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胃癌有无转移?影像检查+人工智能可准确预测,避免“白挨一刀”

2021-05-18 08:50:34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2021年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智能化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国际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大会在广州召开。

5月14——15日,2021年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智能化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国际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允怡、陈孝平及来自国内外的8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前沿研究及外科应用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线上、线下专题演讲与研讨。大会还推出数字智能化领域的首套数字化专著——新版《数字化肝脏外科学》、《数字化胰腺外科学》、《Biliary Tract Surgery: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数字化胆道外科学》英文版)。

第二届国际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大会

本次大会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智能化外科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等单位联合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允怡,珠江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前任大会主席,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智能化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珠江医院肝胆一科主任方驰华任执行主席。

拍个片子就知基因类型,人工智能让患者避免“白挨一刀”

“手术前依靠影像不够准确,术中主要靠经验引导,术后的病理虽是金标准但太滞后,这是临床外科面对的一大挑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田捷教授以“基于人工智能和医疗大数据的肿瘤术中导航和量化评估”为题作报告,他说,人工智能是临床外科发展的新机遇,“人工智能,使从过去仅看到结构实现到分子细胞功能可视化和定量化,可以大大提高外科精准诊疗的水平。”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田捷教授做报告

现代外科手术从“不看就切”到“先看再切”,从“微创去切”到随着荧光分子影像技术、人工智能的出现进入“精准去切”,经过将近300年的发展进入到精准外科阶段。人工智能与医学结合,正帮助外科医生解决一个又一个临床实际问题。

田捷介绍,把术后病理提前到术前,通过在宏观的影像上挖掘出微观的信息,已不是天方夜谭。“早在十年前,国外就有研究发现,在 CT的28个影像图文上可以挖掘重建将近80%的肝脏的全基因细胞图,说明拍个片子就可以知道基因类型。过去认为要等术后病理活检做了基因检测才能知道基因类型,现在通过常用的影像检查手段加入人工智能,就可以分析出基因类型,大大提高了诊断的正确性。”

以胃癌诊治为例,胃癌隐匿性腹膜转移对外科医生是个头痛的难题。有无腹膜转移,过去一定要开刀、通过病理检验才能知道结果,让不少病人白挨一刀。现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影像检查通过回顾性数据进行建模,做出前瞻性预测,就可以减少无效的开腹手术,让患者避免白挨刀。

经554例CT判断腹膜阴性患者(含122例漏诊隐匿性转移),通过提取系列影像特征,构建影像融合临床的人工智能模型,将隐匿性转移患者影像诊断精准度从零提高到85%。据悉,该项胃癌隐匿性腹膜转移研究,已被写入2019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癌诊疗指南。

还有,在手术过程当中,无论胃癌还是结肠癌,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原来都是医生凭个人经验去清扫,结果有70%是阴性的,那么通过人工智能介入,可以把淋巴结清扫的阴性率降到30%。

田捷教授强调,要源于临床找问题,高于临床找方法,回归临床看效果,希望医工交叉,互补合作,造福广大患者。

数字智能化改变传统诊疗,未来更多应用于肿瘤的早诊早治

自2002年起,中国数字医学技术发展到今年刚好二十年。大会执行主席、珠江医院肝胆一科主任方驰华表示,最初的数字虚拟人、三维可视化技术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如今,以人工智能、分子荧光影像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技术、多模态图像实时融合导航手术、光声多模跨尺度成像等为代表的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正不断改变传统疾病诊治模式,在复杂性疾病的精确诊断、精准手术、青年医师培训等方面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大会执行主席、珠江医院肝胆一科主任方驰华

“数字智能化技术在中国虽然已有20年,但真正广泛应用于临床,从三维可视化开始到现在也只是十来年的时间。”方驰华称,如何将数字智能化技术更好地推广应用,如何将三维可视化与人工智能紧密结合,使之对疾病的诊断更准确,手术导航更清晰,以及围绕数字智能化开展新的研究、产业化开发不足、社会对数字智能化的认识不足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和解决。

他告诉39健康,数字智能化目前在肝胆肿瘤的应用主要是肿瘤形成后的诊断,今后希望能够在肝癌早期甚至肝癌未形成之前,就进行分子细胞、微血管或者特异性的靶向探针,了解肿瘤微环境的变化,预测肿瘤的复发转移,在细胞层面上对肝癌进行诊断和治疗,实现早诊早治,提高肿瘤病人的手术疗效,从而提高病人的五年生存率。

世界首部数字化外系列专著推出,助力中国肝胆胰外科发展

大会还举行了新版《数字化肝脏外科学》、《数字化胰腺外科学》、《Biliary Tract Surgery: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数字化胆道外科学》英文版)首发仪式。

首套数字化专著正式发布

据了解,在钟世镇院士、黄志强院士、刘允怡院士的长期指导下,方驰华教授团队始终坚持以临床为导向,以需求为目的,致力于数字医学交叉学科的研究,主编出版了国际该领域首套数字化专著——《数字化肝脏外科学》、《数字化胰腺外科学》、《数字化胆道外科学》。这套专著是在“十一五”、“十二五”国家“863”项目、“十三五”国家数字化诊疗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下研究完成的成果,在国家科学学术专著出版基金资助下完成出版。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肝胆胰外科及相关学科医师和医学生好评。

根据方驰华教授团队近年来在数字智能化领域的研究新进展和学科新发展,新版《数字化肝脏外科学》和《数字化胰腺外科学》于2021年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同期,《Biliary Tract Surgery: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数字化胆道外科学》英文版)也在世界最大的科技出版社之一Springer出版社出版。这三部由中国外科医生编辑出版的世界首部数字化外科学系列著作推动我国肝胆胰外科事业步入国际先进行列。(通讯员:伍晓丹 韩羽柔 图:大会会务组 )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肝癌
  • 注射用胸腺五肽

    本品适用于:恶性肿瘤病人因放疗、化疗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 (1)用于18岁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T细胞缺陷病(如儿童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3)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缓慢,隐袭发生,临床表现多样、变化多端一种涉及许多系统和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障碍,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可累及皮肤、浆膜、关节、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并以自身免疫为特征,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不仅影响体液免疫,亦影响细胞免疫,补体系统亦有变化。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形成。确切病因不明。病情呈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过程。) (4)各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 (5)肿瘤的辅助治疗。[详细]

    去看看 ¥7.8
  • 注射用核糖核酸Ⅱ

    免疫调节药。适用于胰腺癌、肝癌、胃癌、肺癌、乳腺癌、软组织肉瘤及其它癌症的辅助治疗,对乙型肝炎的辅助治疗有较好的效果。本品亦可用于其他免疫机能低下引起的各种疾病。[详细]

    去看看 ¥1002.0
  • 灵芝胶囊

    宁心安神,健脾和胃。用于失眠健忘,身体虚弱,神经衰弱。[详细]

    去看看 ¥5.9
推荐医院更多
北京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擅长肝癌专家更多
周俭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擅长领域:各种肝肿瘤疑难杂症的诊断与治疗、肝脏移植。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