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抑郁症治疗之匙:正视、药物、防复发

2014-06-20 23:54:33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根据一项流行病学调查估算,中国抑郁焦虑患者已达9000万人,并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严重危害公众身心健康。目前我国抑郁症识别率仅为30%,地市级以上综合医院不足20%。由于缺乏科学依据,公众很难早期自我评估判断,等到症状严重后才选择就医,早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近段时间,有关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这也引起了全社会对“焦虑”、“抑郁”的关注和热议。

  如今,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让人压力陡增,越来越多的人心里承受能力出现透支,进入所谓“心理亚健康”状态。失眠头痛、精力不足、情绪低落、易怒……各种抑郁、焦虑的躯体表现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困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出现,不及时纠正,抑郁症很可能就此“缠”上你。

  针对现状,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教授表示,抑郁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自身心理变化,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调整情绪;如果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生活,应积极就诊,寻求医生帮助。只要做到快速识别、正确对待、及时处理,生活依旧充满阳光。

  去除抑郁病耻感,树立正确认知观

  世卫组织研究显示,全球抑郁症年患病约11%。从疾病负担看,目前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

  根据一项流行病学调查估算,中国抑郁焦虑患者已达9000万人,并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严重危害公众身心健康。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姚贵忠教授指出,抑郁焦虑这种“社会病”的患病人数越来越多,但大多数人对抑郁焦虑认知不足,有病不自知,知也不愿承认,认为是一种耻辱,并采取心理抵触和回避的态度。这也导致我国抑郁症就医率不足10%,与高发病率形成强烈反差。

  他建议大家,遇上不开心的事,尝试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想要什么?我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最终通过三种方式:改变、接受、离开——达到内心和谐平衡,消解压力。当然,所谓接受也分主动与被动,主动接受谓之“悦纳”,即高兴地接受。

  杨甫德教授说,抑郁焦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中不可自拔,讳疾忌医。其实患上抑郁焦虑不是见不得人的事。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遇上不如意,关键在于采取何种态度应对。战胜抑郁焦虑是一场与自己的“心理”的对决,需要积极勇敢面对。

  规范治疗抑郁焦虑,防止复发是关键

  目前,抑郁焦虑的主要治疗方式是使用抗抑郁药物。相关研究表明,未服用抗抑郁剂会显著增加患者的自杀风险。而美国1985-1999年间自杀率下降13.5%也被证实与抗抑郁剂的处方增加显著相关。

  然而,现有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3%接受了相关药物治疗。同时还存在患者不严格按医嘱规范用药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患者对药物治疗存在认知误区:忌讳药物治疗,担心药物成瘾、戒断反应等副作用,或者认为抑郁焦虑难以彻底治愈,即使症状减轻了,也总感觉回复不到病前的状态。

  杨甫德教授说,疾病本身对身心造成的痛苦和对工作生活的损害已经远大于药物的副作用。在选择药物时,应严格按照指南规范使用抗抑郁剂,选择安全性高、服作用小、方便停药的药物,如舍曲林、文法拉辛等指南推荐的一线用药,在获得满意疗效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副作用,而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可以获得更多的完全缓解机会。临床经验也表明,通过规范治疗,80%的患者可以实现临床治愈。

  值得注意的是,抑郁及焦虑一般取得一次性治疗效果并不难,但容易复发。主要原因是患者没有按要求足量、足疗程规范治疗,导致病情反复,伴随睡眠困扰、疲乏等残留症状持续存在,还可能转为长期难治愈的抑郁症。因此,在治疗期间,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指导和建议,即使在首次发作治愈后,也应维持用药至少6个月,选择去除抑郁症状更干净的药品,姚贵忠教授说。

  杨甫德教授还强调,抗抑郁症药物一般在治疗后1-2周左右才开始起效,而并非“立竿见影”。因此,患者应服用足够疗程的药物,急性期一般治疗时间为6-12周,然后进入巩固期4-6个月再逐渐停药以防再次发作。治疗期间患者不能因刚服药觉得没作用或症状缓解而擅自停药。如果急性期治疗维持不好,就更易复发,控制病情就更困难。

  量化评估自测工具,鉴别抑郁有理有据

  目前我国抑郁症识别率仅为30%,地市级以上综合医院不足20%。由于缺乏科学依据,公众很难早期自我评估判断,等到症状严重后才选择就医,早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即使有部分患者早期就诊了,有时医生诊治也缺乏科学指导,使患者得不到及时规范的治疗,造成目前我国抑郁症诊疗困局。

  姚贵忠教授表示,随着PHQ-9、GAD-7、PHQ-15量化评估工具的推出,识别抑郁焦虑不再困难。如果觉得最近情绪不佳、身体不适,又不能确定是否抑郁焦虑,可使用这三个简单便捷可靠的自测量表工具,帮助自己和家人朋友快速识别情绪问题,正确评估、及时调整,以便早判断病情,积极就医。

  对于医生来说,也可通过指导患者填写量表,及时发现和判断患者是否伴发抑郁焦虑,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同时,也有利于规范与优化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监测、效果评估以及预后随访诊疗流程,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疾病的康复和防治疾病复燃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下一页:抑郁焦虑量化评估工具~来自测一下吧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杨甫德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临床心理科

1989年—1994年北京回龙观医院医师,1994年—1999年北京回龙观医院任病区主任、科副主任,1999年—2003年北京回龙观医院 副主任医师、科教办主任,2003年—2005年北京回龙观医院 主任医师(破格晋升)、科教办主任,2005年—2008年北京回龙观医院业务副院长,2008年—今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相约健康社区行”健康巡讲专家。1.2013年7月,做客新华网《新华访谈》,谈精神病患者的收治与监护。2.2013年7月,连续4期参与CCTV《健康之路》和《健康早班车》节目录制,传播精神疾病和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相关知识。3.2013年5月,在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大讲堂,为市民讲授心理危机干预知识。4.2013年3月,连续两期作为专家嘉宾录制BTV《养生堂》节目,为市民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适技巧。

特别策划
抑郁症
    擅长抑郁症专家更多
    • 蒋红玉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固生堂国医馆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 贾竑晓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擅长领域:精神分裂症前驱期和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躁狂症早期症状的鉴别诊断和治疗,人格解体的诊断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焦虑症,抑郁症和失眠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蒋红玉深圳罗湖区中医院

      擅长领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血液病专业委员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深圳市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原副会长,深圳市人民医院既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二医院原中医科主任。   诊治范围: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擅长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慢性荨麻疹,暗疮,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病,不孕不育症,顽固性咳嗽,小儿消化不良,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以及亚健康状态的调养。主持和参与国家与省、市级科研项目10项,其中5项获科技进步奖。编著主编与参编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