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谭先杰、冯唐、马良坤畅聊“子宫情事”:女人要自知

2016-09-30 09:18:47健康界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一块谈不上阔气的海报背景板,几十位听众,一场新书发布会。规模并不算大。不过为了这个发布会,冯唐凌晨5点专程从广州赶回了北京,身怀六甲的协和妇产科教授马良坤来到了现场,出差在外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袁钟特意录了VCR。

  一块谈不上阔气的海报背景板,几十位听众,一场新书发布会。规模并不算大。不过为了这个发布会,冯唐凌晨5点专程从广州赶回了北京,身怀六甲的协和妇产科教授马良坤来到了现场,出差在外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袁钟特意录了VCR。

  活动的主角叫谭先杰。他写了一本关心女性的医学科普新书--《子宫情事》。

  作为中国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的妇产科教授,坐拥近40万粉丝的微博大V,他很淡定,很专注,喜欢写科普,认为科普是慈善,是责任。

  就在这本新书收笔前一刻,他似乎开始热恋这般科普分享的感觉,并写下了一段文字: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本关于女性常见生殖健康问题的小说面世。为了便于故事的展开,准备将主角设定为我梦想中的前世情人——一名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妇产科医生。

  新书发布会现场,三位大咖论道科普,畅聊“子宫情事”。

  (以下内容根据新书发布会现场嘉宾的发言整理,有删节。)

  谭先杰:一位男妇产科大夫的子宫情事

  我一直对科普比较感兴趣。2013年开始陆陆续续参与一些健康科普类电视节目的录制,也在医疗专业媒体上连续发布多篇关于子宫的科普文章。当时反响不错,自己也意犹未尽。

  于是,2014年和向阳教授一起主编了《协和名医谈妇科肿瘤》,很快成为领域的畅销书。不过,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风格偏于传统,属于一问一答的形式,普通读者可能不太“感冒”。开始产生能不能用轻松的形式写一些科普书籍的想法。

  到底怎么写?这一点比较麻烦。

  男医生写男人的那点儿事,写起来可以得心应手,即使用词有些过分也是潇洒、酣畅;女医生写女人的那点儿事,可以无所顾忌,甚至用词再过分都被认为前卫、新潮。唯独男医生写女人的事儿不可以为所欲为,稍微不当就被认为流氓、猥琐......所以,我就决心“狠狠装它一把”“复古一回”。(注:此书采用的是章回体,被中国工程院院士郎景和称为“一种创造”。)

  在书中,我通常用战争的方式来演绎女性子宫及周围的故事。事实上,人和疾病的搏斗就是一场战争,病人是主力,医生仅是友军而已。有时,我还有意无意地用男女之事打比方,尽管没有达到弗洛伊德那种将万事万物以性来解释的程度,没有像冯唐师兄能够将男女之事写得非常巧妙的那种能力,我依然认为,男女之事是世界最充满情趣的事情,否则情色八卦为何如此夺人眼球?

  这本书的上卷出版后,本来反响也不错。种种原因,停笔两年后才重新动笔,写了下卷。什么让我继续写作?因为很多读者总是拿着书找我签名,记得有一位患者读者甚至拿着他记有笔记的书跟我讨论,每一篇都有笔记,很让我感动。

  还有一件事,让我感到科普的责任与重要性。一位医学生从微博上发给我私信,说她很感谢我的《子宫情事》。她说她在准备研究生考试的阶段看了这本书,收获很大。面试的时候,她就是用书中的句子回答老师的,结果得了高分,最终被录取。我感到很欣慰。

  应该说,催促我写作最强烈最积极的居然是我的儿子。我儿子现在上小学二年级,他非常喜欢看我手术的录像、手术的器械,每次撵都撵不走,他觉得爸爸做手术很惊奇。另外,儿子班里有时间、有能力的家长很多,经常参加学校的公益活动,而我因为是医生,几乎没有参与过,不能给他带来“爸爸来了”的快感和自豪。他觉得写书是有出息的事,我不能让他失望,这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至于新书为何是112回?是希冀以此纪念林巧稚大夫诞辰112周年。林巧稚大夫教导郎景和院士写科普,郎景和院士又指导我们写科普,科普是科学家的责任,而我们恰是这种精神的传承者。

