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上海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样本观察:金山医院搬家记

2012-12-26 10:13:06东方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从一家上海郊区的职工医院,到辐射长三角地区的综合性三级医院;市、区两级政府予以相关经费保障,使医院进一步回归公立属性……金山医院的成功迁建与转型,是观察上海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窗口。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是上海郊区三级综合性医院“5+3+1”建设项目中,最早开工、最早竣工、最早启用的一家医院。从2008年年底开始,上海市将优质医疗资源引向郊区,大力实施“5+3+1”工程,以提升郊区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水平,而提高郊区居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正是上海市医改确定的目标之一。

  “这里的病房堪比市区产科医院VIP病房,空间不拥挤,护士和医生都能细心地照顾到位,最重要的是,这里离家更近。”12月25日,刚完成分娩的金山区居民王女士向记者表示。“现在的金山医院和以前差别太大了,大楼和设备甚至比市区里的医院都要好。”金山区后岗镇居民陈广良说。

  这一切,要得益于上海实施的“5+3+1”工程。2009年起,上海市卫生工作会议提出,上海市的医改目标既要基于国家目标,也要高于国家目标,要在体制机制上有所进步。

  至今年年底,上海宣布郊区三级医院建设“5+3+1”项目基本完成:上海将形成较为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市民将享受“1560”就医圈带来的便利:即居民步行15分钟可到达最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点;通过公共交通工具1小时可到达三级医院,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今天,“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大会”在沪召开。记者于日前探访了上海“5+3+1”建设工程中最早开工、最早竣工和最早启用的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挂号排队曾经要淋雨

  医院接诊能力达不到实际需求,曾是制约金山医院发展的最大瓶颈。“人多的时候,医院里到处都是排队的人。”金山医院办公室主任陈来根回忆说,原来的金山医院大楼始建于1975年,流行病高发季节,病人们挂号后在老楼前能围出几个圈。

  “从石化搬迁到龙航,金山医院的这次转型,反映了上海对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视,对百姓医疗需求的关心,和对医务工作者的尊重。”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党委书记陈刚告诉记者,此时距离金山医院整体搬迁,刚满10个月。

  从今年2月搬迁以来,半年时间内金山医院在新址的门急诊总量已达55万人次,日均门诊量4000人次、日均急诊量800人次。“这个数据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并不是说周边没有这样的医务需求,而是医院本身达不到这样的接诊能力。”陈刚透露。

  接诊能力达不到实际需求,曾是制约金山医院发展的最大瓶颈。1972年,原上海石化工总厂落户金山地区,建设了以生产乙烯、涤纶、维纶、腈纶、塑料为主的18套生产装置。石油化工厂的建设加速了我国合成纤维工业的发展,并为解决百姓的穿衣问题作出了贡献。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厂建特色,上海石化总厂职工医院随机而生,其就是今日金山医院的前身。

  “因为当初的定位是为工厂职工服务,所以医院的门诊容量只有三四百人。”金山医院办公室主任陈来根说。1990年代,国企改革浪潮中,医院从原来石化厂分离出来。完成了企业编制向事业编制的转变。199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金山县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上海金山实业公司联合建政,撤销金山县,设立金山区,医院也正式归入金山区管理。此时的金山医院,已经是该地区唯一的一家三级医院,并成为了附近居民看病入院的主要选择。

  “人多的时候,医院里到处都是排队的人。”陈来根回忆说,原来的金山医院大楼始建于1975年,流行病高发季节,病人们挂号后在老楼前能围出几个圈,“最怕遇到下雨,不只是排队的病人,我们转送病人从一栋楼到另外一栋楼,都要淋雨。”

  从1997年设区至今,金山区围绕“建设上海国际化工城”总体规划目标,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11年,金山区实现地方增加值425.7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7亿元,同比增长13.2%;第二产业增加值259.6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工业增加值242.6亿元,同比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152.4亿元,同比增长17.2%。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带来了城市化和人口的增加,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金山区常住人口约为73万人,较10年前增加近26.2%。

  与人口一同增加的,是当地医疗卫生服务和医务需求间的矛盾,而金山医院拥挤的情况,更是将此矛盾具象化。“当时全院上下都希望能够改变这种情况。”陈来根称。

  赶上了新一轮医改

  “5+3+1”涉及的9家医院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开办经费以及日后的运行经费补助,由市、区两级政府予以保障。这意味着困扰金山医院最大的难题,迎刃而解。

