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比较主流的观点是2型糖尿病的患病原因由2种因素导致:一是胰岛素的抵抗,二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我国有学者认为,在中国胰岛素分泌不足是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 以色列的专家发现对于初次发生发现的糖尿病患者就应用比较强的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的缓解率比较高,而且血糖控制也比较良好。经过1个月的强化治疗,患者日后的血糖都控制得比较平稳,所以他得出的结论就是在饮食和运动控制不好的情况下,应尽早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后来这个观点被中国的很多专家所证实。

  • 打胰岛素会上瘾、打胰岛素说明患病严重等观点是错误的,糖尿病对于病人的主要危害在于慢性并发症,单纯的血糖升高所引起的急性并发症并不是患糖尿病严重与否的评价指标,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主要的严重评价指标是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所以,某一种治疗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其实是最有效的。所以,一定程度上打胰岛素比口服降糖药更具备优势。

  • 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要倾向于“中庸饮食”,高糖、油腻和过多的饮酒都是不可取的,运动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对于体力比较好的患者可以从事稍微剧烈的,对于体力较差的患者可以从事轻缓的运动。

访谈集锦
  • 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什么?

    杨川主任:目前比较主流的观点是患2型糖尿病主要有:一是胰岛素的抵抗,二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我国有学者认为,在中国胰岛素分泌不足是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而胰岛素抵抗在中国患病人群中是比较弱的,因为我国很多患2型糖尿病的病人并没有西方人肥胖,属于比较消瘦的,但存在比较严重的血糖波动或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

  • 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年龄在多少岁?是否有年轻化的趋势?

    杨川主任:在人们的观念中,一般2型糖尿病的发病人群通常是年纪比较大的,40岁以上的,但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习惯的改变,目前患糖尿病的年龄正逐年下移,30多岁就患上糖尿病的患者也很多见,甚至20多岁的也有。总体来说,糖尿病患者年轻化以及发病人群多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一个挑战。

  • 临床上对2型糖尿病患者提倡早期应用胰岛素吗?

    杨川主任:在上个世纪90年代,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首先是主动依靠饮食和运动进行控制和治疗,如果控制不好,就改为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如果治疗效果仍然不理想的话就改成胰岛素治疗。到90年代末的时候,以色列的专家发现对于初次发生发现的糖尿病患者就应用比较强的胰岛素进行治疗,比如说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或者多次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的缓解率比较高,而且血糖控制也比较良好。经过1个月的强化治疗,患者日后的血糖都控制得比较平稳,所以他得出的结论就是在饮食和运动控制不好的情况下,尽早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后来这个观点被中国的很多专家所证实。所以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是可以考虑早期使用胰岛素的。目前,这个方法在临床中已经运用了10多年,对于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是比较适用的,特别是比较年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

  • 早期使用胰岛素更有利于治疗糖尿病吗?

    杨川主任:2型糖尿病的起病原因主要有2个:一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二是胰岛素抵抗。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能让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患者得到比较好的缓解,临床上对于初次发现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患者治疗后胰岛功能得到比较好的恢复,为日后的治疗提供良好的帮助。早期应用胰岛素以后可以减少对口服降糖药的应用,减缓胰岛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减少血糖的波动,有利于日后治疗。

  • 是不是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才需要打胰岛素?

    杨川主任:不少患者有“一旦注射上胰岛素说明口服药物已经无法控制”的观点,患者存在很大的误解,它跟我们之前的对胰岛素的定义以及用胰岛素的方式造成的误解是非常类似的。通常,会有患者觉得1型糖尿病比2型糖尿病患者重,打胰岛素的患者比吃口服降糖药的重,实际上,1型和2型的分类,打胰岛素或是选择吃口服降糖药的治疗,只是病人的需求而已,不是直接评价及判断患病轻重的关键。而糖尿病对于病人的主要危害在于慢性并发症,单纯的糖升高所引起的急性并发症并不是患糖尿病严重与否的评价指标,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主要的严重评价指标是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所以,某一种治疗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其实是最有效的。所以,一定程度上打胰岛素比口服降糖药更具备优势。

  • 打胰岛素会上瘾吗?

    杨川主任:有些人认为打了胰岛素以后会上瘾,需要越打越多,导致病情加重,这是个很大的误解,打个比方,糖尿病和胰岛素的关系有点类似于戴眼镜和近视的关系,不能说近视是因为戴了眼镜所产生的近视,很多研究都证实,近视后不戴眼镜近视会加深,戴了眼镜后,近视也会发展但较之不戴眼镜慢,但这是疾病的进程,糖尿病与打胰岛素也是这样的道理,实际上,打不打胰岛素,疾病都会往前发展,发展后胰岛功能会越来越差,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打胰岛素,而不是你打了胰岛素后反而加重和加快了疾病。对于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打胰岛素一段时间后,胰岛功能得到了恢复,那注射胰岛素的量和次数是可以减少或者撤除的,甚至有些患者可以就靠饮食和运动来控制好血糖。在这10年运用中,不少患者在使用胰岛素5年后,胰岛功能还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这对病人的长期治疗还是很有效的。

  • 打胰岛素会不会对怀孕产生不良影响?备孕时需要停药吗?

