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张国平:脑部刺激加药物治疗帕金森病或更有效

2013-04-11 09:00:22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嗅觉减退、便秘、写字渐小、抑郁……帕金森病除了震颤、僵硬等常见症状外,还有许多特殊症状需要引起重视。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干部病区主任张国平教授指出,当老年朋友出现相应症状时,应当给予重视,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早获益。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和步态异常并逐渐加重等情况。因为运动能力受限,患者的日常生活收到严重影响。

  为了提升大众关注度,世卫组织将每年的4月11日定为“世界帕金森日”,今年的主题是“科学治疗、避免误区”。以往认为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病,但近年来,这一疾病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干部病区主任张国平教授为广大老年朋友介绍了帕金森病的早期识别以及最新的治疗进展情况。他指出,当老年朋友出现手抖等症状的时候,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早获益。

  写字越写越小?警惕帕金森病

  嗅觉减退、便秘。嗅觉不如以往、排便习惯变化,就应引起重视。它们是目前最被重视的早期预警信号。

  出现震颤。其特殊表现为“运动时不颤、安静时出现、紧张时加剧”。当拇指和屈曲的食指出现“搓丸”或“数钞票”动作时,尤需警惕。

  移动或行走变得困难。身体、上肢或下肢僵硬,且活动后僵硬感不消失。行走时手臂法正常摆动,步态僵硬。早期可能表现为肩关节或髋关节僵硬或疼痛,这些症状都需注意。

  动作变慢、写字渐小。扣纽扣、穿袜子、系鞋带等动作变慢,或者写字越来越小,这些看似无关的症状,都可能是帕金森的早期症状。

  手臂摆幅小、面具脸。走路时一侧手臂摆动幅度小于另一侧,可能是早期表现。运动障碍出现在面部时,则表情呆板、眨眼减少、双眼直视前方,医学上称为“面具脸”。

  抑郁。40-55%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抑郁症状,表现有:易疲劳、食欲减退、缺乏自信、情绪不稳定、自杀倾向等。出现在疾病初期的抑郁是防治帕金森的重要早期信号。

  睡眠障碍。70%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各种睡眠障碍,包括:白天过度嗜睡;夜间觉醒;睡眠时出现拳打、脚踢、大叫等猛烈动作。

  出现以上一种或几种症状并不一定就患有帕金森病,需要专业的鉴别诊断。张国平教授指出,以震颤为例,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就具有姿势性或运动性、发病年龄早、饮酒或服用心得安后显著减轻、有家族史等特点。

  老年朋友出现症状后,需到正规医院神经科帕金森病专科门诊进行检查,明确诊断,正确治疗。

  药物治疗只能改善症状

  目前,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药物类别有: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制剂、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金刚烷胺

  药物治疗的目的主要有:1.缓解症状和生活残疾;2.避免、推迟或减轻药物治疗并发症、不良反应;3.神经保护性治疗,减缓或阻断神经变性过程;4.改善生活质量。

  张国平教授指出,药物治疗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阻止病情发展,需终生服用。

  有帕金森家族史 应注意预防

  张国平教授介绍,父母患有帕金森病,子女患上帕金森的概率为50-70%,从年轻时起,就应当注意从各方面预防帕金森。

  绿茶能够对帕金森病起到预防作用。绿茶中含有茶多酚,这种物质能够增加大脑内部多巴胺的含量,对大脑毒素起到抑制性作用,对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因此,长期饮用绿茶的人患帕金森的几率小。

  浆果类水果及富含类黄酮的食物。研究证明,经常食用浆果类水果和富含类黄酮食物的人患大脑疾病的概率比其他人低40%。吃草莓、蓝莓和黑莓可能有助预防帕金森病。

  灵芝孢子粉对多巴胺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可能减轻帕金森病症状。

  防治脑动脉硬化。要认真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避免或减少接触对人体神经系统有毒的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锰、汞等。

  避免或减少应用奋乃静、利血平、氯丙嗪等诱发震颤麻痹的药物。

  加强体育运动及脑力活动,延缓脑神经组织衰老;发现老人出现上肢震颤、手抖等帕金森病先期征兆时,及时就诊,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脑部刺激加药物治疗或更有效

  张国平教授还介绍了2013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目前帕金森疾病治疗的最新进展。

  这项针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研究发现,早期患者同时进行脑部刺激和药物治疗的疗效要好于仅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

  研究涉及251位年龄在18-60岁的早期帕金森患者,患病期至少4年。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脑部刺激和药物治疗,另一组只接受药物治疗。两年后,同时接受两种治疗的患者中26%已显著提高生活质量,而只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下降1%。

  张国平教授同时也强调,神经刺激优于单独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相对早期的帕金森疾病和在严重运动并发症出现之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张国平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神经内科

198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医疗系;曾在北大三院及精研所学习神经内科和临床心理学;组织开展北京市“十五”攻关课题--“中国卒中单元模式的研究”,建立了中国第一批“卒中单元“病房,对脑卒中病人实施规范化药物治疗、早期肢体、语言和心理康复训练,使脑卒中病人的治疗和管理实现标准化,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减轻了国家、社会及个人的负担。

特别策划
帕金森
擅长帕金森专家更多
  • 姚欣艳副主任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偏侧面肌痉挛、急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各种神经痛、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中枢神经系统各类感染性疾病、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运动神经元病、多系统萎缩、癫痫、癫痫持续状态、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脑性瘫痪、缺血缺氧性脑病、脱髓鞘脑病、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遗传性共济失调、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炎性肌病、睡眠障碍、眩晕症、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不全、雷诺病、全身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病变、中毒和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彭勃主治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用中西医结合诊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偏侧面肌痉挛、急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各种神经痛、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中枢神经系统各类感染性疾病、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运动神经元病、多系统萎缩、癫痫、癫痫持续状态、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脑性瘫痪、缺血缺氧性脑病、脱髓鞘脑病、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遗传性共济失调、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炎性肌病、睡眠障碍、眩晕症、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不全、雷诺病、全身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病变、中毒和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神经系统疾病等。

  • 林奕辉副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于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高血压脑病等脑血管病的诊治,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结核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神经梅毒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及帕金森病、癫痫、头痛、睡眠障碍、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等疾病的治疗都有丰富的经验。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