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慢性胆囊炎内科诊疗达成共识

2014-12-31 10:11:03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2014年12月《中华消化杂志》发布了《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4版)》。该共识意见由《中华消化杂志》特邀领域内外科权威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查阅国内外相关领域文献和循证医学证据,结合多年临床试验经验共同讨论所定制。据悉,这份共识意见早在2014年10月底举行的2014年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上就确定了发布计划。该次会议上,上海交通大学医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主任、《中华消化杂志》总编辑袁耀宗教授亲临会场,与大家分享了该共识的精要内容。共识的发布,有利于慢性胆囊炎内科诊疗达成共识,解决了该疾病在过去诊疗过程中的缺陷。

  明确科学流程,保守治疗为先

  据文献报道,我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患病率为16.90%,按照我国13亿人口计算,我国目前已有超过2亿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结石是慢性胆囊炎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慢性胆结石胆囊炎占到所有慢性胆囊炎的90-95%,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则不常见,占所有慢性胆囊炎病例中的4.5-13%。国外资料显示,在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中,慢性胆囊炎的患者占比达92.8%,普遍发病时间在50岁左右,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慢性胆囊炎内科诊疗达成共识

  Brazzelli M 一项系统性回顾研究显示,随访有临床症状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14年,其中55%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无需进行手术。由此可见,临床上大部分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首先会到内科就诊,多数患者希望先接受保守治疗,但目前国内外尚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因此,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诊断和治疗的科学流程有待于明确。《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特邀国内部分消化内外科专家和放射科专家组成《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专家委员会,依据我国慢性胆囊疾病的流行趋势,最近的研究成果和循证医学证据,并参照《消化疾病诊疗指南》(第三版)及国际相关指南和最新研究成果,共同讨论制定了本共识意见,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内科治疗提供合理与规范的诊治策略。

  区分症状表现,个体化治疗为主

  《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中提出对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应按是否有症状、是否有并发症分别进行个体化治疗。治疗目标为控制症状,预防复发,防止并发症。

  对于无症状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而言,治疗原则是结合饮食调整、利胆治疗、预防性胆囊切除三步。建议患者规律、低脂、低热量膳食,并提倡定时的规律饮食方式。共识提出,利胆治疗时可通过阿嗪米特促进胆汁合成和分泌,同时提高胰酶的活性,促进吸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临床可供应用的复方嗪米特肠溶片,成分中包含的胰酶、纤维素酶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而二甲硅油可促进胃内气体排出,改善腹胀不适症状,其利胆的同时也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状。对易患胆囊癌的高危人群、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的患者、体质量快速下降的患者和“瓷化”胆囊导致胆囊癌风险增加者等高风险患者可进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手术。

  对于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治疗以控制症状、消除炎性反应为主。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症状通常首选内科治疗,胆囊结石的消化不良患者,有10-33%在胆囊切除术后症状得到缓解,但由于胆源性消化不良还具有胆囊外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发病机制,因此患者需在早期应用复方阿嗪米特或其他胰酶等有助于改善胆源性消化不良症状的药物,以增强消化能力,改善腹胀症状和营养水平。如出现症状(1)疼痛五环节或反复发作,影响生活和工作者;(2)胆囊壁逐渐增厚达4mm及以上;(3)胆囊结石逐年增多和增大,合并胆囊功能减退或障碍;(4)胆囊壁呈陶瓷样改变,则需要考虑外科治疗。

  袁耀宗教授在会议中分享《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的精要旨在解决了该疾病在过去诊疗过程中的缺陷,明确了该疾病的诊治新思路,开启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全新篇章,获得了全场四百余名专家的一致认同。袁耀宗教授还表示,慢性胆囊炎及胆石症对患者的危害会随病情的发展而增加,共识的发表不仅是明确医生对该病的诊疗方向,亦提醒患者在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时期就应对病情提高警惕,及时到内科诊断,尽早控制病情。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