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欧阳平
2017年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据2014年4月3日发表于《美国高血压杂志》的文章介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29.6%,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2.6%、34.1%与9.3%,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血压达标率为27.4%。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欧阳平表示,高血压人群中,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居多,治疗应中西医结合,因证施护。
眩晕病证候多,中医因证施护
欧阳平主任介绍,在中医领域,原发性高血压属眩晕病,其常见症候包括:
(一)肾气亏虚证:腰脊痠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和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二)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胸痛(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三)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四)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欧阳平主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mmHg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mmHg)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病程漫长,常因不易坚持治疗而发展至晚期。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并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由彼此相互影响的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高钠与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吸烟饮酒、精神紧张等。欧阳平主任强调,中医因证施护、辨证施治在治疗眩晕病中举足轻重。
临床上,眩晕症常见症状/证候包括眩晕、头痛、心悸气短、呕吐痰涎等,欧阳平主任建议,除了做出相应护理措施外,中医耳穴埋豆、沐足等也有不错的缓解效果。
(一)眩晕
1.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环境宜清静,避免声光刺激。
2.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3.遵医嘱耳穴埋豆,肾气亏虚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可选用肾、枕、皮质下等穴位;痰瘀互结证可选用脾、枕、皮质下等穴位,隔2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
4.中药沐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次。
(二)头痛
1.头痛时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改变体位时如起、坐、下床动作要缓慢,必要时有人扶持。
2.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
3.遵医嘱耳穴埋豆,可选择内分泌、神门、皮质下等穴位。隔2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
4.目赤心烦、头痛者,可用菊花泡水代茶饮。
(三)心悸气短
1.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等变化。
2.心悸发作有恐惧感者,应有专人陪伴,并给予心理安慰。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神类药物。
3.遵医嘱耳穴埋豆,可选择心、神门、枕等穴位。
(四)呕吐痰涎
1.急性发作呕吐剧烈者暂禁食,呕吐停止后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饮食。
2.出现恶心呕吐者及时清理呕吐物,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以防止发生窒息,可按揉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以降血压止吐。
3.呕吐甚者,中药宜少量多次频服,并可在服药前口含鲜生姜片,或服少量姜汁。
4.呕吐停止后协助患者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
5.饮食宜细软温热素食,忌食生冷、肥甘、甜腻生痰之品。(通讯员朱钦文、吴佳仪)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