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抬头眩晕或是耳石“兴风作浪”

2014-04-06 05:07:25搜狐健康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耳石症的最常用治疗方法是耳石复位,目的是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生理位置。耳石复位前首先要进行检查,判断耳石掉落的位置,根据受累位置不同,复位的方式不同。

  都说眼里容不得沙子,但是耳朵里会不会“混进”沙子呢?

  人耳的构造很奇特,主要有两大功能:接受外界声音并形成听觉和感受身体的运动信息并维持身体平衡,这两大功能分别由听觉系统和前庭系统来实现。耳朵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和中耳主要负责传递和放大声音信号。内耳包含听觉系统的声音感受器和平衡系统的前庭位置感受器,感受器会将感受的外界信息转化成电信号,经神经传递至大脑皮层形成听觉和位置觉。其中前庭系统的感受器负责将外界的运动信号,包括身体的运动情况、头部的空间位置等,转换成电信号,传递至前庭系统的高级中枢,引起一系列的条件反射以维持身体平衡等。

  前庭系统感受器位于人体两侧的耳朵内——具体位置就是上面提到的内耳部分,每侧包括三个壶腹嵴(分别位于水平半规管、前半规管、后半规管内)、一个球囊斑和一个椭圆囊斑(位于前庭内),共五个感受器。进一步细分其功能,壶腹嵴负责感知角加速度,即感受旋转性的运动刺激,例如原地转圈;球囊斑和椭圆囊斑分别负责感知直线方向运动的加速度,例如乘坐电梯时的运动信息。

  耳朵里的“小沙粒”就是耳石,是位于椭圆囊斑和球囊斑盖膜上的一种碳酸钙盐结晶体,这种所谓的“石头”是非常微小的,需要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正常生理状况下,耳石附着于盖膜上并且悬浮于内淋巴液中;病理情况下,耳石会脱落至内耳的半规管壶腹嵴附近。此时,当头部位置发生改变时,耳石就会随着内淋巴液的流动在半规管中游动,冲闯到壶腹嵴并引起壶腹嵴的错误感受,误判信息从而导致眩晕。由此可见,耳石并非是外面的小沙粒“混进”了内耳,而是内耳中固有的结构——耳石,在病理因素作用下出现在了错误的位置,导致了眩晕的发生,这种病的学名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

  耳石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眩晕性疾病,约占因眩晕、头晕就诊患者总数的20-30%。耳石症患者最多见的主诉出现于睡觉时躺下或左右翻身、低头抬头时出现的眩晕等,此病多见于各年龄段的成年人,眩晕发作的时间一般较短,多在一分钟之内。

  耳石症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耳石症无明确诱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内耳迷路发生老年性改变或退行性改变时;②中耳乳突发生感染;③内耳供血不足。继发性耳石症有明确的诱因,常为头部外伤、过大幅度的头部运动等。

  当耳石症患者以角加速度运动时,会出现眩晕发作和明显的眼震。眼震是一种不受主观意识控制的眼球节律性运动,前庭性眼震由交替出现的慢相和快相运动组成。耳石症的眼震特点是:有潜伏期,强度逐渐加强,随后逐渐减弱;水平半规管受累时常为水平型震眼,前、后半规管受累时常为扭转型眼震。眩晕可周期性的加重或缓解,眩晕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然而头部的活动可瞬间诱发眩晕症状。

  耳石症的最常用治疗方法是耳石复位,目的是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生理位置。耳石复位前首先要进行检查,判断耳石掉落的位置,根据受累位置不同,复位的方式不同。诊断复位需要由专业医师进行,患者不宜自行复位,以免出现危险。部分耳石症患者的症状可能会在数周至数月后自行缓解,但是耳石复位治疗能够明显缩短病程,大部分可立即有效。(刘冬鑫 刘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眩晕
推荐医院更多 擅长眩晕专家更多
王渝容副主任医师 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治疗头痛、眩晕、失眠、面瘫、中风等疾病;脑水肿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