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为了不让老公玩游戏,我把他送到了精神病院……

2018-06-20 22:04:23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如果有一天,我不再玩游戏,那么,我的人生可能会失去方向。那就好比身处一望无际的大海,四周空荡荡一片,而我无计可施,跟行尸走肉毫无分别,唯一的选择,只是等死。

如果有一天,我不再玩游戏,那么,我的人生可能会失去方向。那就好比身处一望无际的大海,四周空荡荡一片,而我无计可施,跟行尸走肉毫无分别,唯一的选择,只是等死。

已经凌晨两点了,我已经睡了一觉,可睁开眼,枕边人仍旧抱着手机不放,两只手不停的在手机屏幕上点来点去,两眼更是无法从手机屏幕上移开。

「张先生,你该睡觉了,你看看现在几点了?明天还要不要上班了。」我忍不住吼出声。

「你先睡呀,赢了这局我就睡,」张先生总是不紧不慢的样子,「x,猪啊,你是个傻x吗?妈的,小学生都放假了吗?」一时间,脏话乱飙。

「你两个小时前就说那是最后一局了。」我有点无奈。

「哦……」

「你再不睡觉,我就要关你手机咯。」我不依不饶,试图伸手去抢手机。

「x,滚……睡你的觉去……」

其实,这样的事情,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上演。

游戏成瘾被界定为「精神病」

张先生嗜游戏如命。小霸王、xbox、psp等游戏机家里堆的到处都是。为了能够尽情玩游戏,张先生每个月的花费至少上万。小到游戏中人物的装备,大到玩游戏的设备,每一件,每个细节,他都极其上心。用他的话说:细节决定成败。

不仅如此,儿子小时候就睡在他旁边,我赶忙去洗手间,让他照看一会。刚走开不久,儿子的哭声传来。我赶忙走过去,发现儿子摔倒在地,而张先生依旧两手不停的摆弄着他的游戏,全神贯注,丝毫不在乎儿子这边的状况。

平时,与外人相处,他亦是如此。工作中,同事问他问题,跟他交接工作,他总是那句:等我两分钟,我这边(游戏)快结束了。

游戏对于张先生似乎意味着一切。有时候,为了玩游戏,为了赢,张先生甚至一天都不吃饭、不洗澡、不睡觉。谁上去打扰他,他就会把所有人都吼回去。如果不让他玩游戏或玩游戏期间被打断时,他就会发脾气,出现暴躁、焦虑等情绪。

「你为什么这么喜欢玩游戏?」我曾经不止一次的问道。

「我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吃鸡,如果我不加入,我怎么跟他们进行交流?」面对质疑,张先生总是如此理直气壮。

张先生口中的「吃鸡」是去年就已经炒得火热的一款手游,绝地求生。这款游戏在刚上线时,全球销量就突破1000万份,连续27周蝉联国内最大的STEAM游戏平台销量冠军,在线人数超130万超《Dota2》创造新记录。就连王思聪、林更新这些明星也都在玩。

「如果在我跟游戏之间选择一个,你会如何选择?」我依旧对张先生抱有一丝希望。

「这么说吧,如果有一天,我不再玩游戏,那么,我不知道我可以干些什么。工作无聊,至于其他,我也丝毫提不起兴趣。这就好比我漂浮在一望无际的大海,四周空荡荡一片,而我只能是等死。所以,我不想选。」

听完他的话,我知道,他病了,而且病的不轻。

事实上,他确实病了。最近,游戏成瘾被认定为精神病。

6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WHO)发布了新版《国际疾病分类(预先预览版)》,将游戏障碍添加到关于成瘾性疾患的章节中。如果该分类目录在2019年5月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上由会员国最终批准,将在2022年1月1日生效。

所谓游戏障碍(亦称游戏紊乱),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玩游戏上瘾」,它的特点是持续或反复的游戏行为模式(包括视频和数字的、线上和线下的),具体表现为:

