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心内心外联合、门诊病房一体、3D导航一剑封“瘤”、3科联合一孕妇保命——上海六院心脏中心综合诊治水平迈上新台阶

2015-08-06 19:19:20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栏目关注:

  本文作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通讯员 顾海鹰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院心脏中心(心血管外科)励峰教授在世界上首次应用3D打印技术治疗主动脉瘤,成功实施了经胸升主动脉瘤封堵术以及开展救治严重心衰孕妇等高难度手术,标志着该院心脏中心综合诊治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据悉,为方便心脏疾病患者就诊,该院于2012年2月调整门诊布局,整合心血管内科与心胸外科为“心血管疾病联合诊疗部”,两科的普通门诊、专题门诊集中在门诊4楼一个诊区,紧邻的是临床心功能室、超声心动图室以及放射科、检验科,硬件的改变为心脏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完善便捷舒适的诊疗环境。

  两年后(2014年11月)该院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心脏中心,由心内科魏盟教授担任主任,心外科励峰教授为行政副主任,心内科与心外科专家联手协同治疗心脏血管疾病,目前已经开展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瓣膜疾病以及小儿先心病的内科和外科规范诊治,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不仅在该院门诊就诊方便,而且门诊和病房实行一体化管理后,使得门诊、住院以及出院后随访宣教医疗程序环环相扣。

  来自安徽巢湖的袁先生今年44岁,因三周前出现痰中带血丝而来到医院就诊,最初怀疑右前上纵膈占位,住进胸外科病房。入院后进一步检查发现:袁先生的升主动脉有一个直径4公分的血管瘤,需要手术治疗而转入心脏中心。

  据励峰教授介绍,袁先生的瘤体位于升主动脉,直径约4公分,与升主动脉连接处宽约2公分。通常情况下,需要切除升主动脉、置换一段人造血管才能彻底治愈。然而,CT检查发现袁先生主动脉管壁广泛钙化、僵硬,像蛋壳一样。如果实施血管置换,势必要建立体外循环,而在袁先生的主动脉上进行插管操作,极有可能损伤血管壁,造成次级危害,严重威胁袁先生的生命安全! 与此同时,袁先生的主动脉瘤还在不断扩大,如果不及时处理,随时会有破裂或形成主动脉夹层的危险。

  作为国内心血管外科界资深专家的励峰教授在心血管外科领域有着20多年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曾到美国最著名的两大心脏中心克里夫兰心脏中心(Cleveland Clinic)和梅奥医疗中心(Mayo Clinic)参观学习,他善于吸收国内外最先进的手术理论和方法,并有开拓性工作,2006年在世界上率先开展了室间隔缺损的外科封堵手术,在重症冠脉搭桥,再次瓣膜置换、换瓣术后三尖瓣病变再次手术、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等复杂心脏大血管疾病的治疗上有丰富的经验,手术成功率高,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励主任善于“打硬仗”,处理高难度病例。

  如果常规手术无法实施,可不可以采用“非常规”手术呢?有着多年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封堵经验的励教授头脑中灵光一闪:可以通过置入封堵器将瘤体与主动脉隔绝,损伤小而效果确切。然而如何置入封堵器则是个难题,尚未有文献报道此类封堵经验。艺高人胆大,励教授决定采用经胸瘤体外穿刺封堵,也就是先打开胸腔,暴露瘤体,直视下通过穿刺导丝将封堵器置放到位,堵住血管壁缺损。但是还有个难题,就是目前没有适用于动脉瘤的商用封堵器。联想到最近很火的3D打印技术,励教授又有了应对之策:首先获取升主动脉的CT三维重建数据,采用3D打印制作瘤体模型,继而根据模型设计合适的封堵器。

  一切准备就绪,手术台上成功显露主动脉瘤之后,通过经食道超声确定瘤体、瘤颈与升主动脉的关系,励教授娴熟地将穿刺导丝放置到位,轻拉导丝尾部的细线,封堵器撑开并严密地隔绝了动脉瘤与升主动脉的血流通路。封堵器在瘤体内将形成血栓机化,进一步降低瘤体破裂出血的风险。励教授说,整个封堵过程仅耗时十余分钟,对心脏射血及主动脉血液流动影响很小,用极小的代价为袁先生带来了最大的安全获益。袁先生术后恢复迅速,复查的心脏彩超和主动脉CT均证实了手术效果。

  据检索,该手术为国内首例,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

  “这次手术的成功,为复杂升主动脉瘤的治疗开拓了新的思路,为国际国内首例病例,更多此类患者将因此获益。”励峰教授如是说。

  家住江苏昆山26岁的李女士妊娠20周余,持续多日高烧不退,呼吸困难,当地医院诊断为心衰而急送该院心脏中心,心内科医生接诊后邀请妇产科、心外科专家会诊,明确诊断为心内膜炎、心脏瓣膜受损需要手术更换瓣膜,励教授成功地为其更换了心脏瓣膜,一周后再行引产手术,孕妇的生命终于保住了。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