  2002年前后,金山医院将一份改造升级方案,递交到金山区政府。金山医院党委书记陈刚介绍,根据方案设计,金山医院计划在原址进行升级改造。“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根据规划,医院将在原址建造一栋新的大楼,需要1亿元贷款。

  金山区对医院改造升级非常重视,时任金山区区长李毓毅曾到医院考察,了解旧地改造规划。“区长在考察过程中,衡量利弊,提出了整体搬迁规划。”陈刚回忆说,旧地改造方案持续时间久,且施工时间医院仍然需要正常接诊,可能会带来更大的不方便,“不如一次性完成整体搬迁,完成医院的整体升级。”

  新的方案和规划很快制定出来,该方案计划需要5亿元投资。

  “新的方案是很好,但是最大的问题还是存在,投资资金从哪里来?”陈刚说,作为公立医院,金山医院只能依靠地方财政支持,但当时的金山区“经济基础薄弱,很难有这笔投资”。

  理想与现实间的落差,让金山医院升级方案迟迟难以成行,而原本存在的接诊能力不足,依旧困扰着医院和当地居民。邓昌海是金山朱泾镇人,作为当地出租车司机,他对金山看病难问题深有感触。“以前金山医院门口,病人排队比出租车还多。医院太小,有时候没办法,只能到市区看病,来回一天时间就没了。”

  困局在2007年前后迎来转机。当时,上海提出要进行卫生资源深化调整。根据当时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上海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研究报告》,上海存在着“医疗机构布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报告称,“上海的医疗机构分属多个部门管理,条块分割严重,造成机构重复设置和分布不合理,三级医院集中于市中心区,边缘城区医疗机构十分缺乏,群众就医矛盾突出。”

  布局结构不合理,确实是当时上海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瓶颈。邓昌海向早报记者抱怨,由于金山医院病患排队太长,他和家人只能经常到市中心就诊,“每次到市区,就感慨还是市中心方便,出门到处都是好医院,而我们却享受不到。”

  “这是一个缩影。”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说,2008年前后,上海郊区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当时,上海市医疗机构总床位数为9.57万张,其中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65%、区域面积总数96%的郊区床位数为4.31万张,仅占全市总床位数的45%,闵行、宝山、松江、嘉定、浦东、青浦的每千人口床位数均低于5张。

  金山医院赶上了医疗资源调整的关键时期。医院党委书记陈刚透露,在得知全市有意调整医疗资源的政策后,医院很快向市里反映情况,希望能够参与到此轮调整规划中。“当时有点担心,因为形成的方案是让郊区医院升级,而金山医院已经是三级乙等医院,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升级,而是改造。”陈刚说。

  最终,多方协商考虑后,上海市政府提出了“5+3+1”医改方案。“5+3+1”是指通过优化三级医院设置,使郊区居民获得更多享有优质医疗服务的机会,并确保至2012年实现上海郊区每个区县配置至少一所三级公立综合医院。按照市政府的建设目标,“5+3+1”包括由市六医院在浦东新区临港新城、长征医院在浦东新区曹路镇、仁济医院在闵行区浦江镇、华山医院在宝山区顾村镇、瑞金医院在嘉定区新城,分别新建5家三级医院,各设床位600张;对崇明、青浦、奉贤3个区(县)的中心医院通过加强人员、技术及硬件设施建设等,达到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各设床位800张;金山医院扩大规模、迁址重建。

  此外,方案还规定,“5+3+1”涉及的9家医院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开办经费以及日后的运行经费补助,由市、区两级政府予以保障。该规定意味着困扰金山医院最大的难题,迎刃而解。

  今年2月顺利完成搬迁

  2012年3月6日,新的金山医院完成全部搬迁正式投用,这也是上海郊区三级综合性医院“5+3+1”建设项目中,最早开工、最早竣工、最早启用的一家医院。

  2012年2月3日上午7点,金山医院旧址前,人头攒动。这一天,是医院患者转运新址的首日。

  “‘5+3+1’医改方案出台后,上海市政府投资金山医院3.75亿元,加上区里投资的1个亿,医院整体搬迁的资金算是正式到位了。”医院党委书记陈刚说,经过近三年的建设,新的金山医院竣工完成。新的金山医院位于金山新城区北部,首期占地面积185亩。包括门诊楼、急诊楼、病房楼、核化救治指挥中心、高压氧舱及附属用房等,建筑面积约84000平方米。

