际市场上,我国虽然是中医药的起源过,却只占市场总额的5%,相反日韩等国却占到了95%。尤其是在欧盟正式实施《欧盟传统植物药(草药)注册程序指令》,日韩等国已注册药物达350种,而我国为“0”,中药国际化道路压力重重。

  第四,针灸研究方面,“经络实质”研究已误入歧途;对临床研究的重视不够,甚至落后于国外,治疗水平及疗效没有明显提高。

  最后,中医药成果转化率低。相对于发达国家约50%的成果转化率,我国中医药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仅为5%,陷入“科研经费多、论文多、成果多”而“解决问题少、转化率低”的怪圈。

  对于中医药事业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不可避免的阵痛,李院士给出了自己建议:

  1、中医理论包含儒学、佛学、道学等丰富的哲学思想,但其核心是医学,不应本末倒置。

  2、重视中医理论研究的同时,切不可离现实、脱离临床,坐而论道、纸上谈兵,这不是正确的研究方向。

  3、重视中医理论研究的同时,亦不可忽视应用性研究,不可轻视提高疗效与安全性的研究。

  4、研究中医药时,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是正确的,但不可崇洋媚外,不加选择地使用。

  5、重视中医药的优势与特点是正确的,但不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保守落后,排斥创新。

  6、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但不是唯一模式,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应长期共存、优势互补,以求共同发展。

  7、重视前沿领域新理论、新方法是正确的,但盲目追求“高精尖”,一拥而上、追风逐浪的做法是不对的。

  8、对科研方法及指标的运用应以科学、准确、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为原则,摒弃“指标越多、方法越多就越好”的错思想。

  9、对创新的追求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础,避免盲目的想入非非以及不解决问题的胡思乱想。

  10、不是抢项目、争经费、立项越多越好,而是完成的项目、解决的问题越多越好。数量多不是真的好,质量高才是真的妙。

  11、从化学角度评价中药优劣的做法,不全面、不准确。从安全性、有效性出发作出评价才是首要的,二者结合则是准确、全面的。

  12、中药不一定是成分优于组分,组分优于提取物,提取物优于煎剂;不一定是处方越小、化学成分单一、纯度越高就越好,而是安全性、有效性越高越好。

  13、中药的优劣决定于药物本身及研究水平,不可以自吹自擂、虚张声势、甚至虚假宣传。

  14、中药走向世界需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其难度大、风险大、周期长、成功率低的现状,应有计划地慎重行事,不可头脑发热。

  15、重要发展应该以国内为主、国外为辅,先国内、后国外,其中“后国外”应先保健食品,后处方药

李连达: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现状与出路

  李院士基于自己几十年来对中医药事业的研究作出的精彩论述和总结引起了在场很多听众的认同和共鸣,期间热烈掌声多次响起。

  报告结束后,李院士被听众们团团围住继续交流,而李院士也耐心地逐一解答,表现了一位老专家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学者风范,也充分展示了中医药行业从业者们对于振兴与发展祖国中医药事业的渴望。

(责任编辑:李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