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台湾花莲慈济医院开发临终关怀云端疗护系统

2014-12-26 18:29:49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花莲慈济医院是台湾第一个针对末期病患提供家庭临终关怀的医院。云端疗护系统实行一段时间后,病人14天再住院率由10%左右,现在下降到不足3%,代表了这套系统可以让患者安心地在家,不需要动不动就跑医院。有关人士指出,社会承担离不开经济条件,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必须从国情国力出发,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不能一哄而起,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扩大。

  临终:人人都逃脱不了的那一刻

  说起临终关怀,这词回朔到几百年以前,那时用于描述给虚弱或生病的旅行者以庇护。该词首次在当代意义上使用,表示对濒临死亡的老年患者给予亲切的抚慰、良好的照顾和尽可能的帮助,使其安然故去。最早对临终病人的照料是在1967年,在英国伦敦由桑德斯首创的圣克里斯多费临终关怀医院。

  1974年,美国首家临终关怀医院建立。1982年,美国国会颁布法令在医疗保险计划(为老年人的卫生保健计划)中加入临终关怀内容。

台湾花莲慈济医院开发临终关怀云端疗护系统

  在不少发达国家,临终关怀的对象是那些濒临死亡的人,即通常诊断生命只有6个月或不足6个月的病人。按照规定,临终关怀医院不向病人提供治疗。临终关怀的目的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也不是加速死亡,事实上,是通过提供缓解性照料、疼痛控制和症状处理来改善个人余寿的质量。病人的尊严是一个最为关心的问题。临终关怀强调病人和其家属的情感的、心理的、社会的、经济的和精神的需要。临终照料主要是在病人的家中提供,当病人无法选择家庭照料时,临终关怀照料可以在医院、护理院、或其他设施中进行。

  临终关怀不同于安乐死

  临终关怀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病人的症状。

  临终关怀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病人内心宁静地面对死亡。同时,临终关怀还能够帮助病患家人承担一些劳累与压力。

  临终关怀不同于安乐死,这既不促进也不延迟病人死亡。其主要任务包括对症治疗、家庭护理、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所以临终关怀常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

  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因素促使临终关怀的需求量大大增长,如人口老龄化、人们对有尊严地死亡的关注以及各种机构在临终方面费用的增加。

  人口老龄化及独生子女涌现 增强临终关怀市场需求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在各国是相通的,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发展中国家,同样有对临终关怀的需求。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独生子女大量涌现,社会对临终关怀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目前全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约8000个临终关怀和舒缓治疗机构。

  台湾医院云端疗护:把临终关怀搬到患者家中

  “患者在生命的终末想和家人度过最后的时光是人之常情,但是末期患者对疼痛的控制和医疗的需求很高,家里没有仪器设备,没有人提供保护,遇到突发问题该如何处理等都是十分棘手的问题。”9月12日,在杭州召开的“缔造更优医疗体验--海峡两岸医院院长管理论坛·2014”上,台湾花莲慈济医院主任秘书陈星助介绍了目前台湾临终关怀的情况,分享了该院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开发云端疗护系统,将医院搬到患者家中的创新做法。

  移动医疗化:减少患者在医院的等待时间

  花莲慈济医院通过价值流分析,将入院患者的每一个流程都研究清楚,每一个环节的成本和风险都加以管控。医院希望通过这样的整合,跟医院所在地区的慢性病防控机构、养老机构等无缝对接。按照这样的流程,医院从治疗、转诊到社区康复,再到家庭照护,尤其是在终末期,都在不遗余力推动电子病历,让患者不受干扰,减少患者在医院的等待时间。同时,医院提供多功能便捷的服务柜台,整合慈济医院所有的系统进行移动医疗化,后方建立起强大的信息保障系统进行支持。

  医患之间、医生之间都会大量使用到电话、影像和视频设备,慈济医院将台湾四大电信公司串联起来,整合到医院的通讯系统,只要医院通过云端发出信号,医院对外、对内彼此之间联系完全免费。通过该系统,医院可以随时掌握患者的信息。如果病人回到家,理论上跟医院已经没有直接的关系,但若能把医院和当地社区联系起来,将医院和患者的家庭对接起来,将极大地方便患者。

  临终关怀云端系统包含六大功能

  慈济医院在医院、社区、患者及其家属资讯共享的情况下,开发了临终关怀云端系统,这一系统包含了生理疗护等六大功能板块。

  生理监测板块:病人愿意回家,家属愿意照顾的,医院就给每一个家庭配一个IPAD,里面涵盖多种检测仪器,按照病人不同的情况,会提供血压计、血糖机、血氧机、EKG、Gateway,还有电子听诊器等。其测量的信息可以连接到医院的24小时呼叫中心。由于是用IPAD,所以医生还可以实时通过影像看到患者,随时了解到患者的情况。

  医疗应用板块和个案管理板块:居家护士在没有到达医院之前,就可以把所有资料上传到医院,如有什么需求,传输到24小时呼叫中心就可以收到反馈,完全不需要带很多的资料回去。有伤口的患者,可以通过IPAD直接视频医院外科医生,医生会告诉病人如何照顾。患者或家属也可以自我照护,比如今天的心情、心理都可以通过微笑标志来代替,医院通过24小时呼叫中心可以知道这些患者的心情好坏,判断哪些患者需要心理疏导等。患者的自我掌控和医院里的生理监测经过比对,医生可以做好生理记录和心理记录,从而掌握患者的身心健康。

  协同照护板块:病人有很多的需求,包括心理的变化,医院会提醒家属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比如病人需要洗澡的时候,以前都是居家护理师电话一家一户去查,现在不用了,系统会自动提醒。

  安宁卫教板块:很多家属没有接受临终关怀的培训,因此医院开发了很多台湾国语、亚美族语、印尼语等的宣教系统,通过这些教材让家属了解临终关怀的照顾知识,包括一些生活料理等知识,这些宣教资料也可以通过网络教授给患者。

  生活支援板块:这项服务不限地域,比如说医院的呼叫中心在台湾,但医院会和外地医疗系统合作。假如患者需要呼吸机,医院就会结合当地的资源提供给患者。

  该系统在台湾初见成效 在大陆还需慢慢来

  花莲慈济医院是台湾第一个针对末期病患提供家庭临终关怀的医院。云端疗护系统实行一段时间后,病人14天再住院率由10%左右,现在下降到不足3%,代表了这套系统可以让患者安心地在家,不需要动不动就跑医院。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的同时,提高了居家照护的品质。目前该系统已经扩展到台东的圣母医院,和大林慈济医院,未来会扩展到全台湾和中国大陆等。

  但是,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濒危病人需要多方面的服务,临终关怀将家庭成员的工作转移到社会,使照料工作社会化,实质上是将家庭责任转由社会来承担。这就需要社会观念上有一个转变,不要只是狭隘地认为把家庭的责任转化为社会就是子女的不孝,这不利于临终关怀服务的普及。尽管临终关怀需要社会支付较多的服务费用,但对于那些身患不治之症的病人来说,接受临终关怀服务可以减少大量的甚至是巨额的医疗费用。

  据调查,提供临终关怀服务,主要以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为主,机构和容量都极其有限。2012年11月,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宝库在杭州闭幕的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工作会议上说,到2015年末,中国将建成超过600所具备临终关怀功能的养老机构,以应对目前中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和失能老人难以照料的难题,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有关人士指出,社会承担离不开经济条件,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必须从国情国力出发,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不能一哄而起,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扩大。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