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流感高发季来啦!防治流感,专家教你辨证选用中成药

2020-02-29 10:14:26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通过临床症状来做一些初步判断,对辨证选用中成药有一定帮助,尽可能更准确地选方用药可以提高中药疗效。

  近半年,美国遭受流感肆虐,波及范围覆盖48个州,最新数据显示,自2019年下半年最新一波流感爆发以来,已有2600万人感染,至少1.4万死亡。“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春季也是流行性感冒多发季节,有专家指出,如果流感病毒与“新冠肺炎”交织在一起,在鉴别诊断和治疗方面都会带来麻烦。所以,积极预防和早期干预流感的发生发展,也将有助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在目前形势下,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传播中医“简验易廉”的方法和技术,以预防为主,让普通大众更准确地运用好中医药,在“未病”或“小病”时就能自己早干预,对控制“流感”的发生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和精髓,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对“流感”选用中成药治疗,也同样需要辨证论治。辨证需要有专业知识,熟练运用“望闻问切”四诊进行资料收集并进行分析判断,这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当然,我们也能通过临床症状来做一些初步判断,对辨证选用中成药有一定帮助,尽可能更准确地选方用药可以提高中药疗效。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兼治未病中心学术带头人彭康教授就防治“流感”常用中成药辨证选方做一些科普,希望对大家有益。

  作者简介:彭康  教授(中药学)、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兼治未病中心学术带头人。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导师。

  流行性感冒属于中医的“温病”、“外感热病”、“时行感冒”、“伤寒”、“瘟疫”等的范畴,其临床表现因地域、气候、季节、体质、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致临床证型变化多端。中医看来,“流感”作为外感热病,其发病无外乎邪、正两方面因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是根本,邪气是外因。体弱、老人、儿童正气偏弱,是易感人群;也有邪气暴戾,致病性强,触之即感,正气乃伤。总之,正邪相争得结果决定了是否发病和疾病的进程转归。

  中成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形式,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经典方剂和临床经验用方为依据,以中药材为原料,依法经制剂加工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成品。具有质量稳定,不用煎煮,服用方便,便于携带,方便保存等优点。常用的剂型有:蜜丸、水丸、冲剂、糖浆、浸膏、酊剂、药酒、片剂、胶囊(软胶囊)、口服液、针剂等。

  流行性感冒轻症的常见中医辨证分型及选方用药:

  一、风寒型

  症状: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咽痒,咳嗽咯白色痰,无汗,头身疼痛,乏力、口不渴,甚者恶寒发热。(舌苔白,脉浮紧。)

  以流清涕、痰白色、无汗、口不渴为主要辨证要点。

  治法:辛温解表。

  选方用药:

  ⑴荆防败毒丸。药物组成:荆芥、防风、柴胡、独活、羌活、桔梗、前胡、薄荷、枳壳、党参甘草等。用法用量:一日9g,一日2次,口服。头身痛较甚者选。

  ⑵ 麻桂感冒丸。药物组成:麻黄、桂枝、白芍、羌活、薄荷、防风、枳壳、陈皮、前胡、桔梗、苦杏仁、甘草、生姜、大枣(去核)、蜂蜜(炼) 。用法用量:一次1丸,一日3次,口服。咳嗽较重者选。

  ⑶感冒软胶囊。药物组成:羌活、麻黄、桂枝、荆芥穗、防风、白芷、川芎、石菖蒲、葛根、薄荷、苦杏仁、当归、黄芩、桔梗。用法用量:一次2~4粒,一日2次,口服。

  ⑷桂枝合剂。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用法用量:一次10~15毫升,一日3次,口服。微汗出,恶风者选用。

  ⑸正柴胡饮颗粒。药物组成:柴胡、陈皮、防风、甘草、赤芍、生姜。用法用量:一次3克,一日3次,水冲服。发热者可选。

  ⑹感冒清热颗粒。药物组成: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用法用量:一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咳嗽咽干者选用。

  二、风热型

  症状: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或汗出不畅,鼻塞流浊涕,咳嗽,痰黄粘稠,口渴欲饮,咽喉红肿疼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以发热,鼻塞流浊涕,痰黄粘稠,口渴欲饮,咽喉红肿疼痛为主要辨证要点。

  治法:辛凉解表。

  选方用药:

