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人机对话,“双脑”开启肿瘤规范化治疗之路

2019-08-02 16:39:11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人工智能技术未来会深入到医疗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微创外科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全国肿瘤微创外科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旨在搭建切磋和传播肿瘤微创外科的最新技术、最新理论、最新进展的学术平台。会议期间,百洋智能科技举办“外科医生的双脑时代”卫星会,为来自肿瘤微创外科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及全国各地相关领域共计400余位的专家、主任、技术骨干等展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对话”。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梁军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出席了本次会议并致辞。他表示:“如今我们已经迈入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未来会深入到医疗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微创外科专家委员会的成立是大势所趋,未来一定能够大力推动肿瘤临床诊断、诊疗、预后等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丰硕成果。”

  CSCO肿瘤微创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尹路教授在主题演讲《外科医生的双脑时代》中指出,对于肿瘤而言,病人的5年生存率是评估治疗效果最有效的指标,而治疗方案是决定5年生存率的关键。在他看来,Watson是基于大数据学习分析验证训练而成,是真正经得起临床验证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能帮助外科医生拓展信息边界,做出最佳决策。 “人工智能形势下,我们要转变工作理念,接受智能技术,加强转型学习,规范医疗行为,鼓励多学科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尹路教授如是说。

  作为本次会议最吸睛的环节,“医疗决策人机对话”通过人机合作、现场互动参与的方式,真实地展现了人工智能与临床医生共同协作的场景。该环节中共有两组医生参与:一组为Watson+医生组,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陈鹏举医生、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方珏敏医生及IBM Watson for Oncology 共同组成;另一组为医生组,由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普外科吴小才医生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赵淑芬医生组成。

  现场两组分别对一例局部晚期直肠癌病例和一例局部晚期胃癌病例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在直肠癌病例中,两组医生都给出了同步放化疗,然后行全身治疗,之后行外科手术的治疗计划。对于胃癌病例,双方同样也都给出了全身治疗后手术的治疗计划,两组案例治疗决策符合率高度一致。

  在两组医生看来,无论是内科还是外科,最终决策都应回归到以患者为中心,提供规范的、个体化的方案,让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为准则。人工智能的加入,能够有力地推动和帮助这一目标的实现,开启外科医生的“双脑时代”,避免决策误区,让医生和患者都从中获益。

  点评环节中,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俭教授表示道:“以Watson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为传统的外科治疗模式带来了创新。未来,人工智能会越来越多地帮助我们的医生,提高诊疗水平,做出更加规范的治疗决策。”

周俭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肝肿瘤外科

周俭,男,1967年出生,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科学家,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肝外科副主任、肝移植小组副组长、上海市肝肿瘤临床医学中心秘书长、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美国匹兹堡大学ThomasE.Starzl移植研究所合作中心秘书长、上海市卫生系统跨世纪“医苑新星”和青年医务工作者最高荣誉“银蛇奖”获得者、中山医院十佳医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德国JCRCO、《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等多本中英文杂志编委或审稿人,国际外科医师和胃肠病学家委员会委员。1991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医学专业。1997年作为优秀青年医师破格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世界著名肿瘤学专家汤钊猷院士,2001年获博士学位。200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每年主刀各种肝癌切除400余例(包括肝门区肝癌、复发肝癌再切除、肝癌缩小后再切除、巨大肝癌切除、逆行肝癌切除、门静脉癌栓、胆管癌栓和下腔静脉癌栓切取、全尾状叶切除、联合脏器切除等高难度手术)。每年主刀肝移植60余例,已积累4000余例肝切除和1000余例肝移植临床经验。与樊嘉教授共同负责并率先在中山医院成功开展3项高难度新技术,即经典劈离式肝移植(一个供肝分给两个病人,国内首例)、活体供肝移植术(上海市首例和第二、第三例,填补上海市该项医疗空白)和微创经腹腔镜或机器人切除肝癌,均达国内外先进水平。与心外科合作,还施行了亚洲首例临床肝心联合脏器移植手术,为我国开展联合脏器移植手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另外,能独力完成肝门胆管癌(包括胆肠吻合术)、胃大部切除术、脾切除、结肠癌切除、胰腺切除等普外科手术;每年负责疑难危重病人抢救100余次,许多病人转危为安。每年参加门急诊100余次,参加院内外会诊100余次。2001年赴美国进修肝移植和肝外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曾多次与美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韩国、日本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世界一流外科学教授,切磋交流肝移植和肝外科手术经验,获益匪浅。  教学方面:负责带教10余名博士生和硕士生。每年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上大课,负责外科学“肝癌”和“肝移植”内容的教学工作,深得学生好评。  科研方面:国际上首次提出肿瘤选择性化疗药希罗达能抑制肝癌的生长和转移;国际上较早提出雷帕霉素能抑制肝癌肝移植术后的复发转移。相关结果已发表在美国著名杂志上。基础研究密切结合临床,部分研究结果已应用于临床肝癌病人的治疗,获得较好疗效,具有明显创新。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肝癌肝切除或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防治”。重视循证医学概念,目前负责2项肝癌切除和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防治的临床随机分组对照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负责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上海市高教委项目、上海市“医苑新星”和“曙光计划”人才培养计划基金、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课题等多项。多次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和国内、国际会议上作大会或专题发言。发表论文200余篇,(SCI引用60余篇)。2003年获上海市卫生系统最高荣誉“银蛇奖”二等奖,2005年获上海市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杰出贡献奖,2006年获得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2009年获裘法祖普通外科青年基金奖(全国仅2名)。  肝癌门静脉癌栓形成机制方面的研究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完成人之一。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