    杨川主任:一般孕前发现的糖尿病都是1型糖尿病,这部分患者是不能停用胰岛素的。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放开,很多40多岁的女性还有生育要求,这种情况下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的病例会越来越多,不管是糖尿病合并妊娠或是妊娠合并糖尿病,胰岛素是最佳治疗方案。胰岛素对于胎儿和母亲都是最安全的。对父亲双方或者胎儿都没有太多的副作用。

  • 光靠运动和饮食可以治疗糖尿病吗?

    杨川主任:根据中国糖尿病指南2013年版,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不管是1型或者2型,首先是要求饮食和运动控制,在这个基础上再谈别的治疗。饮食和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控制肯定是有好处的,但是,之所以会患病,就是说明单纯的倚靠饮食和运动还是很难控制血糖和令血糖平稳的。对于年纪比较大的糖友而言,不建议勉强自己从事力不从心的运动,比如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进行运动或者每天进行高强度的运动等,这样的运动不但对健康无益,还会可能会诱发其他疾病。此外,经常有患者认为,得了糖尿病我只要吃药就行饮食和运动不需要,另一部分的患者觉得只要饮食和运动就行,不需要吃药,这两个方面都存在了很大的误区。对于真正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单纯的倚靠饮食和运动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很多患者血糖还是高,糖尿病患者日常控制血糖应是合理的膳食、适当的运动以及适当的药物使血糖达到平稳,减少并发症。我们建议,如果在2-4周的时间里,通过严苛的饮食和运动,血糖还是高的,最好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药物治疗。

  • 是药三分毒,在血糖控制好以后,糖尿病患者是否可以用保健品来代替药品?

    杨川主任:“是药三分毒”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这个“药”是包括了中药与西药的,从目前的文献来看,能非常稳定的降低血糖的中药实际上还是比较少的,大部分治疗糖尿病的中药都是针对早期患病人群或者轻微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的控制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于比较严重的血糖升高的患者作用比较小。对于市面上的降糖中成药或者营养保健品实际上都或多或少的掺进了一些西药,但在说明书上又不标明相关的剂量和成分,患者服用以后反而容易产生不良的副作用,尤其是导致低血糖。所以,建议糖友们不要擅自服用此类营养品。此外,这个药物能作为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就说明服用后的副作用和毒性会比高血糖带来的危害小,这些药物都是通过长期的临床使用的。

  • 在日常中糖友们应注意什么?

    杨川主任:我们现在提出的不是治疗糖尿病而是管理糖尿病,除了要饮食、运动和药物外,还强调糖尿病教育以及血糖监测。现在便携式或者普通血糖监测仪都很普及,所以患者都可以自行在家里进行监测,比较推荐的方法就是在刚刚调整药物的时候要比较密切的检测,当血糖比较平稳了,可以放宽到1周1-2次的检测,有条件的每个月到医院请专科医生进行复查。最好每半年到1年的时间进行一次全身的体检以及并发症的筛查。防治糖尿病我们不仅需要控制血糖,还应该控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所以越来越多的医生会建议糖友在服用降糖药物的同时,也加用一些控制并发症的药物,以达到预防并发症和控制并发症的目的。

  • 糖尿病患者选择食物的原则是什么?

    杨川主任:饮食要倾向于“中庸饮食”,高糖、油腻和过多的饮酒都是不可取的,运动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对于体力比较好的患者可以从事稍微剧烈的,对于体力较差的患者可以从事轻缓的运动。

  • 杨川
    杨川 副主任医师 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简介: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对糖尿病足、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及独特的治疗方法……[详细]
  • 余敏斌教授
    主任医师 医院:广东省中医院
    简介: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攻方向为鼻科学及鼻眼相关外科学,擅长各类鼻部疾病以及小尤其是在鼻内窥镜微创外科方面具经验...[详细]
  • 余敏斌教授
    主任医师 医院:广东省中医院
    简介: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攻方向为鼻科学及鼻眼相关外科学,擅长各类鼻部疾病以及小尤其是在鼻内窥镜微创外科方面具经验...[详细]
您期望栏目组采访到哪些话题?
  • 子宫肌瘤、阴道炎等妇科疾病
  • 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 胃病、肠胃炎等消化道疾病
  • 风湿骨痛等免疫系统疾病
  • 近视、白内障的呢过眼科疾病
扫描二维码
下载 39 APP
扫描二维码
关注39疾病百科
邮箱:myzx#mail.39.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电话:020-85501999
QQ:2669461832

往期回顾

网友评论

5, 1, 20 已有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