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年轻妈妈产后2周突发抽搐 这种脑病孕期不得不防!

2020-01-08 17:21:39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下水道如果被淤泥堵塞,污水无法排出,就会逆流或外溢;大脑血管如果被血栓堵塞,回流不畅,生命就会亮起红灯。

  下水道如果被淤泥堵塞,污水无法排出,就会逆流或外溢;大脑血管如果被血栓堵塞,回流不畅,生命就会亮起红灯。

  就在不久前,家住广州的王女士刚刚产下一个健康的小宝宝,全家人都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快乐气氛里,但仅仅2个星期,王女士突然发生抽搐,不省人事,患者几经辗转来到中山三院,终于确诊为罕见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此时的王女士已陷入深度昏迷,生命垂危,脑血管外科主任汪求精教授带领团队,立即开展血管内静脉窦取栓治疗,将堵塞的血管彻底打通,

  现在王女士已经转危为安,全家人心里悬着的石头才终于落了地。

  23岁新产妇脑静脉窦堵塞,生命垂危!

  23岁的从化人王女士不久前刚产下小宝宝,2周后却出现了间歇性头痛,有恶心、呕吐感,期间还反复出现肢体抽搐,家人刚开始以为是照顾宝宝后“感冒”导致,但吃了几天“感冒药”后,头痛的症状非但没有减轻,还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意识不清等症状。

  眼看病情一天比一天糟糕,王女士的家人又赶紧把她往医院送,在当地医院做了头颅CT后,医生认为静脉窦血栓形成可能性大。考虑患者病情危重,又是一名初产妇,治疗风险很大,当地医院紧急联系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中山三院脑血管外科主任汪求精教授进行会诊指导,“病人初步考虑为颅内静脉窦血栓,随时可能出现脑疝,需连夜转入医院治疗”, 汪求精教授说道。

  诊断虽然已经明确,但是治疗却非常棘手。“由于患者可能存在许多未知的血栓引起静脉窦不显影,只能通过脑血管的解剖位置来摸索前进,对操作医生的熟练程度及应急能力等要求很高。” 汪求精教授表示,在得到家属支持后,脑血管外科团队马上为患者安排静脉窦血栓取栓术。手术中汪主任采用静脉入路,凭借数十年的介入手术经验小心探索,一边“疏通”,一边不断切换正位及侧位造影,避免造成其他损伤。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在多次支架取栓、导管抽吸后,患者静脉窦顺利再通。

  脑静脉窦血栓很罕见!但孕期妈妈要注意

  据悉,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非常罕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仅占脑卒中的0.5-1%。而且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情变化如同“变色龙”般复杂多变,因而极易漏诊和误诊,“即便是在三甲医院的脑外科,一年也就十几个这样的病人,甚至不少基层医院的医生都没见过。” 汪求精教授指出,据统计其漏诊率可达 73%, 40%的患者平均诊断时间在10天以上,重症患者死亡率高达10%左右,临床处理相当棘手。

  为什么发生颅内静脉窦血栓?汪求精教授表示,病因比较复杂 ,但总的来看女性高于男性,尤其是口服避孕药及围产期的女性尤其高发,“这主要是因为怀孕期间,全身血液都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此外对于剖宫产的妇女来说,体液丢失比较多,加上运动、喝水量少可诱发此病的发生。”

  汪求精教授提醒,产褥期的女性占到所有静脉窦血栓患者的5-20%。因此,若在“坐月子”期间持续发生剧烈头痛,一定要考虑脑静脉血栓的可能性,应去到脑血管疾病治疗水平较高的医院进行脑血管的磁共振或CT等专项检查。同时,对于病因不明的慢性偏头痛患者,长期无法治愈,在进行脑部检查时,不能只单纯检查脑动脉,脑静脉检查也应受到同样重视。

  “静脉窦血栓的传统治疗方案以抗凝等内科治疗为主,严重者需开颅手术治疗,患者预后参差不齐,但随诊介入技术的逐渐发展,血管内治疗也开启了治疗该疾病新的途径。” 汪求精教授介绍,相比于抗凝药物治疗,微创取栓的方法时间更加快捷,能迅速将脑内血液循环打通,病情恢复更快。

  但此技术要求较高,一般单位很难开展,加之大多数医务人员对此疾病人事不知,因此国内目前关于此疾病的血管内治疗均为散在零星的报道。目前,中山三院脑血管外科团队在该项技术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其脑血管病中心为中国卒中学会脑静脉病变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且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关于颅内静脉窦血栓取栓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参与单位。目前,该中心正在制定国内静脉窦血栓介入治疗规范化指南,截至目前该中心已采用上述技术治疗多例危重静脉窦血栓病人,且病人均恢复良好。(通讯员:甄晓洲)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