对游戏行为的控制能力受损(包括游戏行为的开始、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终止、发生环境等);

将游戏行为的优先级置于其它生活兴趣或日常活动之上;

不顾负面影响地持续或升级游戏行为,严重到足以造成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它重要功能领域的重大损害。

这种行为模式可以是连续的、偶发的或反复的,出于诊断要求,游戏行为及其特征通常明显存在至少 12 个月,但若除持续 12 个月这一条之外,其余标准均符合并且症状严重,则时间标准可以缩短。

以上症状张先生都符合。

「你再这样下去我就送你去精神病医院。」我将所有关于游戏成瘾的报道悉数转发给他,并试图恐吓他。

「这根本就是危言耸听,别以为自己做了几天健康工作就把自己当医生。玩游戏的人多了去了。要是都送去精神病医院,我怕他们床位不够。」

在张先生看来,玩游戏就是打发时间,并不会造成任何影响,更不会与精神病挂钩。但在我看来,却有着许多可能。

他们为什么会对游戏「上瘾」?

游戏真有如此大的魔力?

小九采访了中国心理学会军事心理学专委会青年委员、央视特邀心理嘉宾图南,他告诉小九表示:容易沉迷于游戏的人,性格有一些共同特点。

比如自控能力比较差,社交能力不太好,比较孤僻,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比较难或比较少获得鼓励。网络游戏正好可以补足他们在成就感方面的缺失。

正如有人所言:人体内有一个「奖励系统」,这个系统的物质基础叫脑啡肽,又被称为「内吗啡」,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

而网络可以通过消耗脑啡肽,扰乱平衡系统,造成网迷不断寻找提高体内脑啡肽的成分,以至成瘾,形成迷恋网络的现象。

「他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更容易产生成就感。比如,玩游戏达到一个级别,会获得一些奖赏,包括游戏币、道具或身份头衔,而这样的感受在生活、工作中一般无法获取。在精神医学里,我们把这些奖励称为正性刺激,就是类似于一种鼓励。」

这也可以解释张先生为何会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长久以来,张先生对身边的一切都提不上兴趣。

一出生,他就注定了衣食无忧。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到家,阿姨饭菜皆已准备好,对他而言,一切安排妥当,只需例行公事,完成流程即可。而大学一毕业,家人就给他安排了事业单位,每天朝九晚五,一个月只需做一份报表。

「对我而言,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缺乏成就感。唯有游戏能够证明,我的存在具有一定价值。」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细细想来,确实如此。

面对游戏,张先生已经深陷其中,一直无法自拔。多少次,在梦中,我被惊醒:因为游戏,张先生变得狂躁不安,渐渐的出现自残,最后,跳楼……

其实,在游戏成瘾这件事上,并非张先生一人。据小九了解,曾经风靡一时的俄罗斯死亡游戏「蓝鲸」是一种自杀式的游戏,参与者被要求在五十天内完成各种自伤自残的任务,并于最后一天自杀才算是挑战成功。

在这种密集式任务安排下,玩家们在毫无知觉中对其成瘾。不得不将其自身作为资本,去支撑游戏的进行。

最后,这头可怕的「蓝鲸」,已经导致超过数百名青少年的离世。

在我国,类似因成瘾性电子游戏导致青少年自杀、他杀、自残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17岁的广东青年小李窝在宿舍连续玩网游40多个小时罹患脑梗」;「杭州13岁男孩因玩王者荣耀被家长训斥,后跳楼致多处粉碎性骨折,被送医院时还要求登录手游账号」;「湖南慈利23岁女性被年仅15岁的初三学生残忍杀害,只因后者沉迷于暴力网游,想体验在现实中杀人的快感」……

「我国是网瘾大国,是游戏成瘾的重灾区」图南表示,目前,15~19岁是最易出现游戏成瘾的年龄段,这主要因为他们大脑尚未发育完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成熟,自制力较差、好奇心较强,学业、家庭及人际关系压力大。

