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MedicalMall中国起航:“共享诊所”的先驱还是先烈?

2017-09-20 18:57:31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创新这事儿,成了,万古流芳,先驱;败了,除了有益的尝试之外,还容易被归为先烈以及异想天开。

  近日,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浙卫发函(2017)74号文件显示:原则同时杭州全程健康医疗门诊部为入驻全程国际Medical Mall的其他医疗机构提供检验、病理、超声、医学影像等医技科室及药房、手术室等共享服务试点。双方应签订相关委托协议,明确医疗风险防范及责、权、利等相关事宜,入住医疗机构响应科室设置和设施不做硬性要求,相关委托协议可作为该医疗机构登记有关诊疗科目的依据。

  此文一出,业内轰动,结合一直被热炒的“多点执业”及“自由执业”概念,不少跃跃欲试的医生创业者认为:基础设施共享、拎包入驻的“共享医院”来了!创业,将不再遥不可及!

  然而,真的吗?

  为什么会有Medical Mall?

  Medical Mall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就已出现,主要位于大型商场或商业中心的较高楼层,通过MedicalMall的管理机构建设检验、感控、手术室等基础设施,由专家及其团队入驻提供医疗服务,双方合作分成。

  这种模式对于医生处于自由执业状态的美国来说,既服务了大量的有门诊需求,又不愿意去医院排队的中产阶级人群,为这一部分人群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又为希望创业的医生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独立执业机会,医生只需提供技术及服务即可拥有自己的诊所,因此也一度被称之为“共享诊所。”

  而此次杭州的大胆创新尚属国内首例。

  此次杭州开业的Medical Mall由新解百集团百大集团、迪安诊断共同投资建设,这个mall一次性包下了杭州大厦501城市生活广场的6-22层。按照规划,501城市生活广场的地下1层-5层为购物/餐饮区;9-16层招租高端民营的外科、儿科、口腔科、眼科、中医、医美等专科诊所;17-22层,则是全程医疗和邵逸夫医院联合打造的邵逸夫国际医疗中心。

  整个mall最为核心的亮点并不是此次吸引入驻的太学眼科、唯儿诺儿科、思俊外科等中高端民营连锁,而是基础设施的共享——传统诊所中昂贵的基础设施,如检验、病理、影像、药房、手术室等Medical Mall提供,入驻医疗机构无需重复建设,因此可大大降低诊所建设成本,加快建设周期。

  在此前上海举办的一次小型论坛中,有处于创业筹备阶段的医生就表示,这种模式可直接将开办诊所的至少千万级的投资额降低一半,Medical Mall甚至还可以协助处理诊所开办中最为头疼的执照、消防、安监等环节,在诸多审批中享受“搭车”优惠,实属重大突破。唯一的担心来自于客流,是否会有如此之多的患者前来。

  “共享诊所”的盈利难题

  于莺曾说,任何诊所的开办必须是以盈利为目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诊所都是耍流氓。而高昂的土地租金成本下,Medical Mall第一个面临的也必然是客源问题。这也正是此次创新中各路评论家关心的核心问题。

  在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发展经验中,中产阶级是Medical Mall的不二人选,平民阶层无论价格如何变化依然会前往社区医院和大型医疗机构;高端人群有充足的高端门诊及大型医院VIP服务可选择,然而中产阶级的钱真的那么好赚吗?

  兴起必须有诸多要素的共同支持,如充足医护人员的自由职业,足够数量且具备消费欲望的中产阶级以及稳定的医疗分工。

  以Medical Mall较为兴盛的美国为例,美国拥有着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医疗体系,医生自由执业,大型医院专攻专科服务及住院服务市场,门诊费用高昂,急诊室更是高不可攀,进一次美帝的急诊室动辄300-1000美金,甚至上万美金。即便身为中产,进一次急诊也相当肉痛。

  与此同时,虽然联邦保险能够cover掉大部分住院费用,但也导致排队现象泛滥,紧急时刻想要获取优质服务的患者必然会产生大量的院外服务需求,这一部分需求迫使中产阶级寻求Medical Mall或者个人诊所的服务,这一现象实属现有医疗制度的倒逼,而非患者的主动选择。

  从人性的角度讲,任何患者必须希望自己的医疗需求能够迅速、可靠的得到治愈,服务是附属品而非核心需求。而中国现有的公立医院体制下,恰恰正好以极限压榨医护人员劳动力为代价,为民众提供了相当便利、高水准、快速、带有浓厚福利性质的医疗服务。