  乔迁即将到来。2月3日,医院启动手术科室与儿科患者的转运。老医院的住院部大楼下,120救护中心的10辆救护车一路排开,等待接送病人前往新址。根据早先的方案,医院行政人员负责引导救护大队的担架员有序地进入搬迁病区,病区内的医务人员直接将患者从病床抬至担架车,妥当安置各路导管,携带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病情准备的急救药品,医生负责简易呼吸器操作,循序进入各自救护车直达新院。儿科方面,则一律由医生亲自抱送,便于观察患儿在转运路途中的病情变化。

  “由于方案细致人性,家属非常放心,患儿转运当日,没有一位家属来院相陪。”医院办公室主任陈来根说。

  一切进展顺利,但并非没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2月3日患者转运期间,一位异位妊娠患者前来急诊就诊,根据观察,该患者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当时正好遇到搬迁,值班科室人员分成了三组。我和同事在新医院开展工作。”金山医院麻醉科主任唐俊介绍,院方决定在新医院对该患者施行手术。“听到这个消息,大家有些激动,但却一点都不慌张。因为新院手术室早已准备妥当,手术床、麻醉机、监护仪、气管插管……各种设备一应俱全,且已经进行过验收。”唐俊透露。

  当天9点30分,患者进入手术室,金山医院新院的第一台手术就此启动。“整个手术过程平稳,并没有因为新的环境而出现异常情况,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护士配合也比较默契。”唐俊称,“之后,在新医院开始运作的第一个24小时里,我们一共顺利完成了4台手术。”

  2月4日,搬迁工作继续进行。当医护人员转运全院病情最重的ICU病区一位患者时,险情出现了。“尽管上救护车前医生刚确认患者血压、心电图、血气分析稳定,但抬上担架车,患者突然呼吸衰竭、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用药维持。”ICU病区医生梁晓俊告诉早报记者,在为患者接上自动呼吸机后,他决定停止搬运,先行观察并调整用药。“几分钟患者出现氧饱和度下降,我们改用自备的转运呼吸机,调节参数辅助通气,患者氧饱和度才恢复正常。”梁晓俊回忆说。

  除了两起意料之外的经历,整个搬迁过程非常顺利。原定三天的医院整体搬迁工作两天即完成,共转运普通患者229位,危重患者140位。患者全部安全抵达,一例意外情况发生。

  医疗资源辐射长三角

  优质的医疗资源不仅满足了地处上海西南远郊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更辐射长三角,有效破解了百姓看病难问题,初步实现了上海新一轮医改“提升郊区居民享有优质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的目标。

  整体搬迁完成后,新的金山医院开始正常运营,变化显而易见。

  “2月6日,医院开始运营。原以为开诊首日,患者人数会有所下降,但没想到患者还是在门诊大厅排起了队伍,挂号收费窗口、诊室、检验科、放射科也是人满为患。”医院门诊主任沈忠萍说,“由于一切均在磨合中,对于门诊是极大的考验,尽管新院启用前已多次模拟演练,但毕竟演练的人流量与正式开诊还是不可同日而语。好在医院未雨绸缪早做安排,由医院行政人员组成的志愿者在各诊室、路口引导患者,答疑释惑,让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受到温馨的服务。”

  数据显示,新院启用首日门诊就医量为2874人次,与老院持平。“差别就在于,原来的医院设计门诊容量只有400人左右,现在的是4000人。虽然患者没有减少,但接待能力完全不同了。”沈忠萍透露。

  “现在的金山医院和以前差别太大了,大楼和设备比市区里的医院都要好。”金山区后岗镇居民陈广良说。陈广良回忆,以前的医院设备老旧、空间狭小,“到医院给人很压抑的感觉”。而新院不仅面积大,彩色系的装潢和现代化的设计,更是让医院“变了一张面孔”。

  目前,金山医院住院楼分为地上十二层、地下一层,设置十八个病区,700张床位,为满足病患的不同需求,医院还设置了单人病室、双人病室、三人以上病室,此外还有人性化设置的晾晒空间,方便病人的同时保证大楼的外立面美观。

