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合理摄入植物性膳食 防治慢病促进健康

2015-09-28 14:06:16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2015年9月25日,“植物性膳食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国际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隆重召开。本次国际论坛是中欧关系40年系列活动之一,本次论坛也成为进一步推动中欧学术交流的平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和意大利米兰大学Livio Luzi教授共同担任论坛主席。国内外专家围绕植物相关营养素及其在维持健康和疾病防治中的潜在有益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2015年9月25日,“植物性膳食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国际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隆重召开。本次国际论坛是中欧关系40年系列活动之一,本次论坛也成为进一步推动中欧学术交流的平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和意大利米兰大学Livio Luzi教授共同担任论坛主席。国内外专家围绕植物相关营养素及其在维持健康和疾病防治中的潜在有益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聚焦糖和能量

  在我国人群中,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相关的肥胖发病,以及随后的遗传性倾向是一些代谢性疾病如肥胖、2型糖尿病发病和流行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当前对于主要营养素和遗传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尚较少。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孙亮教授在他们进行的多项营养干预试验中获得了很多成果。他在本次论坛中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角度对中国人群的营养状况、心肌代谢性疾病以及与膳食和营养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探讨,话题涉及反式脂肪酸、镍暴露、维生素D等。

  糖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向雪松教授在报告对糖与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了整体分析评价。她的结论是:①糖摄入与龋齿发病风险增加相关;②糖的摄入与肥胖的发病风险不确定;③糖摄入未增加癌症发病风险;④糖摄入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及骨骼健康等疾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文献较少,无法得出结论。

  对于糖和体重的关系,瑞士洛桑大学Luc Tappy教授在题为“营养、糖、超重:肥胖之路?”的报告中指出,无论是糖还是其他任何营养物质,人体摄入的总能量过多都会导致肥胖。那么,糖摄入过多是否升高血糖和增加肝内脂肪呢?Luc Tappy教授的答案是“Yes”,但其长期作用仍未可知。研究发现,在超重者中,减少果糖摄入量并不能纠正人体所有代谢指标的变化,这种做法的确降低了肝内的脂肪,但并没有影响血糖或甘油三酯水平。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苏宜香教授对一些中国食品的代谢性作用进行了探讨。她的研究发现,在健康年轻志愿者中,食用包括费列罗产品健达巧克力、健达脆麦牛奶巧克力、中国标准零食和水在内的4种膳食干预方案,中国标准零食组的血糖水平稍高于其他3组,而健达产品组的血清胰岛素浓度显著低于标准零食组。

  聚焦榛子及其他植物性营养素

  由于当前全球城市化、经济增长、技术变革以及休闲、食品加工及大众传媒的发展,营养负担和慢病问题不断加剧。英国剑桥大学Sumantra Ray教授对21世纪的膳食营养教育有独到看法,他呼吁,营养学家、膳食专家、医生、科学家、教育者、公共卫生专家、政策制定者、病人以及公众跨越领域联手,进行在循证指导下的营养教育和创新,使我们的膳食营养更为健康。

  坚果通常指的是富含油脂的种子类食物。一般分两类:一是树坚果,包括杏仁、腰果、榛子、核桃、松子、板栗、白果(银杏)、开心果、夏威夷果等;二是种子,包括花生、葵花子、南瓜子、西瓜子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杜松明教授表示,坚果是我国膳食结构中重要的一部分,其营养价值高,膳食中可适量增加坚果的摄入,可以改善微量营养素营养状况,但是由于其所含能量较高,也不可过量食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建议“好吃但不过量”,推荐每周50克是适宜的。为提高农村居民的蛋白质摄入量及防止城市居民过多消费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应适当多吃大豆及其制品,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 g~50 g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

  榛子是重要的坚果之一,也有很多研究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意大利帕尔马大学食品科学系的Furio Brighenti教授在报告中回顾了榛子对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其他慢病危险因素的作用,并指出,榛子尤其是榛子皮对血管健康和大脑退化具有益处。

  意大利圣多纳托医院的Ileana Terruzzi教授指出,很多食品的成分其实可以作为药物,从细胞学机制对榛子油的代谢性有益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列举的大量证据进一步支持了食药同源的观点。

  少肌与少肌性肥胖是老年医学中新热点。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临床营养中心孙建琴教授指出,老年人少肌征及少肌性肥胖发生率高,有不良代谢和健康结局。应增加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提高筛查评估,并进行早期干预。健康生活方式、营养和运动是主要的防治措施。

  有关膳食营养与疾病和健康

  膳食营养与疾病和健康关系密切。《中国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已经较10年前总体改善。过去10年间,我国城乡居民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保持稳定。总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持平,优质蛋白质摄入量有所增加,豆类和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坚果摄入基本持平但处于偏低水平;钙、铁、维生素A、D等部分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导致我国人群中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疾病负担问题凸显,也成为我国慢病防控工作的巨大挑战。

孙建琴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营养科

孙建琴,女,主任医师,教授,营养科主任,毕业于贵阳医学院医学系,菲律宾大学获营养学硕士学位与学历。卫生部营养专业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上海市营养协会副理事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卫生局,国际和国内合作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编写十多本营养学专著和科普读物,获中国教育部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三等奖,擅长疾病的医学营养治疗,肿瘤手术病人的营养支持,胃肠肝肾疾病营养治疗,妇女儿童及老年人的饮食营养调理,各种人群及亚健康人群的营养评价与健康生活方式咨询指导。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