  ⑴银翘解毒丸(胶囊、口服液、片)。药物组成:金银花、 连翘、桔梗、薄荷、淡豆鼓、淡竹叶、牛蒡子(炒)、荆芥、芦根、甘草。用法用量:一次1丸,一日2~3次,以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胶囊,一次4粒,一日2~3次,口服;口服液,一次10毫升,一日3次,用时摇匀,口服;片剂,一次4片,一日2~3次,口服。。发热、口干、咽喉痛较甚者选用。

  ⑵连花清瘟胶囊。药物组成: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用法用量:一次4粒,一日3次,口服。发热或高热,肌肉酸痛,咽干咽痛较甚者选用。

  ⑶清开灵胶囊(口服液)。药物组成: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用法用量:胶囊,一次2~4粒,一日3次,口服;口服液,一次20~30毫升,一日2次,口服。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者选用。

  ⑷ 维C银翘片。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薄荷油、芦根、淡竹叶、甘草、维生素C、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用法用量:一次2片,一日3次,口服。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者选用。

  ⑸ 羚翘解毒口服液。药物组成:羚羊角、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淡豆鼓、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用法用量: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口服,用时摇匀。高热、头晕目眩,咳嗽,咽痛者选用。

  ⑹ 芎菊上清丸。药物组成:川芎、菊花、黄芩、栀子、蔓荆子、黄连、薄荷、连翘、荆芥穗、羌活、藁本、桔梗、防风、甘草、白芷。用法用量:每次6g,日2次,口服。头痛、咽喉痛显著者选用。

  ⑺牛黄清感胶囊。药物组成:黄芩、金银花、连翘、人工牛黄、珍珠母。用法用量:一次2~4粒,一日3次,口服。发热,咽痛显著者选用。

  三、外寒内热型

  症状:恶寒,发热,鼻塞声重,咽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口渴,小便深黄色,大便干。(舌苔黄白相兼,脉浮紧。)

  以恶寒怕冷,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口渴,大便干为辨证要点。

  治法:解表清里。

  选方用药:

  防风通圣丸。药物组成: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黄芩、连翘、甘草、白芍、白术(炒)。用法用量:一次1袋(6克),一日2次,口服。

  四、寒湿型

  症状:恶寒发热,身体困重疼痛,恶心呕吐或腹痛腹泻。(舌苔微腻,脉濡缓。)

  治法:散寒除湿。

  选方用药:

  藿香正气丸(胶囊、口服液)。药物组成:广藿香、紫苏叶、白芷、白术(炒)、陈皮、半夏(制)、厚朴(姜制)、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大枣、生姜。用法用量:丸剂,一次8丸,一日3次,口服;胶囊,一次4粒,一日2次,口服;口服液,一次5-10ml,一日2次,用时摇匀,口服。(通讯员:彭逢美)

  上述分型是针对流行性感冒轻症,可根据上述辨证要点选方服用。如果效果不佳或病情较重,应去医院就诊,不得贻误病情。

彭康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治未病中心,脑病科

  彭康,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教授(中药学)、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医疗本科获医学学士,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获医学硕士,1996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专业获医学博士。师从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和军委保健医臧坤堂教授。1997-1999在香港浸会大学作访问学者。曾任全军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一军医大学中药方剂教研室主任。现任中国中医药促进会医院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综合医院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药药理与临床》编委。从事本科及研究生《中药学》、《方剂学》教学工作多年,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部,主持和参加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请访问http://blog.sina.com.cn/pkang12

特别策划
流感
  • 阿比多尔片

    治疗由A、B型流感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详细]

    去看看 ¥34.0
  • 连花清瘟胶囊

    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等。[详细]

    去看看 ¥14.97
  • 金感胶囊

    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用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外感风热证,症见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详细]

    去看看 ¥7.84
擅长流感专家更多
  • 陈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领域:儿童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的诊治;儿童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

  • 闵筱辉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

    擅长领域:肝炎、丙肝、脂肪肝、肝硬化等各种肝病; 各种不明原因发热、感冒、流感、感染性疾病;寄生虫病; 消化系统疾病; 小儿和成人各类疫苗的接种咨询、旅行防病咨询; 乙肝母婴传播的阻断;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牟一坤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擅长领域:小儿泌尿系统疾病、儿童风湿病的诊治,如各类型原发、继发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血尿、泌尿系感染、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等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