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中国现代康复医学奠基人卓大宏:中国步入康复大国行列

2013-01-04 00:22:13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中国对康复医学有所贡献吗?我以为康复医学都是我们美国做出来的。”1980年,在一次国际康复医学会议上,一位美国专家略带嘲讽的话刺痛了卓大宏的心。那时侯,卓大宏暗暗在心中定下三个希望:希望在中国培养起一支专业康复医师队伍、希望康复机构能够在中国普及、希望中国的康复医疗能形成自己的特点。可喜的是,在中国康复医学科发展的30年来,这三个希望已经逐步实现。不久前,卓大宏在接受39健康网专访时高兴地表示:“中国已经步入世界康复大国行列!”

zdh02

  专家简介:卓大宏,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教授,我国现代康复医学奠基人之一,我国康复医学学科带头人。现任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合作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康复专家顾问组顾问,康复国际亚太区医学委员会主席,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广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专家委员会主席,《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主编。

  已为我国各地培养出康复医学骨干150人,其创立的中国城市社区康复模式已经推广,受到国内外同行重视,主编我国第一部高校使用的《康复医学》教材;主编我国第一部康复医学专著《中国康复医学》获第五届中国图书奖二等奖(1991);其著作《中国慢性病体育疗法》以中、日、英三种文字在国内和日本、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出版(1977、1984、1991),全球发行。1998年主编出版国际上第一本残疾预防学专著《中国残疾预防学》(华夏出版社)。在国内外共出版专著9本,发表论文140多篇。其传略及事迹已收入《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北京)、美国MARQUIS《世界名人录》(第15版,1998)。英国IBC《国际知识界名人录》(第10版,1995)。

  从被嘲讽到被邀请

  中国康复医学与国际的差距在缩小

  现代康复医学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欧美国家形成并迅速在国际范围内发展起来的学科,我国上世纪80年代才从西方引入,开展时间比西方晚了60年。作为中国康复医学的奠基人之一,卓大宏见证了中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历程,最让他感受深刻的是中国康复医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变化。采访中,卓大宏给39健康网编辑讲述了他难忘的两段经历——

  1980年,为引进康复医学,国家卫生部派出几名专家去往欧美国家进修学习,卓大宏是其中的一员。那一年,在加拿大进修的他随导师到美国华盛顿参加一个康复医学大会,并在会上做《中国传统医学对身体康复的贡献》的报告。听完卓大宏的报告题目后,有位美国教授不以为然地说:“中国对康复医学有所贡献吗?我以为康复医疗都是我们美国做出来的。”这句话让卓大宏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也深深感受到身兼责任之重大。

  1982年回国后,卓大宏等一批专家在卫生部的指导下致力于康复医学建设,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已取得一些成果。譬如在社区康复医疗方面,卓大宏在广州金花街创立了国内第一个城镇社区康复模式,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并举行会议进行推广。而就在那一年,美国康复医学会特别邀请卓大宏赴美演讲,向美国的年轻医生介绍中国的康复医疗经验。

  从嘲讽到邀请,前后20年西方国家对待中国康复医学的态度转变如此之大,让卓大宏感受颇深:“20年以前他们看不起我们,甚至不知道我在讲什么,但是20年以后他们是主动来请我们,而且感到信服。这说明我们在进步,受到了认可。”

  卓大宏表示,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康复大国的行列,“虽然大国并不等于强国,但至少我们缩短了与国际差距。尽管中国康复医学科的创立比国际迟了60年,但发展至今差距只有20、30年,缩小了一半,特别是一些比较高级的医院,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卓大宏说道。

  规模设备提高快 中国特色明显

  在卓大宏看来,康复大国主要体现在规模、技术设备等方面。据介绍,近年来中国康复医学的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汶川大地震之后,卫生部的大力提倡极大地推动了各个医院康复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各种残疾人康复中心和社区康复机构也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推动下纷纷建立。从规模上看,康复医疗机构已经普及,专业人员数量也有了大幅的增长。“现在全国约有2万个康复医师,3万个康复治疗师。虽然质量上还有待提高,但是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技术设备方面,康复病房的开设、康复场地的开辟,以及大量器材的投入,特别是工程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标志着现代康复医学进入了高科技的时代。“有些医院已经用机器人来为病人康复了。”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的康复医疗也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强调中西结合,创立社区康复医疗新模式等方面均取得一些成绩。作为城市社区康复模式的创立者,卓大宏介绍了中国社区康复医疗的特色:首先,我国的社区康复是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本,上下结合的形式开展的;其次,有效地把社区基础医疗和社区康复结合起来;第三,利用社区原有的卫生网络、残联网络、民政网络等加以建成和发展,互相配合、协调;再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土洋结合的方式在农村开展康复医疗,提高农村残疾人的生存质量。

  医师培训成重中之重 

  在介绍中国康复医学的成绩的同时,卓大宏也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他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的专业水平。“我们与国外的差距在于训练的程度不够,要求不够严格,其次进行培训的教师也没有严格的门槛。”据悉,为使我国的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师培养复合国际标准、国际质量,目前卫生部已在全国设立培训基地,并已经制定好一套统一的培训计划,于2013年开始实行。

  身体健康不等于“打针吃药”

  此外,卓大宏认为康复医学的发展还需大众的正确认识,他说:“人们往往误解了康复的本质,‘康复’指的是提高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使人的健康实现全面的健康,而不是没有症状,没有病就不用治疗了。很多人认为治好病就得打针吃药,要做复杂的治疗,这种主要是靠自己的锻炼,靠非药物的治疗往往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通讯员:李绍斌)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