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3D打印人体器官 助力医疗技术革新

2014-08-06 00:49:3639健康网综合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一个成熟的医生,也需要借力3D打印来训练。“例如肾肿瘤,如果想挖下来是非常有挑战的,即使是一个腹腔镜或者开放手术的高手,在术前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如果他亲手在3D打印的肾脏上模拟操作了,手术实战的效果一定会提高。”

  在建筑设计、汽车零部件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3D打印技术显示出了惊人的创造力。近年来,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前景被普遍看好。3D打印技术可以解决临床中遇到的哪些问题?国内研究的现状如何?产品上市还有哪些困境亟待突破?

  “让年轻医生训练外科手术技能的时候,尤其在初期阶段,尽量摆脱在病人身上练手。” 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名誉主任那彦群表示,3D打印技术实现的外科手术模拟,将在未来大大助力医疗质量的提升。

  “虽然3D打印在国内医疗领域的探索时间不长,却有望打破传统医生训练中‘师傅带徒弟’的固定模式,为医学教育带来颠覆性的尝试。”那彦群介绍,“‘打印’出个体化的器官, 医生训练时便可以对其进行模拟手术,不需要再在病人身上练习。”

  那彦群认为,一个成熟的医生,也需要借力3D打印来训练。“例如肾肿瘤,如果想挖下来是非常有挑战的,即使是一个腹腔镜或者开放手术的高手,在术前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如果他亲手在3D打印的肾脏上模拟操作了,手术实战的效果一定会提高。”

  除了模拟外科手术,3D打印内置物创新技术也被看好。脊柱外科领域首批研究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刘忠军参与的3D打印骨科植入物研究,可以实现在颈椎里填充上人工枢椎,使解剖形态完全恢复。

  刘忠军分析:“我们的骨骼形状不规则,如切除了某一个部位,理想状态是找一个和解剖结构完全一致的填充物来把它修复,3D打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我国科学家在3D打印技术方面具有前瞻性把握,并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我们的颈椎内置物相关论文已经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 2012年时3D打印内置物就已经植入人体,但美国在2013年10月时就有类似产品上市。这说明人家上市更靠前。”刘忠军坦言,在将产品应用于市场时,还存在审批流程上的瓶颈。

  其他一些制约因素也有待突破。进口3D打印机需要与国内医学研究进行“磨合”。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副主任张弋表示:“国外进口设备往往是直接打印工业化产品的,并不符合我们的设计需求,所以现在真正的产品还没有形成。”

  那彦群认为,创意变成生产力之后,产品如何推广,费用怎样负担,都是后续需要面对的问题。

  虽然国内基于临床实用的科研项目较为匮乏,但对于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前景,业内专家持乐观态度。“我们很庆幸地看到3D打印的成本并不高于传统方法生产的耗材,而且在某些产品上,还能实现更低的成本。”刘忠军表示。

  那彦群透露,下一步要把肾脏、肿瘤、血管用近似于人体的组织的材料模拟得更加真实,并且可以用手术刀和剪子在上面进行操作,而不是目前对照着硬邦邦的模型进行比划。“这个目标我们认为很快会实现的。”

特别策划
脊柱脊髓伤
  • 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

    1.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慢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或持续性的关节肿痛症状;2.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3.急性的轻、中度疼痛如:手术、创伤、劳损后等的疼痛,原发性痛经,牙痛,头痛等。[详细]

    去看看 ¥23.0
  • 盐酸乙哌立松片

    中枢性肌肉松弛药。1.用于改善下列疾病的肌紧张状态:颈背肩臂综合症,肩周炎,腰痛症;2.用于改善下列疾病所致的痉挛性麻痹:脑血管障碍,痉挛性脊髓麻痹,颈椎病,手术后遗症(包括脑、脊髓肿瘤),外伤后遗症(脊髓损伤、头部外伤),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婴儿大脑性轻瘫,脊髓小脑变性症,脊髓血管障碍,亚急性脊髓神经症(SMON)及其它脑脊髓疾病。[详细]

    去看看 ¥54.0
  • 骨筋丸胶囊

    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祛风止痛。用于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病、跟骨刺。[详细]

    去看看 ¥6.96
推荐医院更多 擅长脊柱脊髓伤专家更多
于滨生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擅长领域:留日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骨科学科带头人、大骨科主任兼脊柱外科主任。广东省骨科重点专科负责人、深圳市骨科优势学科群牵头单位负责人、深圳市脊柱外科领先学科负责人、深圳市脊柱外科重点实验室的负责人。本科和硕士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之后留学日本名古屋大学和北海道大学等名校6年,师从世界著名脊柱外科专家金田清志(Kaneda Kiyoshi)教授和镫邦芳(AbumiKuniyoshi)教授,获日本脊柱高级诊断与治疗的博士学位。自2003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事脊柱外科医教研工作10年,于2013年2月由深圳市政府引进本院工作。 现任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医学会脊髓损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促进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脊髓学会中国脊髓损伤学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伤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理事兼骨科分会副会长、深圳市骨科学会脊柱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脊柱脊髓损伤》、《中国骨肿瘤病杂志》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编委,《Spine》、《Clinical Biomechanics》、《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ssays》英文期刊的审稿人,国家自然基金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面上项目评审专家。 20多年的不断追求及刻苦钻研,始终紧跟脊柱外科诊疗的国际先进理念、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精通颈、胸、腰、骶椎各种手术方式,尤其在颈椎病、腰椎病、老龄脊柱、脊柱肿瘤和脊柱畸形的手术治疗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3节段胸椎恶性肿瘤整块切除术、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术、后路改良式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重度脊柱后凸畸形的改良PSO截骨矫形术、脊柱侧弯经前路短节段矫形融合术、应用髂骨双钉技术的腰椎-骨盆间稳定重建术。总结多年临床和科研成果,主编了《脊柱外科手术技巧-风险预测与应对策略》和《脊柱手术关键技术图谱》2部专业著作。现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SCI论文10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3项。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