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深圳中小学开心理健康教育 校园心理咨询火爆

2008-11-14 11:12: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这是深圳中学的心理咨询老师王秋英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的一段对话,也是深圳校园内一处普通的场景。记者经过调查发现,许多深圳校园都建立起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列入学校的社会实践课内容。青少年心理问题在校园里已经不是讳莫如深的“隐私”,而成为各方高度关注、致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很自卑,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老师,我该怎么办?”

  “正像同样的半杯水,一个人会说,‘哎,糟糕,只剩半杯水了。’而另一个人会说,‘啊,真好,还有半杯水呢。’自信与自卑也不过是不同的自我评价而已。一旦选择了,自卑者便永远生活在哀叹与抱怨中,形成恶性循环;而自信者却能在阳光中享受那种喜欢自己的美好感觉。”

  “但自信不是天生的,是需要训练、磨练的。我向你推荐几种小技巧:挑教室前面的位置坐;照镜子时注视着自己的眼睛,大声说自己想做的事;睡觉之前闭上眼睛,想像自己想成为的人;训练自己正视别人;练习当众发言;昂头挺胸走路;放声大笑……”

  这是深圳中学的心理咨询老师王秋英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的一段对话,也是深圳校园内一处普通的场景。记者经过调查发现,许多深圳校园都建立起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列入学校的社会实践课内容。青少年心理问题在校园里已经不是讳莫如深的“隐私”,而成为各方高度关注、致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现场 青少年心理咨询需求旺盛

  日前,记者走进了高级中学心理咨询中心办公室,该中心办公室主任蒋平老师正在接电话。“要认可他的想法,多从他的角度考虑问题,”致电的是一位学生家长,蒋老师正在耐心地开导他。

  十分钟后,这个漫长的电话刚结束,蒋老师的手机又响了起来,“别急别急”,他又开始了用专业知识开导另一个人的“旅程”。记者注意到,从下午三点半开始,短短一个小时内,就有3个人打来电话咨询心理问题,而且都是孩子家长。

  要不是亲眼所见,还真想象不出一个学校心理咨询室能如此“火”。下午四时半,又有一位女同学怯生生地走了进来“想和蒋老师谈谈”。出于对“病人”隐私的保护,及更方便她敞开心灵等方面的考虑,蒋老师将这位同学领到办公室旁边一个隐蔽隔音的治疗室进行单独咨询。

  蒋老师表示,他所在的校心理咨询中心,每天都会有三、四个学生前来咨询心理方面的问题,由学校配备的4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轮流值班治疗。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与同伴的人际交往、学习压力、情感困惑及亲子、师生关系等方面。在月考、期末考试、中高考等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前后,家长会结束后等特殊时段前来咨询的学生人数会明显增多,大多数是学生自己过来,也有部分是在家长的带领下前来。

  据统计,目前深圳全市中小学共有200余所学校不同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校内心理咨询逐渐普及。

  除了向校内心理老师求救,校外心理咨询机构也经常能见到孩子们的身影。市灵通心理科学研究所的国家高级心理保健师崔玮表示,在该研究所接收的“病人”中,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高达4成多,占居首位。

  面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新课题,校长老师们也在积极学习与培训。近日,南山第二外国语学校一阶梯教室内座无虚席,来自香港“I CAN全人教育”心理课程的创立者黄重光医生在台上进行认真授课。与往日不同的是,坐在台下的不是学生,而是每天活跃在讲台上的老师。来自深圳各个学校的300名校长、心理辅导老师当上虚心的学生,认真听课、并悉心记下笔记。

  先由专家培训校长、教师,随后,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和与学生的相处中,使整个学校氛围都在一种健康的心理教育的氛围之下。“I CAN全人教育”由深圳市教育局与香港全人教育基金合作开展,正以课题实验研究方式推进,4所学校挂牌成为试点学校,经过系统培训后的老师将正式上岗对学生进行课堂授课。

  现状 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有八大表现

  调查显示,深圳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增加的趋势。2002年深圳市教科所曾对深圳市中小学生1739名抽样,心理问题检出人数共230名,总检出率为13.2%,2005年又对5100名深圳市中小学生抽样,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19.7%。今年世界心理健康日,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发现,11.9%的学生曾连续2周或更长时间因为伤心绝望而停止平常活动。

