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心律失常导致猝死应引起足够重视

2013-06-08 10:35:1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远离猝死,从‘心’做起”为主题的2013年心脏节律周系列义诊活动从6月3日开始启动,在一周时间内,北京著名的心内科专家为市民举办了30多场义诊及健康讲座,武警总医院6月5日举办了义诊活动。

  中国心律失常联盟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心脏猝死的发生率为41.84例/10万人,以13亿人口推算,国内心脏猝死总人数高达54.4万例/年。目前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过来的患者不足1%,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有抢救的机会。究其原因,心律失常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今年的“心脏节律周”活动6月3日在京启动,6月5日,武警总医院心内科也举办大型义诊,向公众宣传心律失常相关知识及防治。武警总医院心内科刘惠亮主任指出,目前公众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十分混乱,要么过度紧张,要么掉以轻心,尤其是对严重心律失常重视不足,事实上,心律失常是导致急性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应该引起公众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相关疾病的中老年患者。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类。轻度心律失常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对人体不产生危害,但少数严重心律失常则因发生突然,救治成功率低,是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日常所见最典型的心律失常是房颤

  刘惠亮主任说,房颤是一种恶性的心律失常,心房率为350-600次/分钟,不协调、不规则的颤动是疾病的表现,很难预料发作和停止的时间。房颤最大的危害是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发生脑栓塞,从而导致脑中风,严重则危及生命。老年人房颤的发病率高达10%,是仅次于高血压、冠心病的心血管疾病。由于房颤导致的卒中每年夺取大批生命,但公众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仍偏低,还有些患者认为没有症状,不需要治疗而随意停药。

  武警总医院心内科刘英副主任医师表示,对老年人而言,房颤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三高”疾病。大约50%心脏性死亡的原因是心脏性猝死,而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又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欧美国家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缺血性疾病。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室颤)。治疗这些失常,重点在于减轻相关症状和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最主要还是要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

  目前在我国,房颤只能通过导管消融术、进行抗凝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但大多数患者在没有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药物使用的依从性差,这使得药物治疗很难完全奏效。导管消融术能达到的高达80%的临床治愈率。这种微创治疗方法可以避免开胸手术、创伤较小、安全系数较高,且患者术后12小时之内即可进行活动。但由于导管消融术对医生技术要求极高,需要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指导,因此需要心血管内科专科医生进行手术,才能确保手术成功。

  刘惠亮主任提醒广大患者,房颤抗凝治疗是一个系统的治疗过程,无论是常规的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后的用药,都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抗凝药物过度可能导致出血,抗凝不足又不会产生预防血栓发生的效果。患者切不可随意更改药物的服用量,给自己当医生。一旦出现胸口怦怦跳、脉搏强弱不等、常感觉气短、易疲劳、出现胸闷(胸痛)、突发昏厥或头晕等症状,可能预示房颤可能已经发生,应该及时就医治疗。

刘英副主任医师     

刘英,女,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从事心血管病专业15年。具有十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等心内科相关介入诊疗技术和相关无创检查,能独立诊疗抢救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复杂病、急危重病,尤其擅长对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风心病、心肌病和高血脂等诊治,能准确及时掌握国内外心血管病最新进展。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