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刘澎:点出“不死”肿瘤的死穴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正是找到了“不死”肿瘤的“死亡通道”,“如果能打开这条死亡通道,难治的惰性淋巴瘤细胞就可以正常死亡,许多淋巴瘤患者的生命可以大大延长”。

  “每次踮一踮脚,你会站得更高”

  1992年,刘澎如愿考入了哈尔滨医科大学。

  “其实,我的长辈中无人学医,父母都是老师。小时候,爷爷生病卧床,跟着父母一起照料爷爷时,发现医生这个职业不错。”刘澎说,自己学医也是因为当时的学医热,他那届黑龙江省高考的前300名中,有200人是学医的。

  在校学习时,他的成绩一直排在男生前列。但是,安静的他并不喜欢外科,而选择了内科中的血液病专业,“选择这个专业,也是因为我喜欢这个专业的一位教授,张鹏”。

  张鹏是哈医大内科教授,擅长血液病的治疗。上世纪90年代,他已经开始尝试用砷剂治疗白血病,成为国内当时应用此种疗法最早的一批医生。所谓砷剂,就是砒霜,现在已被证实能有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而在当时由于巨大的肝毒性而被饱受争议。当时,张鹏看到了疗效,坚持自己的道路。

  1997年,虽然当时哈医大附属医院的血液病专业并非在国内占优,但刘澎毅然决定报考了张鹏的硕士研究生,并成功入取。导师的点滴细节和教诲,刘澎至今铭记在心。

  2000年,他又成功考取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韩忠朝的博士研究生。“做每一件事,都要踮一踮脚够一下,尽自己最大努力。日积月累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已比别人站得高。”当年,韩忠朝对刘澎说的话,现在已由他传给了自己的学生。

  多学科协作与转化医学的魅力梅奥医学中心,世界顶级医院,几十年来,长期位居全美医院排行榜的前列,2014年-2015年,更是位列排行榜第一。2006年~2009年,刘澎有幸在梅奥医学中心做了3年博士后研究。

  在梅奥做研究,让刘澎感觉,一个医生就是一个转化医学的中心,因为任何人的想法,通过团队协作都有可能成为现实。“梅奥的每位医生都有一张门卡,可以畅通进入医院内任何病房和实验室,当然病毒级实验室需要经过一定培训后才可以。这是医院对每个员工的信任和信心。中午,医院的咖啡厅是最热闹的地方,不同科室的医生聚集在那里,讨论着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而各种疾病的大小研讨会,几乎每天在医院的各个楼层都有”。

  刘澎说,医院鼓励多学科的交叉合作。以他所做的淋巴瘤研究为例,血液科前期合作的学科有影像医学科、外科、病理科,后期还会有呼吸科的加入。许多实验室里发现的问题,通过不同科室的讨论和合作,最终转化成临床上的实际应用。这就是多学科协作与转化医学的魅力。

  牵手中国“梅奥”2009年6月,刘澎完成了博士后研究,回到了位于南京的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成功应聘为血液科副主任,南京医科大学特聘教授,继续从事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江苏省人民医院是江苏规模最大的综合医院,该院血液科也跻身全国学科排名的前20。

  机缘巧合,2014年,刘澎发现上海复旦大学正在招聘“校关键岗位”,其中就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主任一职。在他的心中,上海的中山医院、北京的协和医院,就像是中国的“梅奥”,“她在全国老百姓中的口碑很好,从来不拒绝患者,哪怕是中晚期的重症患者,中山医院的医生也是负责到底的”。更让刘澎看重的是,中山医院也有类似于梅奥医学中心那样的多学科发展环境,每个医生都能从中获得成就感。

  “前一天晚上,我向中山医院发了职位申请的电子邮件,第二天早上,樊嘉院长就打电话过来,问我能否抽空当面谈谈?”由于对中山医院倾慕已久,更由于樊院长的热情与支持,刘澎很快确定了来上海工作。2014年9月,刘澎正式受聘为中山医院血液科主任。如今,他的科室拥有19名医生,其中4名正高医生、2名副高医生,配有69张病床,对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的诊疗已颇显特色。

  发现惰性淋巴瘤细胞的新死亡通道在淋巴瘤的研究上,刘澎做到了在世界上的首个发现:揭示了肿瘤细胞程序性坏死的死亡路径缺陷。

  这听起来拗口的专业表述,经过刘澎的解释后,变得通俗易懂了:淋巴瘤由于其生物学特性的不同,而被分为很多种。其中,有一种被称为惰性肿瘤。任何生命体都有生有死,肿瘤也不例外,但惰性肿瘤的死亡机制存在障碍,使得其细胞死亡存在困难,所以就变得难以死去了。因此,惰性肿瘤也被称为“不死”肿瘤。

  刘澎的发现,正是找到了“不死”肿瘤的“死亡通道”,“如果能打开这条死亡通道,难治的惰性淋巴瘤细胞就可以正常死亡,许多淋巴瘤患者的生命可以大大延长”。而刘澎目前正在努力的,就是找到一种能够打开“死亡通道”的方式,“发现通道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要寻找相关基因,分析靶点,标出点位,最后找到合适的药物,而这个过程至少还需要10年~20年的时间。”

  淋巴瘤高发与心理压力密切相关不久前,武汉一位26岁小伙,在过度节食后被发现竟患了淋巴瘤。而淋巴瘤的诊疗正是刘澎的专长之一。

  “淋巴瘤是免疫造血系统中的实体肿瘤,个体的发病不一定与节食相关,而整体的发病率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刘澎介绍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給人们带来的变化,就是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这会使免疫系统出现抑制,成为诱发淋巴瘤的因素之一。加之近20年来,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恶化的大环境,以及室内装修材料中甲醛等的过量使用,形成污染的小环境,这些因素的累加推高了淋巴瘤的发病率。淋巴瘤如今位列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六位。

  刘澎指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淋巴瘤发病的主要人群,发病率达到20/10万/年。年轻人中的淋巴瘤患者如今依然比较少见,不过,有些淋巴瘤的亚型却以年轻人居多,“所以,规律生活,避免熬夜,放松心情,平衡心态,是预防关键”。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