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抑郁症可以不用去看医生?关于抑郁症的误区,你错了多少

2019-07-17 10:09:15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 这些年,因抑郁症而陷入黑暗之中、甚至离世的公众人物越来越多,让人们了解到抑郁症不是矫情表现,它是一种常见的、需要引起重视的精神疾病。有时看着好好的一个人,永远不会知道他的伤口“溃烂”到何种地步,永远不知道它何时就被抑郁症所吞噬。

  “我以为时间会让我好些,但这几年就算出来了我还是摆脱不了这个想法,抱歉,我不期待有人能原谅我,再见。”这是46岁的张国荣在遗书里面最后的两句。

  “我无法忍受和面对未来还要与这些痛苦和剧痛相处。”这是纪实作家张纯如面对抑郁症时的痛苦,自杀离世时,年仅36岁。

  “我们并非一无所有,我们还有病”这是演员乔任梁在抑郁症中的无奈,离世时,年仅29岁。

  ······

  这些年,因抑郁症而陷入黑暗之中、甚至离世的公众人物越来越多,让人们了解到抑郁症不是矫情表现,它是一种常见的、需要引起重视的精神疾病。有时看着好好的一个人,永远不会知道他的伤口“溃烂”到何种地步,永远不知道它何时就被抑郁症所吞噬。

  大家认识了抑郁症是好事,可以引起对疾病的重视,但是问题来了!一些错误的科普、言论也随之进入人们脑海中,比如,自己看“励志”书籍治疗,不愿去医院看医生等。

  这些做法往往会耽误病情!下面,小九请来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院长、抑郁症治疗中心主任王刚教授,让权威专家为大家讲一下抑郁症的哪些常见误区。

  误区一:得了抑郁症不去看医生!

  中国的抑郁症患病率比较高,国内最新的流调数据结果是3.59%,但就诊治疗率还不到10%,远远低于欧美国家的30%-50%。

  其中的原因一方面与病耻感有关,患病后不愿去精神专科医院就诊,怕被他人知道,另一方面与患者、家属对抑郁症和疾病危害认识不足,认为抑郁症是“想得多、小心眼、矫情”等。这种情况极其不利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王刚教授建议:怀疑自己有焦虑、抑郁问题,首先应该去看精神科医生,专业的精神科医生能区分出是疾病状态和非疾病状态。如果属于抑郁症,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如果属于非疾病状态,那就可以去找心理咨询师、治疗师,或者自我调节。


  误区二:任何医生都能治疗抑郁症

  最近,北京医学会抑郁障碍分会在北京市进行了一个调研《在获得抑郁症的诊断之前,都到哪去看过病,得了病先找谁》,现在刚分析到1000份问卷,结果令人遗憾,只有28%的患者选择精神科医生。

  很多抑郁症患者因为对疾病知识的欠缺,初次就诊去的是心内科、消化科、急诊科、中医科等等,而并未见到精神科大夫,这可能会影响最初的诊疗方案。

  因此,如果怀疑自己患了抑郁症,要去找专业的精神科医生。


  误区三:网上的测试表可以测出抑郁症

  感觉自己情绪抑郁,第一反应是什么?大部分人都会上网搜资料,然后通过网络上的一些测试方法来进行诊断。

  谈到这种做法,王刚教授表示:“很多精神科医生经过了五年本科、三年硕士、三年博士、临床训练,才成为一个合格的精神科医生。即使体检时的压力测试也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所有患者自评的心理测量技术都是辅助,只能起到筛查作用,但不能起到诊断的决定性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精神检查。”

  精神检查是靠受过专业训练的精神科医生,通过与患者进行言语性交流、观察,分析症状之间的相互关联,然后进行一系列的诊断鉴别等,最终确定疾病类型。

  王刚教授提到,如果总感到心境低落或兴趣丧失,精力体力下降,疲乏无力;脑力下降,记忆力和注意力不如从前,头脑像生了锈的机器;没有自信,自责自罪,悲观厌世,严重者甚至出现自伤自杀,建议去看精神科医生,让专业医生帮助诊断是否属于疾病状态。


  误区四:抑郁症可以被淡化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焦虑症、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逐年增多。据WHO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抑郁症疾病负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有超过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占总人口的4.2%。

  但很多人并没有正确认识抑郁症,看了某些个人文章,书籍,经过自己的心里调整后,抑郁症就好了。从此,脑海中就留下刻板印象,认为这才是最好的治疗方式,导致生活中很多抑郁症患者不去医院治疗。

  而现实中,大部分人确实会出现自行好转的现象,但这恰恰时抑郁症的特点——迷惑性。

  所有情绪障碍发作都有一个自限性特点,它有可能自发缓解,特别是在疾病早期,它往往会自发缓解。患者常认为,不去关注它,也能痊愈。

  王刚教授表示,书中的案例只是个例。医学讲究证据,通过研究庞大的人群,从中得到结论,并且这个结论可重复,才可推行。

  个体经验是循证证据中的最低级,拿个体经验,就向好几千万的抑郁症患者群体中去推广,这种方法不科学。

  重要的是,自发缓解的患者,往往还会再复发,并且发作频率加快,发作时间加长。如果在第一次发作时,能够科学地处理它,也许就没有下一次了。

  王刚教授提醒大家,抑郁症、精神障碍,这类重性精神障碍,不能去淡化它,把它想成简单的心理问题,如果问题这么简单,抑郁症的发病率及相关自杀率也不会一直居高不下了。


  误区五:抑郁症不需要用药

  很多抑郁症患者对吃药这事特别抵抗,王刚教授认为:“不管轻和重的抑郁症,药物治疗是基础性治疗,轻一些的用其他的方法,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在用药方面,所有的抗抑郁药都能改善抑郁情绪,但每种药物之间又存在区别,医生需要知道不同药物的特点,针对不同患者选择不同药品。

  2018年2月最新发表在《柳叶刀》杂志的meta分析,对现行临床使用的21个抗抑郁药物进行疗效及脱落率的比较。结果证实:与其他抗抑郁药物相比,伏硫西汀的疗效和耐受性更佳。

  伏硫西汀的全面抗抑郁及显著改善认知症状的疗效也获得众多国际指南的认可与推荐。

  不仅如此,其临床研究和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也证实,该产品具有全面改善症状的确切疗效及良好的成本效益优势,可有效满足临床需求,降低社会和患者经济负担,这款药物目前己在全球80多个国家获得上市许可,惠及530万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是一种treatable(可治疗的)疾病,希望每一位在黑暗中的抑郁症患者,都会选择让专业医生帮它在黑暗中点一盏希望之灯。


王刚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精神科

简介:1997年 获首都医科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专业硕士,2000年 获北京大学博士,2001年-2003年 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UMC)博士后,2003年-2004年 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NIH)博士后。2004年至今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定医院院长助理、五科主任   主持并参与国内外精神及神经科学领域重大科研课题百余项,目前在研课题十余项,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与蔡焯基教授、马辛教授共同主编出版了《抑郁症基础与临床》、《现代精神病学》等多种专业书籍。目前代表我院牵头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抑郁症的早期识别和标准化综合治疗模式研究"。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