  以医疗资源最为丰富的北上广等一线及杭州、成都等准一线城市为例,这些城市也是MedicalMall最渴望的客户——中产阶级的聚居地。这些城市普遍公立医院实力雄厚,床位充足,分级诊疗贯彻较为完善,社区医院也在飞速发展,无论是工薪阶层,还是中产阶级,均可享受到质优、价廉、可靠的医疗服务,中产阶级除了尝鲜或者极少数的临时紧急医疗需求,没有强烈的欲望前往Medical Mall就医。

  医疗环境不发生大的改变,Medical Mall将持续面临与公立医院的直接竞争。

  知名医疗行业评论家刘谦在其分析文章中指出,年收入在30-100之间的所谓“中产阶级”,需要面临自身职业波动、养育儿女、赡养老人的沉重负担,实际上可用的医疗支出并不多,经济基础本质上非常薄弱,70%以上的医疗行为选择在便宜的公立医院完成;即便是年收入100-200万的“中产阶级”,也有55%的人群首选公立医疗机构门诊,30%选择了公立医院VIP;

  真正尴尬的是这一组数字——根据Latitude Health在2017年针对8个城市近1000名用户发起的中产阶层的医疗服务和保障的调研,在年收入达到200-500万的中产阶级里,依然有53%的人去你选择了公立医院门诊,剩下的39%的选择了公立医院VIP!

  为什么大家如此热爱公立医院?嘴里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1、公立医院有着最好的医疗资源,简单来说就是专家。公立医院专家门诊或者特需号看不了的病,私立医院没戏;如果看不了大病,中产阶级为何选择Medical Mal?

  2、公立医院VIP的服务水准。相较于私立医院,公立医院拥有更为强大的综合保障队伍,一旦出现任何急危重症可以及时呼唤其他科室力量会诊,而这一切,就决定了相当一部分高净值的医疗服务行为在私立医疗机构无法完成;最最重要的是,真正的高端人群也能够随时获得公立医院的VIP服务,而且服务水准并不低。

  3、专科限制。Medical Mall所聚集的必然是专科诊所,如牙科、儿科、五官科、妇产科等医生可“拎包入住”的科室;你也许会说Medical Mal本身就是为了这些科室而来的,但是这些科室无论在哪个城市都是激烈竞争的红海,搬到竞争更加激烈,房租也更贵的mall,真的能打平成本?

  优质医护人员短缺待解

  对于民营医疗机构而言,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就是:你的医生从哪儿来?

  无论现阶段知名医生如何打造个人品牌,对于患者而言,最重要的依然是该专家在公立医院所取得的学术成就以及职务,其信赖依然来源于公立医疗机构的信誉背书。若在中高端医疗机构出诊的专家同时在公立医院出诊,患者必然在只有公立医院号源挂满的前提下才会选择高价的民营医疗,这进一步限制了民营医疗的发展壮大。在公立医院专家资源尚极度短缺的情况下,想要挖来真正的大牌专家,难度可想而知。

  根据数据统计结果,即便强如和睦家、美中宜和,单个门诊部每年人流量也不过数万级别,营收与成本勉强打平,且利润的提升极大依赖于硬件与人力的投入,资本市场估值普遍较低,前景看淡。其中一点就是,人力成本太高,优质专家着实不便宜,并且在多点执业政策看似开放实则执行难的环境下,更难挖。

  有统计显示,在中国,超过95%的高年资医师依然在公立医院中就职,对于尚处于“治愈需求”阶段而非“服务需求”阶段的中国人来说,专家在哪儿患者就去哪儿是个不变的需求,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看好病依然比舒服看病要重要的多,优质的服务相较于过硬的技术来说,其重要等级真的没那么高。

  不信,去看看北京儿童医院,排队如此之长,家长如此抱怨,有多少比例的家长转身投向民营儿科?

  医疗责任归属存疑

  由于Medical Mall尚处于新生阶段,未见到更多详细配套政策的出台,而另一个引人遐想的问题是:一旦出现医疗事故,责任主体如何确定?

  此次文件中已要求入驻医疗机构与全程医疗签署详细的“责、权、利”协议,由于配套科室和人员的共享,届时,如何界定事故原由,如何分摊责任,执业保险又该如何解决?一切都有待时间的考验。

  曾有投资人暗示:民营中高端医疗机构生存现状并未如其定为一般风光,不少中高端民营诊所一直处于依赖投资快速滚雪球,而非主营业务本身,在扩张阶段借助力量无可厚非,而当行业竞争白热化,需要精耕细作时,恐怕将会有一大批中高端民营医疗机构被淘汰出市场。

  对于杭州501城市生活广场的大胆创举,这位人士给出了自己的判断:生存易,想发展,难!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