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张澍:房颤抗凝预防中风,化危为安重启健康

2020-06-03 09:45:32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房颤,又称心房颤动,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发生时心跳频率往往快速且不规则,心脏失去正常的收缩功能,致使血液滞留于心房,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随着血液循环流向脑部,堵住脑血管后,从而导致中风。

  6月6日,是中国第8个房颤日,在今年中国房颤日来临之际,39健康采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房颤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澍教授,为大家讲解一些关于房颤的一些疾病知识。

  房颤易引发中风

  房颤,又称心房颤动,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发生时心跳频率往往快速且不规则,心脏失去正常的收缩功能,致使血液滞留于心房,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随着血液循环流向脑部,堵住脑血管后,从而导致中风。

  据统计,房颤的患病率为0.77%,全国现有房颤患者近千万,房颤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比常人有高出5倍。由房颤导致的中风,轻者引发患者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致残事件,严重者常常危及患者生命。

  易感房颤 四类人群需警惕

  第一类:心血管疾病患者。如高血压、心肌病、冠心病等等这些心血管疾病,容易产生房颤。

  第二类:老年人。随着年纪增长,由于心房逐渐退化、纤维化程度加重、心脏功能改变等因素导致了房颤在老年人群中高发。

  第三类:甲状腺等内分泌疾病患者。

  第四类:由于家族基因遗传所导致的房颤易感人群。

  诱发房颤发作的因素较为复杂:如过度的劳累紧张,睡眠不好,血压突高,身体水定平衡紊乱,肥胖、抽烟、不良生活习惯等都是诱发房颤发病的因素,对于以上四类房颤易感人群来说这些现象更要引起重视和警惕。

  预防血栓,规范抗凝不可缺少

  什么样的病人应该预防中风,所有的发生过房颤的病人都需要预防。对于抗凝药的使用人群,张澍教授表示:“只要有过房颤的病人,或是房颤引起中风的高危病人,就要坚持用抗凝药。“

  预防血栓,抗凝药坚持使用,而不是因为一段时期没有发生房颤就擅自停止。首先,房颤具有阵发性,一年之中发生房颤可能2~8次,一月当中也许会有两次。即使在房颤发生的症状不是很重的时候,引发血栓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其次只要有过房颤,一段时间心律正常了,都有可能再发,而一旦房颤发作,反复发作,就有可能产生血栓。中风也一样,已经发生过中风的,更应防止再发生中风,也得用抗凝药来预防。

  定时定量服用抗凝药物,是房颤患者预防中风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抗凝药让血液不易形成血栓,从而减少中风发生。房颤患者应积极进行抗凝治疗。

  目前,抗凝药分为传统口服抗凝药和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两大类,两者都能有效预防中风。传统口服抗凝药主要是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其上市较早,在临床上应用较广。但其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定期调整用药剂量、与某些药物和食物存在相互作用等。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克服了以上使用不便的缺点,患者用药便利性大大提高,从而也达到更安全稳定预防中风的目的。此外,很多房颤患者都有这样一个顾虑:服用抗凝药后,凝血功能会被抑制,若在生活中发生了骨折、外伤或者其他意外需要紧急手术,可能因凝血功能未能恢复而造成术中大出血。一般来说,维生素K可以逆转华法林的抗凝作用,但是作用时间较长。目前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中,在国内达比加群也拥有其特异性逆转剂,该逆转剂能在数分钟内解除抗凝药物的药效,避免了手术过程中出血不止的危险,为房颤患者提供了预防卒中更安心的新选择。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心律失常
擅长心律失常专家更多
  • 顾虹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擅长领域: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先心病介入手术,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治疗。

  • 吴永健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擅长领域:冠心病的介入治疗、重症心肌梗死的救治(包括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冠心病的早期诊断,高脂血症以及糖尿病的治疗等;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重症心肌梗死的救治(包括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高脂血症以及糖尿病等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

  • 周达新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擅长领域:心律失常、先心病介入治疗、肺动脉高压。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