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信息

主办: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暨南大学微创外科研究所

时间:2013.11.30-12.1

地点: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支持媒体:39健康网


2013长城会专家访谈
回顾1980-1990十年:我国心血管病防治开始奠基与基础发展

心血管病防治行业处于萌芽期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我国心血管病防治也经历了潮起潮落,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同时演绎了一部经济发展史,无论在介入手术、医学检查还是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80年代都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详细]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医学交流日益增多,中国心血管病的防治开始起步,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发展,医生当时在治疗心血管病的手段十分匮乏。
回顾1990-2000十年:心脏病防治多元化的快速发展时代

跨国药企携“重磅药物”强势进入中国

90年代,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已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占领中国这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很多跨国药企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加大投入,一时间不少新药陆续上市,极大缓解了80年代心血管药物匮乏的窘境。[详细]

纵观心血管防治的发展历程,“重磅药物”的强势进入、介入技术的持续发展、康复医学的崭露头角,都无疑让90年代在中国心血管防治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顾2000-2010年十年:心脏病治疗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心血管病发展20年

心脏病治疗技术进入微创化时代

进入新世纪以来,纵观心血管治疗领域的发展,无论是不用开胸的瓣膜病手术——TAVI技术的引入,还是药物洗脱支架的上市让支架时代来临,总体治疗方向都是趋向于危害更小、创伤更小,更经济更有效的微创化治疗。[详细]

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院长胡盛寿教授在2007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做出前瞻性的结论:“纵观冠心病治疗发展的历史,人类应用了众多治疗手段,但冠心病的治疗始终在朝着一个方向发展,那就是更加安全、更加有效、更加经济和微创。”。
  • 预防:社区医疗机构应成防治主战场

    截止2010年,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约2.3亿人,疾病防治形势严峻。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提示心血管医生也应该担负起科普教育的义务。但与形势对应的是,三甲医院治疗工作饱和,因此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应适当下沉至社区医疗机构。[详细]

  • 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进入支架时代

    药物缓释型支架药物缓释支架就是给单纯的金属裸支架穿上一层化疗药物的“外衣”,以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03年批准了药物缓释支架应用于临床冠状动脉治疗之中。至此药物洗脱支架上市,冠状动脉介入术进入支架时代。[详细]

  • 康复:“双心疗法”初见成效

    浙江医院于1999年成立心脏康复中心,这是全国最早成立心脏康复中心的医院。2000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也建立起心脏康复中心。通过对患者的评估,进行药物、运动、心理等多方面干预。这个日后被称为“双心疗法”的干预方式,在此时已初现成效。[详细]

展望2010-2020十年:心脏医学领域持续创新时期
2013长城会

心血管病治疗领域学科融合成发展趋势

据《2012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数据,到2020年,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将可能达到400万。而在2013长城会的媒体专访中,多位专家指出当前的心血管病高发、年轻化趋势,很大原因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详细]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2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心脏病、卒中)的发病和死亡率一直呈持续上升阶段,全国心血管病患者大约有2.3亿人,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约300万人,几乎每死亡3个人中就有1人是心血管病,平均每小时心血管病死亡340人。
  • 治疗:心脏内外科日益融合

    随着微创手术与介入治疗适应证的迅速扩大,心脏内科与外科的交叉合作越来越深入。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都越来越强调“心脏团队”概念,即由一名心内科、一名心内介入与一名心外科医生共同组成团队,共同负责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决定治疗策略。[详细]

  • 技术:生物可吸收支架具巨大前景

    生物可吸收支架也是心血管治疗领域值得期待的一项技术发展。今年9月,中科院院士葛均波带领团队率先完成了我国首例自主研发的完全可降解聚乳酸支架植入。这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自主研发的完全可降解支架临床试验正式启动。[详细]

  • 康复:净效益心脏康复将受医院青睐

    胡大一透露,心脏康复的开展并不需要大量的设备器材,哪怕没有设备也是可以开展的。像双心门诊就不需要设备,完全是话疗,没有成本。康复不仅节省了医药费用,减少了医药负担,还让医院获得是净效益。[详细]

2013长城会现场盛况

现场盛况



2013广州腔镜甲状腺手术论坛服务信息

39健康网 -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3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