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慢性病自我管理比药物治疗更重要

2011-08-04 08:05: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慢性肾脏病目前已成为全世界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是发生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

  慢性肾脏病目前已成为全世界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外流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是发生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者逐年迅速增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主任汪涛向我们介绍,糖尿病晚期患者可发生多脏器受损。肾脏是重要的受累器官,主要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所致,称为糖尿病肾病。另外,糖尿病患者常同时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等,这些疾病也参与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害。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随着2型糖尿病和肥胖患者的增加,糖尿病也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

  面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日渐增多和对人类健康危害,加强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是必需的。糖尿病肾病起病隐匿,早期常明显症状而不易被发现。一旦临床出现显性蛋白尿,患者常对治疗效果差,并且很快进展为肾衰竭。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呢?

慢性病自我管理比药物治疗更重要

  如何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进展

  汪主任说,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是可以控制和逆转的,控制血糖和血压;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避免容量不足(特别是老年人);避免肾毒性药物;谨慎造影剂使用;预防动脉硬化;控制高血脂;控制蛋白的摄入量;预防栓塞;预防尿路感染。早期诊断、早期防治很有必要。

  慢病单靠药物很难控制

  汪主任说,大部分慢性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不控制生活方式,疾病也很难控制。“高血压的患者如果不控制盐的摄入,糖尿病患者如果还吃很多升糖指数高的食,那么即使增加药量,血压和血糖也难以控制。”慢性病的治疗最难的就是让患者改变生活习惯,所以可以说慢性病的管理不是医疗而更像是人文领域。自我管理慢性肾病患者 也能像常人一样生活。

  病人开展慢性肾病自我管理六要素

  慢性肾病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看起来好像是患者自身的事情,但实际上却是一个社会问题,如果让更多的病人展开慢性肾病的自我管理,汪涛认为以下六个要素不可少:

  一、一个专业医疗机构。慢性肾病的患者需要定期就诊。病人要充分相信医院,医院也要有能力给患者提供适合的医疗服务。

  二、一个“精神家园”。慢性肾病的自我管理有很大程度的人文因素。汪涛介绍,在他的患者中,有很多因病致贫、因病致残的,这些人除了疾病之外还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他们中有些人自暴自弃,还有的人对未来怀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有一个‘精神家园’,即使就是和病友交流一下,定期参加一些活动都能让他们找到归属感,帮助他们走出抑郁心理,给他们一种希望。这对他们疾病的控制都是很有帮助的。”

  三、一个能让肾病患者管住嘴的“食堂”。在慢性肾病方面,存在着临床治疗与营养节的情况,患者虽然知道需要低蛋白饮食,但究竟如何操作,低到什么程度,怎样平衡营养,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四、一个能安全、健康运动的“健身房”。慢性肾病患者因患病身体在肌肉、关节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运动决不能盲目,否则会适得其反。

  五、一个“工作房”。“越在家养病,越孤独,疾病的恢复就越差。”汪主任说,“曾经有一个80多岁的老患者,到最后只能躺在床上,老人心情非常不好,后来我们就给他一个收音机,让他把每天的社会新闻解读给儿女听,用他的人生经历告诉年轻人让其少走弯路,以这种方式实现其社会价值,后来老人的病情就逐渐稳定了。”

  六,一个相互理解的家庭。家庭的支持对患者也很关键,有时候家人比患者压力都大。所以慢性肾病患者的自我教育和管理必须和家人一起进行,至少让家人了解疾病,了解日常生活的变化,才能更好地相互理解。

  汪主任说,让更多的人关注慢性肾病群体、慢性肾病患者得到更多的帮助、建立慢性肾病自我管理机制,这些与治疗个别患者相比,更为重任。最后,汪主任还给糖尿病病人提出了几点建议:控制体重;经常运动;减少饮食中的盐及脂肪,控制碳水化合物量;戒烟;减少饮酒;减轻精神紧张;监测血压和血糖;每年做睛、心血管检查、足部及肾脏检查。

(责任编辑:王怡群)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汪涛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肾病内科

汪涛,医学博士,北大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肾内科主任。 长期从事腹膜透析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擅长腹膜透析、疑难危重尿毒症患者的肾脏替代治疗,对腹膜透析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营养不良的诊治有丰富临床经验,擅长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慢性肾脏病管理和康复。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