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建设健康城还得“接地气”

2014-07-24 01:50:29《生命时报》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提出健康城的概念,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健康城应该是健康的、老人宜居的、能提供包括医疗等服务的社区,将医疗、护理、科研、养老、地产等集中在一起,让老人不出小区就能看病。然而,一些开放商在投资健康城时却以高档社区为主,显然不太“接地气”。

  民政部印发的《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02亿,占总人口的14.9%。其中,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将突破1亿。老人就医面临“站不住、挤不动、等不及”这三大难,《生命时报》一项调查显示,担心生病、害怕看病难等一系列问题,是老人最担忧的事情。早在2006年,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就指出,头疼脑热不必去大医院,可8年过去了,医改进程不断加深,但不出小区就看上病依然只是美好的设想。有地养老、就近看病,还需要探索新模式。

  社区医院难担就医大任

  医疗机构无法满足老年人长期住院治疗、康复和生活养护的要求,成为养老最突出的矛盾之一。对此,政府近年力推“大病进医院,小病找社区”举措。2006年,原卫生部在全国试推社区医院转诊制:居民在社区医院看小病,发现大病向临近大医院转诊,结束治疗后再转回社区。这一举措能减少患者辗转求医的环节和花费,统筹使用医疗资源。北京市卫生局也透露,将试点提高居民在社区医院首诊的报销比例。2007年4月,“专家下社区”活动在北京展开。三级医院与各社区医院对接,专家到社区医院“对口支援”,保证患者在社区也能看上专家门诊。2011年,国务院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等一体化服务。

  然而,一系列政策并未获得好的效果。记者调查发现,与门庭若市的三甲医院相比,社区医院有些冷清,一天甚至只接待数十位患者。一项调查显示,居民之所以不愿到社区医院看病,主要原因是认为“医生水平低”(33.6%),此外还有“医疗服务项目有限”(23.4%)、“医疗设备陈旧不全”(23.4%)和“药品品种不全”(23.1%)。

  不可否认,社区医院仍存在缺乏资金保证、人才流失严重、同居民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原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医院管理中心主任丁晓燕对此表示,首先,受各种条件制约,建设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政策执行有一定难度。其次,全科医生实行“5+3”的培养计划,要8年才能完成,远水难解近渴;人员流动性较大,短期内人才仍是问题。再次,设备不够先进,有时候派到社区的专家“英雄无用武之地”,患者还得到大医院就诊。第四,一些进口药、合资药不包含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目录内。最后,不同于大医院以治病为主的任务,社区卫生服务应是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生技术指导“六位一体”,是对生命全过程的追踪和关照。但目前,不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是偏重医疗,在健康管理方面做得不够。

  开启地产加医疗的新模式

  2013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到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

  作为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的新模式,健康城成为一大趋势。世界卫生组织1984年首次提出:“健康城不仅是一座具有完善卫生设施的城市,更是一座不断创造与改善自然、人工和社会环境,使居民能够互相支持,以完成人生全部使命的城市。”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熊必俊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世卫组织提出的健康城是个大概念,就目前中国的情况来说,更确切的表述是健康的、老人宜居的、能提供包括医疗等服务的社区,将医疗、护理、科研、养老、地产等集中在一起,让老人不出小区就能看病。

  在政策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资本加入到健康城的建设中。比如翁国亮、冯仑和刘永好在北京合资成立“北京望好医养城集团有限公司”,进军医疗地产,包括三甲医院、老人养护中心及配套服务项目等一套标准化体系,让人看到了地产商和民营医疗集团之间的合作新模式。目前,各地大大小小的健康城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

  健康城还得“接地气”

  丁晓燕认为,老年养护机构首先应满足医疗需求,才能吸引更多老人入住。熊必俊表示,不同于中青年追求的安居乐业,老年人要的是“安居乐养”,而健康城符合这种理念,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比如,北京太阳城根据生活照料、精神赡养、医疗保健三大需求,开发老年人所需的居住环境,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太阳城医院。医院设有预防保健、全科医疗、中医、急诊、康复、临终关怀等科室,具备抢救、治疗、健康咨询和安养四大功能。熊必俊介绍说,入住的业主每年享有一次免费体检,并存入个人健康档案,保健医生据此设计保健方案;家中及公共场所都设有紧急呼叫系统,还跟北京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合作设立急救站,可以及时将病人转送市内的专科医院;社区内三层以上建筑均配备医用电梯,方便担架出入。再比如位于河北的燕达国际健康城配备了三级甲等的燕达国际医院,由北京朝阳医院的医疗管理团队担任要职,以进一步提高健康城的整体医疗实力。

  然而,丁晓燕指出,在开发商热情高涨地投资健康城的背后,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许多养老地产项目以高档社区为主,超出多数老人的经济能力,因此入住率较低。她建议,要满足广大普通阶层的实际需求,还需要国家补贴。熊必俊则认为,健康城应设置不同档次的房型,满足不同层次需要。专家还指出,医生多点执业、医疗定价市场化问题解决好,才能发挥市场的力量。而且,健康城也需要统筹管理,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