  此外,新院门诊、急诊、住院楼、核化指挥中心这四个主要单体位置较紧凑,均有连廊贯通,一方面方便患者检查诊治,另一方面可避免风吹雨淋。医院内还建有中心绿地,采光和通风条件良好,为病人提供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整体搬迁完成后,金山医院确实实现了当初升级的目标和希望,医院硬件改进提升非常大。”医院党委书记陈刚透露,“比如我们医院现在有24小时的热水,所有的病房都设计为向暖向阳面,可以说处处为患者考虑。”

  新金山医院在儿科诊室的硬件上也做了进一步完善。记者昨日在儿科输液室看到,偌大的空间内放置47张床位,均为软垫沙发质地,堪比小病床,患儿可以躺着也可以坐着,而不再是以往硬邦邦的座位。“这里和以前相比,地方更大了,地面也更加干净。”患者张女士告诉记者,以往,来院经常需要自己一路摸索,才能到相应科室看病,而今,医务人员多了,引导服务更加到位,尽管医院大了,但看病找医生反而更加方便了。

  在妇产科病区,刚于昨日完成分娩的金山区居民王女士向记者表示:“这里的病房堪比市区产科医院VIP病房,空间也不那么拥挤,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几率,护士和医生都能细心地照顾到位,最重要的是,这里离家更近,交通也方便许多,就连停车场都能容纳600多个车位,来院根本不用担心没地方停车。”目前,该院共有儿科医生30多名,儿科急诊人数每天达到150-200人,优质医疗资源不仅覆盖到本市西南地区人民,更为浙江等地患儿提供就诊便利。

  就诊病人中,有30%左右来自附近浙江平湖、海和嘉善等地,还有少量来自上海浦东新区南汇地区和奉贤区的居民。

  更关键的是软件和人才

  “医院已经提出要争取升级到三级甲等医院,而升级的重要指标,就是人才和科研成果。”从2009年开始,金山医院就在内部开始推进奖励和惩罚措施,要求医院医生重视课题研究。

  但医院硬件的升级只是发展的一步,更关键的还是软件和人才的升级。“一个医院要发展,最大的难度在哪里?在人才。”金山医院副院长强金伟称,金山医院虽然是金山区唯一的三级医院,但与市区同级医院相比,仍然有很多不足,“金山医院目前重点学科体量不足,部分学科甚至没有正高级医生。”

  “医院已经提出要争取升级到三级甲等医院,而升级的重要指标,就是人才和科研成果。”强金伟告诉记者,从2009年开始,金山医院就在内部开始推进奖励和惩罚措施,要求医院医生重视课题研究。

  2011年,金山医院启动了一项人才引进计划。“金山医院人才引进工作,得到了区里的支持,并制定了一个《金山医院人才引进办法》。办法规定,医院引进一名学科带头人,他的收入由区里和医院一比一分担。”医院党委书记陈刚告诉记者,新院运营10个月来,已经成功吸引了3名学科带头人,其年薪均为50万元。

  许国雄就是3名学科带头人中的一员。1960年出生的许国雄曾在华山医院和金山医院工作,1991年,为了增强业务知识,许国雄选择出国进修。“当时,上海和其他国内城市,确实没有好的平台和条件,能够让我提升业务知识,我只能选择留洋。”许国雄说,出国后,他辗转多地,先后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等发达国家,从事医疗科研工作。

  2011年,在海外工作生活近20年后,许国雄决定回国发展。“决定回国和当初决定离开一样,肯定是深思熟虑后的想法。”许国雄透露,“一方面是出于家庭的考虑。另外一方面,则是国内近几年各方面发展都很快,医疗事业也变化很大,有机会让我实现自己的价值。”

  决定回国后,许国雄收到了多方的邀请,其中有他昔日工作的地方——金山医院。医院的领导找到许国雄,向他介绍了“5+3+1”方案和金山医院搬迁后的情况,并承诺支持他的科研工作。“我觉得,在‘5+3+1’后,金山医院的硬件设备确实升级很快,但这些设备需要人来发挥它们的价值,而我也非常希望能够拥有这样一个平台。”许国雄透露。

  一拍即合后,许国雄回到了阔别20年的金山医院。在新院工作10个月后,他已经成功申请到4个课题经费,并参与了医院其他9个课题研究。“工作了这10个月,我感觉,金山医院这个平台确实很好。”许国雄告诉记者,“当然,我还是希望医院能继续给予我们支持,让我们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