  最后希望《子宫情事》能让女人心疼自己,让男人关爱女人,希望更多女性拥有健康,希望更多家庭少些遗憾。

  冯唐:不是天生骄傲的人,写东西更应该给自己打气

  早晨5点赶班机过来,我很激动。按照我这么结巴的一个人,通常说三点。

  第一,了解你自己。大家要正视自己的身体,特别是女生,除了把身体变好看之外,更重要的是从里到外理解自己,倾听自己身体的需求,了解身体的知识。

  我的博士论文是妇科肿瘤、卵巢癌的产生,当时看了很多综述、做了很多科学实验,越来越觉得人类完全理解自己、完全征服生理上的困难还好远。既然你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就尽量多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它。

  第二,不是天生骄傲的人,要多给自己打点气。我记得自己出第一本书的时候,没有先杰这么热闹,那时候网络都很少见,手机不算特别新鲜,基本还是诺基亚,而且并没有人手一个。我第一次发了三千本,只卖了一大半,特别心灰意冷。后来有人叫好,像我们这种不是天生骄傲的人,就必须往下写,多给自己打点气,不要停,只要有表达欲望,就继续写下去。我们真正看到,写下来,多写一点,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做善事。

  第三,送给我自己,坚持自己的“套路”。原来我一直想尽量多写,写着写着,有些人会说,一看就知道是冯唐写的,因为已经有一些所谓的“套路”。顺其自然,想写点就多写点,坚持自己的套路,能形成套路是不容易的。

  马良坤:科普是传承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协和医院妇产科就给住院病人讲怎么洗孩子,那时一到农村小院就给大家讲洗手这些基本的卫生知识。

  林巧稚大夫一直跟我们说产科的这点事儿,“妊娠不是病,妊娠要防病”,即未病防病的理念。怀孕本来不是生病,只是未病防病让自己更健康。林巧稚大夫在上世纪70年代就带着我们的郎景和院士一块儿做科普。郎院士说一千块钱的科普稿费,卖了十万册。那会儿,在火车站有老太太挎着小筐,卖科普书,还藏着掖着问旅客看书吗?一看是《新婚必读》(注:当时正规的科普读物)。

  现在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做一期视频直播访谈,可能线上就有几万人。知识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帮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随着“互联网+”浪潮兴起,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妇产科互联网平台,把我们的知识、录像都放在上面,发出我们的声音,让大家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怎么对自己有好处。

  现在讲大健康,一直强调预防为主,首先应该做好老百姓的健康教育,让大家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真正有需要才去医院。另外还要做到基层医生的科学知识普及,有些二线三线城市的医生,有时候真不如病人知道的多。

  我们做好分级诊疗、科研写作,在这个基础上构建“母亲的健康梦”是我特别想做的事情,也是协和妇产科很多同仁努力做的事情。

唐凌 北京协和医院    儿科

主治医师,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从事儿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特别策划
感冒
擅长感冒专家更多
  • 许鹏飞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呼吸道疾病,主要是慢性咳嗽、腺样体肥大、哮喘;专注于食物过敏性疾病,主要针对食物的速发过敏和迟发过敏,主要疾病是腹泻、便血、便秘、身高体重发育不良;在语言行为障碍方面有独到的研究,主要是多动、多发性抽动、自闭症的治疗和干预

  • 胡坚主任医师天津市儿童医院

    擅长领域:小儿内科、免疫科疾病。

  • 李铜元副主任医师深圳福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骨折脱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状、肩周炎、网球肘、高尔夫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椎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的康复保健;感冒、咳嗽、胃脘痛、胃炎、肠炎、便秘、头痛、失眠、眩晕、抑郁症、耳鸣耳聋、痛风、亚健康的平衡保健;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症;扁桃体炎、咽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等。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