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首届“创心”心血管诊疗技术和器械创新大赛总决赛即将开战 选手接受“VIP特训”

2016-05-11 14:42:43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5月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班”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会议室举行,来自深圳、上海、南京、深圳等地的多名心血管专家携各自创新项目来到中山医院,接受由鸿时宏涛医疗健康产业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王莉女士和钟伟博士为他们举办的1对1“VIP特训”。

  5月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班”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会议室举行,来自深圳上海、南京、深圳等地的多名心血管专家携各自创新项目来到中山医院,接受由鸿时宏涛医疗健康产业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王莉女士和钟伟博士为他们举办的1对1“VIP特训”。这些心血管医生带着各自团队的器械创新项目将于5月26日-27日在上海参加中国首届“创心”心血管诊疗技术和器械创新大赛总决赛,届时这些项目将接受来自医学界、投资界、企业家的多方“会考”,能否转化成功,值得期待。

  首届“创心”心血管诊疗技术和器械创新大赛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葛均波院士发起的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办,心峰汇、火石创造、北京健康促进会协办。自去年9月11日报名启动以来,来自全国各地心血管医生报名踊跃,经过筛选,最终于2016年3月公布了进入决赛的10位选手名单。

  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秘书长、教育部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雳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VIP特训”主要围绕赛事流程介绍、演讲技巧、PPT制作、投资人沟通技巧等项目进行,为长期处于临床一线心血管专家普及产业转化基础知识,更为完善、清晰的展现项目优势,从而争取产业转化。

首届“创心”心血管诊疗技术和器械创新大赛总决赛即将开战 选手接受“VIP特训”

  此次参加培训的选手多为拥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心血管专家,在历经多年一线工作后,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不少医生对介入器械、介入术式都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部分团队也结合国家课题做出了具备相当创新精神、具备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创新医疗器械,如主动脉瓣膜支架、扩张导入器、人造血管等。此次培训为他们普及基础沟通技巧、演讲技巧、项目陈述、标书制作等基础投融资知识,鼓励他们在创新大赛上面对投资者时能够应对自如,一战即胜,获得投资人青睐。

  拥有多年科研成果转化经验的选手欧阳晨曦来自于阜外医院,一张娃娃脸的他是医学泰斗裘法祖的关门弟子,但拿完诸多基金与奖项之后却毅然跳槽至阜外医院,并创办公司,将自己发明的小口径人造血管进行产业转化,并已拿到了2000万人民币的投资,现在的他还身兼武汉杨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是医生创业圈的风云人物。

  多年以来科研成果转换难是中国科研人员的头号难题,归根结底在于一系列诸多敏感问题未能得到回答。如社会普遍关心的临床医生进行科研成果转化是否会有国有资产流失之嫌?医生本职工作是否会被商业项目所侵占?治病救人与创业能否兼顾?

  对此,欧阳晨曦表示,国务院早在数年前就已出台一系列鼓励临床专家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的系列文件,明确了科研成果的归属权,支持科研团队在成果转化中至少占有50%的股权,而部分扶持力度更大的城市甚至规定医生可以享有最高达70%-99%的成果所有权,并且,科研人员所在的医院及学校也能够从成果转化中获取实际经济利益,而非将科研成果束之高阁。

  与此同时,欧阳晨曦也强调,中国的科研课题历年来注重成果发表而非临床应用,大量优秀科研成果在课题结束后即被闲置,造成极大的浪费,若能及时转化为科研成果,不仅能够为科研团队和科研机构带来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科研创新,另一方面也能够不断为患者带来更具创新精神的医疗器械,造福百姓。

  鸿时宏涛医疗健康产业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王莉女士则在发言中分享了她在以色列、硅谷等地的考察历程。

  她表示,作为创新驱动产业,临床医生在心血管医疗器械创新中应该占据主导地位。考察中,美国著名高校如斯坦福周边,2个人,3个人的微型创新公司非常常见,而其CMO大多都是来自高校的专家,专家提供技术支持,工程师完成工业设计,创投跟进投资并运营管理,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科研——工程实现——投资运营”模式,科研成果转化路径非常清晰,不断创造出影响世界的先进医疗技术及医疗器械。中国拥有最大规模的心血管临床医生及患者数量,国家对于科研投入也在逐年增大,大量的科研成果仍然没有能够得到产业化应用,潜力极其巨大。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