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健康教育,越常识越靠谱!

2014-09-28 09:49:31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近几年来,以提升国民健康素养为目标的“健康教育”活动,已作为各医疗机构的重点惠民项目广泛开展。39健康网编辑认为,健康教育工作分三个层级阶段推进,或许收效更佳,三个层级即:常识、意识和知识。而现阶段,普及好常识才是关键。

  惊闻近日某地病患因质疑医生诊断有误而将其暴打,理由竟然仅仅是因病患坚持认为“骨头断了”和“骨折”是两回事……

  如此叫人啼笑皆非的伤医理由,可怜的大夫,上哪说理儿去?!

  如若谁非得把这归罪于“国民健康素养低下”,我以为不妥,因为这分明连最基本的常识都是不具备的,何以上升至素养呢。

健康教育,越常识越靠谱!

  近几年来,以提升国民健康素养为目标的“健康教育”活动,已作为各医疗机构的重点惠民项目广泛开展,如定期举办各类健康知识讲座、组织病友会、通过媒体及自媒体平台发表科普文章等。

  医生们也积极投身其中,配合各类媒体之外,也有不少明星专家树起自媒体旗帜,网罗无数粉丝,掀起一股股爱健康的热潮。

  各家通过不断输送“健康好声音”,你方唱罢我登场,帮助百姓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将防范的关口前移,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都是有益处的。

  但在我看来,健康教育还应分成三个层级阶段地去推进,或许收效更佳。这三个层级即常识、意识和知识。而现阶段,普及好常识才是关键。

  越常识,越靠谱

  常识,是针对大众层面的广泛普及。目的是让老百姓能够初步具备基本的辨别能力,筛选和过滤掉一些不靠谱的信息,比如绿豆茄子不治病,再好吃,药也不能停,诸如此类。“神人”之所以层出不穷,恰恰是因为常识普及环节薄弱,不具备鉴别及判断能力的百姓自然容易,也愿意轻信各种能够不药而愈的神医神器。

  经常在健康讲座上看着大爷大妈们拎着菜篮子,捧着小本,认真记录专家所说,似懂非懂。我看非懂,所以出了门还是很容易地被“拐上”各种免费游……苦了专家在台上苦口婆心地讲半天。

  所以,常识普及得从小抓,有助于培养好习惯,好意识。少年强则国强,并且娃娃们在咱们家庭的地位极高,或许,还可以反过来教育家长们呢。

  话说,咱们的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好不容易落实了同学们的体育课,也“抽空”给同学们讲讲营养啥的呗。编首顺口溜,宣传宣传膳食要均衡,少油少盐、豆奶谷菌、瓜果鱼菜、五颜六色等等,或许来年体检时“小胖墩”能少不少。

  此外,常识普及还得向下沉。听闻,中国百强企业的互联网思维已渗透至广大基层,广告更是占领各村墙面。我想,若能多多刷上一些科普常识,发挥发挥村支书的智慧,最好能创造出与“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比肩的经典标语,想必在乡间,也将会是一道全新靓丽的风景线。

  意识,也叫好习惯

  而意识,则是具备了基本常识后自然形成良好习惯,认知及正确判断的能力。说白了,就是没那么容易被忽悠了。也知道病了得吃药,减药换药停药得听大夫的,按时检查不耽误。

  等等吧。

  知识,点到为止就好

  知识层面的科普更多存在于医患间。我们常言,久病成医。的确,若非病人或家属,谁会有份闲心去关注去了解,何况这么多的病,从何处下手为好?但如果是病人,这个工夫还是得下,因为这时医生教由你掌握的疾病知识,是有助于你的治疗和康复的。

  “就诊时其实是最佳的科普时机。”一直身体力行于健康教育事业的胡大一教授曾经这样说过,病了才知道关心嘛。但放眼望去已人满为患的门诊,沟通都是问题,何谈科普?

  39名医在线曾经做过一期北大医院乳腺中心刘荫华教授的咨询问答,刘教授擅长乳腺癌的诊治,那期活动上,超过一半的网友都在咨询乳腺增生的问题。“门诊中也存在这个现象,一些女性朋友过度恐慌,把正常的生理现象当成病,当成癌,给自己造成很重的心理负担。”刘教授说。

  这时,门诊小课堂就开起来了。他会把几位情况相同的患者叫进诊室里,告诉她们都属于什么情况,平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等。刘教授坦言,“只能这样做,一个一个讲,真是没时间。不讲吧,人都来了,你得把问题解决了呀。”

  其实是个好主意!

  说到门诊科普,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的杨文英教授。那次是为《仁心》专访跟拍了她半天门诊,特需,限号20个左右吧,多是她的老病人,颤颤巍巍地走进来,坐下,拿出小本交给她,像老师要检查布置的作业一样,杨老师一边翻看,一边问询,好是不好,哪里好哪里不好,不好的怎么办,她逐行批阅。

  或许在病人的小本上,或许新拿一张A4纸,给病人边讲边画,日期、节点、做什么、怎么做,一清二楚。“慢病多是老年人,一是可能听不明白,二是可能记不住,我给他们写出来标记清楚,不懂的,不记得的,回去了还有得参考。”杨老师说。

  的确,医患之间信息是不对称的,多解释几句,多交待几句,可能结果就会大不一样。“也只有特需门诊有这个条件能和病人多唠叨几句,普通门诊不限号啊。”杨老师忍不住吐嘈。

  也曾听到不少医生抱怨,最怕遇上对疾病知识一知半解,自以为很懂的患者,可能配合度和依从性会比较差。

  我想,知识是专业的,专业的事情应该由专业的人士去掌握。

  如果我是病人,我会选择听医生的。交由医生管理我的健康,而我掌握的常识和具备的意识,能够帮助我配合好医生的管理,足矣……此时,一副医患和谐的场景浮现眼前,想想,也是醉了。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骨折
推荐医院更多 擅长骨折专家更多
刘彦荣主任医师 北京前海股骨头医院

擅长领域:对慢性颈、肩、腰、腿痛的保守治疗和骨质疏松症、拇外翻(大脚骨)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