此外,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如今,游戏成瘾者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应加强对10岁以下低龄儿童关注。

选择正确方式戒除「网瘾」

当网瘾成灾,如何攻克它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据小九了解,不少国家已经在行动,将游戏成瘾确定为重大公共健康问题。

例如,英国有许多私人戒瘾机构;韩国政府已经颁布了一项法律,禁止16岁以下的青少年在午夜和6:00之间从网络游戏中获取信息;在日本,如果玩家每个月玩游戏的时间超过一定时间,玩家将会收到警报。

我国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将网瘾归类为临床疾病的国家。2013年,由北京军区总医院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教授领衔制定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被美国精神病协会纳入正式出版的《精神与行为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标志着该标准正式成为网络成瘾疾病诊断的国际标准。这也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国际医学界认可的疾病诊断标准。

为了解决网瘾诊断标准问题,陶然团队从2005年开始,先后对1200位网瘾患者进行了统计分析,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网络成瘾是一种疾病,并总结出网络游戏成瘾的9条诊断标准。

其中包括:渴求症状、戒断症状、耐受性、难以停止上网、因游戏而减少了其他兴趣、即使知道后果仍过度游戏、向他人撒谎玩游戏的时间和费用、用游戏来回避现实或缓解负性情绪以及玩游戏危害到或失去了友谊、工作、教育或就业机会等。

此外,据小九了解,目前,我国还有许多网瘾戒除中心。例如,一所位于北京郊区大兴的军事化青少年训练营走在了中国政府打击网瘾的最前线。据悉,该网瘾戒除中心由一名上校医生创办,采用军事化管理,每月收费超过1000美元(约合6212元人民币),患者多来自中产阶级家庭,他们的父母对孩子寄托了重望。

但凡涉及到金钱的地方就会衍生不法勾当,市面上为一味追求效果,不乏网戒中心采取一些激进治疗方法。

在2009年,柴静就曾探访过杨永信的网瘾治疗中心,这家网戒中心里有一间13号治疗室,任何少男少女,无论之前多么不听话,怎样顶撞父母,怎样大声反抗,只要进了那个房间,40分钟后出来就会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百依百顺,声音轻的像蚊子哼,有的甚至当场向父母跪下认错。

那么,如何才能正确脱离游戏成瘾?

图南表示,治疗游戏成瘾,当下主要是心理治疗、行为纠正,或者辅以药物治疗,比如使用抗焦虑、抗强迫的药物。

心理治疗上:要了解每位患者心理及生活、学习环境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重大生活事件对成瘾者的影响,寻找其不良性格和负向情绪的根源。协助网络成瘾者恢复自身的生活规律,恢复其生物钟,转移其对游戏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寻找有益的兴趣生长点,扩大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面。

药物治疗上:如患者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或出现社交淡漠、少语、反应迟钝等症状时,首选抗焦虑药物。对于无明显情绪障碍的游戏成瘾患者,首选抗强迫药物。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网瘾
  • 硫酸奈替米星注射液

    1 本品适用于治疗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如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属(吲哚阳性和阴性)、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及枸橼酸杆菌属等所致的新生儿脓毒症、败血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脑膜炎)、尿路生殖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腹膜炎、胆道感染、皮肤或骨骼感染、中耳炎、鼻窦炎、软组织感染、李斯特菌病等。2 本品亦可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葡萄球菌感染,但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常无效。[详细]

    去看看 ¥0.0
擅长网瘾专家更多
  • 谭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擅长领域:成瘾行为干预(烟瘾、网瘾等);性病艾滋病人心理干

  • 贾少微主任医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擅长领域:儿童孤独症、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抽动症、脑瘫、头痛等疾病的ECT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核素治疗;药物依赖(吸毒)的诊断和治疗;各种血管瘤和增生性瘢痕治疗等疑难杂症。

  • 李舒副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擅长领域: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神经症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