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自闭症怎么治疗最好?权威专家是这么说的

2017-03-28 16:15:53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 近年来,全球孤独症儿童的数量不断攀升,目前孤独症的患病率大约在1%。

  近年来,全球孤独症儿童的数量不断攀升,目前孤独症的患病率大约在1%。我国孤独症孩子超过1000万,但是内地儿童精神科医生才300个,远远不能满足患者需求,孤独症误治现象普遍。

  孤独症谱系障碍(又称自闭症)是一类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4月2日以“迈向独立自主”为主题的第十个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包括“广州塔”在内的全国100多个地标建筑一同亮起蓝灯,呼吁社会关爱自闭症儿童,帮助他们走向康复,走向独立自主。

  自闭症就是性格内向?

  人们常把孤独症儿童称作“星星的孩子”,他们不聋也不哑,却天生有社会交往障碍,几乎从不与人交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教授介绍,非亲身经历自闭症行业,一般人无法体会自闭症孩子经历的痛苦和磨难。目前公众对自闭症的认识仍存在不少误解。

  “不少家长以为自闭症就是性格内向一点,没有什么要紧,其实两者不是一回事!”他解释说,自闭症不是心理疾病,少数自闭症患儿性格内向,但多数患儿看起来很外向。

  另外,性格内向的孩子只是比较文静,言语、兴趣等发展都正常。而自闭症是一种致残性疾病,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兴趣局限和刻板行为为主要表现,不仅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和发展,而且还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走出自闭症治疗的三大误区

  “自闭症若不能得到科学及时的干预,这些孩子大多数成年以后不能独立生活和工作。”邹小兵教授指出,由于对自闭症的认识不足,导致不少家长“病急乱投医”。

  误区一:盲目坐等“名医确诊”错过治疗时机

  邹小兵教授是国内目前最权威的自闭症专家之一,“孩子是不是自闭症,要等邹教授看过才能确定。”这一说法在患者家长中广泛流传,然而资深专家的预约挂号并非易事,可能要等上半年才能挂到邹小兵的号。

  邹小兵纠错:只要怀疑孩子出现社会交往障碍,第一时间要着手干预,不要为“等名医确诊”而浪费时间。对一些轻度自闭症或踩在自闭症“门槛”上的孩子来说,尽早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康复效果更好。在自闭症行业,每个医生诊断水平都差不多,我们中心的专科医生在诊断自闭症方面与我并无差别,家长应该理性就诊。治疗自闭症强调早期干预,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并且,这种干预是一种寓教于乐、生活化的,对孩子没有任何伤害的干预。

  误区二:相信所谓快速康复、神奇疗法

  一些不法机构和药品打着“快速治疗自闭症”的旗号忽悠家长,调查显示,大量的自闭症孩子有被误治的经历,家长不但花了冤枉钱,耽误了孩子的治疗,还给孩子造成了伤害。

  邹小兵纠错:现阶段,国内外都尚未研发出自闭症的特效药,也没有任何神奇疗法可以治愈自闭症。对自闭症的主要干预方法还是靠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因此反对轻易对自闭症孩子采取打针吃药等侵入性的治疗,以及没有科学证据的“新疗法”。相当部分患儿通过针对性的科学教育和训练,就能与正常孩子一样拥有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误区三:将孩子完全扔给机构,脱离家庭

  近年来,不断曝出自闭症患儿寄宿康复训练机构致死的消息,曾有3岁患儿被要求一天走20公里。

  邹小兵纠错:自闭症的治疗离不开家庭教育,建议以家庭训练为主,机构为辅,如果家庭情况不允许,大人工作繁忙,可以采取机构训练为主、家庭训练为辅。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密切留意孩子的状态,定期复诊。一天走20公里的运动量,连大人都受不了,不要说三岁大的幼童,这种不科学训练根本没有认识到自闭症儿童的核心问题,明显是在欺骗家长。因此,对于社会上一些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的、新兴的、治疗或训练自闭症的疗法,家长一定要谨慎对待。(通讯员:江澜)

邹小兵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儿科

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三十年,创建广东省首个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专门机构(中山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全面开展儿童发育行为研究及其行为障碍综合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广东省率先开展儿童自闭症、儿童阿斯伯格综合征等疾病的防治,使广东省在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防治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帮助广东省以及国内多个省市建立了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早期干预教育治疗基地,在儿童罕见少见发育行为疾病诊断治疗方面临床经验丰富。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