  据调查,目前深圳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大致有八种表现: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惧怕心理、唯我独尊心理、贪图享乐心理、厌学心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学生的个人因素外,家庭、学校、社会的因素不可忽视。

  首先,家庭教育不当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有资料显示,青少年大约70%左右的心理问题源于家庭教育,有些影响会持续到成年甚至终身。家庭对孩子身心健康的不利因素包括: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值过高;父母与孩子沟通不当,采取简单粗暴方式解决问题,孩子逆反心理增加;父母对独生子女的过分“保护”,孩子变得孤独、唯我独尊;父母吵架、离异等不和谐因素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导致孩子情感淡漠或精神焦虑、自卑以及对人的不信任等,会有意无意地产生逃避心理。

  其次,对心理健康教育有认识失误。不少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就应当是“后进生”和“问题学生”。许多学生即使他们心理有困惑,也不敢或羞于去求助老师。另外,一些学校心理教师兼有教学的双重身份,使学生不愿同老师交流。

  第三,社会环境的不良氛围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有些学校周边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不利,如黑网吧、出售止咳水和散装香烟的小卖店等;社区缺乏必要的活动场所,使青少年缺乏与外界接触;社会压力前移使中小学生精神压力增大。

  就业困难、下岗分流等这些本是大人承担的社会压力,目前已经不断向孩子渗透,家长不断向自己孩子灌输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竞争明显增大。有的学生说自己“不敢玩”,玩的时候会感觉别人是不是在学习。各种压力成为导致心理问题的“罪魁祸首”。

  做法 全市中小学已有心理咨询室200余间

  记者获悉,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教育局大力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近两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有的工作在全国、全省还处于领先地位。

  2006年3月,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同年召开了“深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2007年该局举办了首届中小学心理辅导课大赛,极大地提高了心理教师的授课水平。2008年初,教育局成立了深圳市中小学心理辅导中心,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行政指导,我市还承担了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积极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研究工作。

  可以看到,我市已初步建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系雏形,包括市、区、学校各级心理辅导机构网络。其中市教育局已于2006年6月开办了“心灵蓝天”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为中小学生提供网上咨询、电话咨询和信访咨询等服务,截至目前,网站的浏览量已超过20万人次,在中小学生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已经成立了中小学心理辅导机构,罗湖区、宝安区开设了心理咨询网站和热线电话;目前全市中小学已有心理咨询室200余间,正在发展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心理教师队伍。据统计,目前我市中小学校共有140余名专业心理教师,共有省教育厅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颁发的A证资格的心理教师68名,B证资格350名,C证资格6000多名。

  同时,我市还初步建立了预防、预警、心理危机干预的“三预”工作机制。采取预防为先,在学校深入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课,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预警到位,把学生的一般心理辅导和心理问题的判断作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市教育局要求班主任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干预及时,市、区和校级心理辅导机构正在发挥着及时辅导和有效干预的作用。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对其他学科教学来说,是新兴的教育教学内容。因此,目前我市中小学校还存在心理辅导师资不足、设施不够、分布不均匀等情况,针对这些不足,市教育局正坚持“分层推进、分类指导、逐步实施”的基本原则,努力健全市、区、学校、班级“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案例

  引导孩子勇敢面对人生

  心理老师都是怎么与孩子们交流,并用什么方法“治疗”好他们的“心病”?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心理学硕士、沙井中学专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邓硕宁告诉记者,中学生正处在心理特别敏感的阶段,很容易出现心理适应不良的状况,“如果把人生比作天空,青少年时期一定是忽晴忽阴,变幻莫测。”这时就需要心理老师做他们忠实而真诚的朋友,守护陪伴他们渡过这样一个重要而特殊的人生阶段。

  案例一 呕吐的高一男孩

  心理老师:沙井中学专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 邓硕宁

  今年9月,小C考到深圳一所寄宿制高中就读,开学不久,他只要到食堂吃饭就会呕吐,屡试不爽。去医院检查身体并无器质性病因。但他如果吃面包,外卖等,只要不是学校食堂的饭菜都不会发生呕吐情况。在排除了学校食堂存在卫生质量问题之后,苦恼的小C在老师和校医的建议下,求助于邓硕宁老师。

