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病人再次换瓣风险高,还有必要吗?
今年72岁的张阿婆在15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进行了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手术。但最近大半年常常出现活动后心悸,并且气促明显。前往医院行心脏彩超后提示三尖瓣重度反流。
当高龄患者“遇”上再次手术,许多医院都建议阿婆保守治疗,但效果却不如人意。后来,张阿婆慕名来到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张晓慎主任在充分了解阿婆的情况后,坦诚地告诉了她高龄病人再次换瓣风险极高,但考虑病人身体素质尚可,尽管存在诸多风险,但还是存在手术成功的机会,并引用“中国目前的人口平均寿命为:男性74岁,女性77岁”打消患者及其家属顾虑,为其树立战胜病痛的信心,最终患者下定决心要求入院手术治疗。
原生物瓣膜失功能,一波三折面抉择
张阿婆进行二度换瓣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摆在张晓慎主任及其团队面前的,是张阿婆在15年前换瓣后的原主动脉瓣位、二尖瓣位的生物瓣膜已经出现明显钙化,临近“失效”。那么在手术中是单纯处理三尖瓣,减少手术风险还是冒着更大的风险同时处理三个瓣膜?
经过多次讨论,考虑到患者接受第三次手术的可能性很小,为患者以后生活质量考虑,张晓慎主任与患者及其家属多次交代病情及风险,最终取得一致意见,择期行再次主动脉瓣置换、再次二尖瓣置换、三尖瓣置换术。
7月25日,经历了8个小时的浴血奋战,张阿婆在体外循环298分钟,心脏停跳189分钟后,心脏重新跳动了起来。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完成!
然而手术结束后还是出现了一些“小波澜”。术后第一天,患者出现下肢肌张力高、强直症状,张晓慎主任担心是长时间的体外循环导致了脑部并发症,在紧急安排头颅CT检查并请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团队会诊后行保守治疗。
术后第二天,张阿婆便恢复了神志,四肢活动也有明显改善。之后的日子里,张阿婆一日比一日好,在手术后的第15天,顺利出院。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再次心脏手术需求增多
张晓慎主任说,近年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环境的改变,老年瓣膜病日趋增多并且手术需求提高。因此,需要再次心脏手术的病人也越来越多。由于心脏外科手术方式及体外循环等各种技术的日趋成熟,年龄因素已不再是手术禁忌症,但因为老年人器官功能衰竭,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再次开胸因需考虑组织粘连以及其它疾病等问题,使得手术难度大大增加,术中及术后出血风险也相对较高,使得不少医生也是谈“再次”色变,顾虑重重,甚至会因为信心不足而放弃治疗。但只要进行详细的患者条件判断、围术期流程制定、手术方案和应急处理预案准备等,再次心脏手术绝对不是心外领域的“禁区”。
据了解,虽然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外科成立不久,但整个团队在张晓慎主任的带领下,敢于挑战困难,不惧艰险,使得张阿婆成为今年以来广东地区进行再次心脏手术中患者中少有的几位年龄为“70后”的患者,重获“心”生!(通讯员:张灿城)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