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脑卒中多模式桥接疗法 使血管再通轻而易举

2015-08-05 13:48:42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大致死疾病,全球第二大致死性疾病。据了解,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刘新通教授率领的脑血管团队开展的“多模式桥接治疗”已达到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使血管再通率达到了96%,死亡率也比过去降低了近一半。

  来自广西47岁的祝阿姨近日开始晨起时出现头晕,看东西也比较模糊,严重时还有视物重影,连续3天每次持续几个小时就又恢复了正常。因为感觉平时没什么问题,她也就没有当回事。可这一不当回事,大事就找来了。7月26日下午,祝阿姨突然感觉左侧肢体乏力,“整个左边都不听使唤了”。急忙给家里人打了电话,电话都没打完,“很快连话都说不出了”,祝阿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觉得不可思议。

  等祝阿姨被送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祝阿姨不仅左半边身子动不了,不能行走、不能说话,整个人都开始“晕晕乎乎”。急查头颅CT提示“右侧颞枕叶交界处低密度影,考虑脑梗死”,这个时候已经离祝阿姨起病过了差不多7个小时,“再不通血管,人就非常危险了”,神经内科刘新通主任决定立即进行动脉取栓手术。

  在介入手术中全脑血管造影示祝阿姨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随即做了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取栓开通术,经过刘新通主任的努力,半个多小时后,局部麻醉的祝阿姨在床上就说:“我的手有力量了!我口渴,我要喝水!”。祝阿姨目前术后语言清楚,可以自行走动,一切恢复良好,不日即可出院。

  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大致死疾病,全球第二大致死性疾病。其中大动脉急性闭塞引起的卒中约占所有脑卒中的五分之一,而且因为过去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高达70-90%,所以被认为是“杀手”中的头号种子。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刘新通主任提醒,高血压等高危人群出现突然头痛、头晕要特别注意脑梗死。

  突发头痛、头晕或是脑梗预兆

  对于祝阿姨为什么会突然这样,刘新通主任解释,其实祝阿姨原本就有高血压,可能是因为在厂里干活太忙,平时身体并没有大的不舒服,“她就给忽略了”;此外,祝阿姨的糖耐量有些高,提示可能有糖尿病,“但是这些他都不知道,也从没有用过药”。

  刘新通主任提醒,现在像脑血管病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并不都是60、70岁才有,特别是像有高血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切不可以为脑梗死、脑出血这些病离自己很远,一旦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一定要有意识前往专业的脑血管治疗中心进行救治。

  如何才能识别脑卒中?刘新通指出,有一种简便的方法可让患者及家属在一分钟内识别脑卒中,只需检查三个小动作即可识别:1.让患者微笑;2.举起双臂,并维持一些时间;3.连贯说短句。若患者微笑困难,举起上肢无力,讲话含混不清,则表示有脑中风的可能。此时就应立即呼叫救护车,送病人去专业的脑血管病中心诊治。

  急性脑梗死是目前致死性、致残率极高的一种疾病。刘新通说,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最佳的方式是“多模式桥接治疗”联合标准药物治疗,根据距离发病时间的长短,分别采取不同的救治策略,在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或者在8小时内用动脉溶栓或者机械取栓的方式治疗,“我们通过一些技术和手段可以适当的在黄金8小时外为病人争取一些时间,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关键还是要早发现、早治疗,提高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认识”。

  “多模式桥接治疗”提高血管再通成功率

  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大致死疾病,但是传统的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主要局限于静脉溶栓,但研究表明, 对大动脉急性闭塞的卒中患者,于发病4.5小时内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的成功率非常低,仅为4-9%,“关键的是高达90%患者到院就诊时早已超过静脉溶栓的时间窗,这个时间再进行静脉溶栓会明显增加患者颅内出血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刘新通感叹。

  针对这一困境,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刘新通主任率领的脑血管团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了“多模式桥接治疗”联合标准药物治疗脑梗死,根据发病时间、病变责任血管及发病机制,选择不同的策略组合,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取栓、碎栓等。刘新通主任介绍,最新的多中心随机双盲的MR CLEAN研究发现, 入选CTA或MRA确认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患者,采用多模式桥接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取栓、碎栓等)联合标准药物治疗,其国际公认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刘新通教授率领的脑血管团队开展该项技术4年来,目前该项治疗技术已达到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救治大动脉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就达到50余例,血管再通率达到了96%,“死亡率比过去降低了近一半,更可喜的是改变了过去卒中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差的状况,其中约53%的患者经这种方式治疗后生活可以完全自理”,刘新通强调。(通讯员:高龙)

刘新通主任医师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型博士研究生毕业。

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介入协作组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学会委员,广东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委员。

曾获得教育部一等奖 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级科研基金6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

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的疾病临床研究,尤其对脑血管病临床诊治有较深入的研究。能解决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对睡眠障碍、头晕、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独到之处。

特别策划
脑梗死
擅长脑梗死专家更多
  • 陈晖主治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用中西医结合诊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偏侧面肌痉挛、急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各种神经痛、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中枢神经系统各类感染性疾病、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运动神经元病、多系统萎缩、癫痫、癫痫持续状态、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脑性瘫痪、缺血缺氧性脑病、脱髓鞘脑病、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遗传性共济失调、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炎性肌病、睡眠障碍、眩晕症、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不全、雷诺病、全身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病变、中毒和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神经系统疾病等。

  • 高志强副主任医师夷陵医院

    擅长领域:抢救的疾病有: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面积脑梗死、癫痫持续状态,治疗的疾病有:缺血性脑血管病、难治性癫痫、偏头痛、多发性硬化等,有独到见解和治疗经验的疾病有: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老年性痴呆。

  • 彭勃主治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用中西医结合诊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偏侧面肌痉挛、急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各种神经痛、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中枢神经系统各类感染性疾病、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运动神经元病、多系统萎缩、癫痫、癫痫持续状态、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脑性瘫痪、缺血缺氧性脑病、脱髓鞘脑病、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遗传性共济失调、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炎性肌病、睡眠障碍、眩晕症、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不全、雷诺病、全身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病变、中毒和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神经系统疾病等。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