  邓老师了解到,小C以前在另外一所离家近的学校就读初中,本打算考入原学校的高中部,但分数不够,所以来到现在的学校就读。在邓老师面前,小C不停地抱怨现在的这个学校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从他的抱怨声中,邓老师找到了咨询切入的方向。

  第一次谈话中,邓老师发现小C不仅对食物很挑剔,要求比较高,而且对周围的事物好像也比较敏感。小C告诉邓老师:“一次理发的时候,理发师把系在前面的那个布系紧了,我立刻就吐了。这次入学时头发被迫染回黑色(我入学前头发染成黄色,并留的较长),并且还被老师逼着去剪了好几次,我到现在都不敢看自己剪了头发的样子。”邓老师反过来引导小C,想想学校有没有好的一面。小C想了好久说:“现在的学校挺大,绿化很好,老师也没以前的老师凶。”

  邓老师认为,由于小C对学校有先入为主的厌恶感,再加上三番五次的剪头发加重了对学校的反感抵触情绪,造成他抗拒学校的一切,甚至用不吃学校的东西来反抗。这是一种不想面对现实,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变相的逃避行为。除了上述心理原因外,可能还有生理上天生敏感和生活习惯方面的原因,但心理是主因。

  邓老师对小C采取了“厌恶疗法”,针对他爱面子的心思建议他使用想象刺激进行厌恶治疗:当他感到自己就要呕吐时,就想象呕吐的狼狈样子——周围的人都皱眉头,撇嘴巴,捂着鼻子,无比厌恶地走开,尤其是女孩子们都躲的远远的。如果照常吃饭,就可以和周围的人坐在一起,说笑谈天,不会成为厌恶的焦点。每次一感到自己将要呕吐时必须作这样的想象,如此反复,使呕吐的行为与厌恶反应建立条件反射,从而达到中止或放弃呕吐行为的目的。

  小C全力配合了这种治疗方案。第二次咨询时,小C呕吐情况已经有所好转,邓老师又把咨询重点放在了面对新的环境,应该采取什么态度上。第三次咨询时,小C的呕吐情况基本消失,邓老师和他探讨了高中生活的规划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他表示将来遇到困难再也不想着怎么逃跑,而是要勇敢面对。

  如今,小C已经完全融入到新的学校和新的班级中,在班里还是活跃分子,和同学关系也挺好。

  案例二 花季少女三度轻生

  心理医生:高级中学专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 曾小霞

  17岁的小晨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女孩,在深圳某重点中学上高二,花一般的年龄本该过着五彩斑斓的生活,而她却曾经三次自杀。

  小晨从小生活在离异家庭,父母离婚后,她随母亲一起生活。她从小比较好强,性格内向,敏感多疑,母亲因为忙于工作,对她的关心也很少,而且每次情绪不好就冲她发泄,说她是“多余的,是没有人要的小孩”,这让性格本来就敏感的小晨变得更加压抑。

  精神状况极度低落的小晨成绩也随之一落千丈,面对高中繁重紧张的课程,小晨觉得自己不堪重负。长期的压抑和矛盾冲突让她备受折磨,她感觉到自己的世界一片灰暗,看不到一点阳光和希望。小晨开始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也没有人真正关心她、爱她,在她的世界里体会不到丝毫亲情、友情的温暖……种种打击让小晨对自己彻底绝望,开始觉得自己的存在真的是多余的,于是想到了用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她曾经用割手腕、开煤气等多种方式轻生,都被家人发现最终挽回生命。

  事发后,在母亲的带领下,小晨来到高级中学的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理老师曾小霞通过聆听,引导她说出压抑在心中的所有不满情绪。曾小霞认为,这是与其幼年不幸的经历、从小缺少家庭和学校的关爱,导致她对外界的一切都产生怀疑并排斥。在咨询过程中,她通过提问、启发帮助她认识当前她所面临的困难——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挫折与自我成长的关系并帮助她找到解决的办法,同时让家长、老师配合,主动给予她鼓励和帮助,帮助她重塑自信,找回自己的价值所在。

  经过四次咨询与治疗后,小晨已经顺利毕业,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生活。

(责任编辑:宋晶)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