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晚剪脐带降低白血病风险?

2013-06-22 01:41:54《名医》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近日,一则内容为“和医生事先说好,孩子出生后晚剪脐带2分钟,这样会使脐带中的造血干细胞更多地流向孩子,给孩子提高的免疫力会使白血病这样的重病发生率降低50%以上”的网文,频繁被各大网站及微博转载。网络的力量不可小觑,很多家长看到这则资讯纷纷提出疑问:这能相信吗?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周晨燕指出,其实这是加拿大安大略省麦克马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在《北美医疗协会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其声称晚2分钟剪脐带可以让更多血液通过胎盘和脐带流入婴儿体内,增加婴儿体内铁质,减少婴儿在出生数周或数月内贫血的风险,甚至会使白血病发病降低50%以上。

  “这一研究明显存在夸大且极其不科学。”周晨燕分析,“首先,该项研究对象仅为15名新生儿,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的研究来看显然病例数过少不具备普遍性,极易出现研究的偏差,就像一对夫妻生儿生女的机率各占50%,但绝不等于生育两个孩子就一定会是一儿一女。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是十分容易理解的。其次,该研究仅针对15名新生儿,而白血病的发生可能会在人一生的各个阶段,不能说目前没有白血病就一辈子不发生白血病,所以降低白血病的发生更是无稽之谈。因此,这项研究缺乏理论支持,还需要进行大量临床研究才能定论。”

  如果这是一个谬论,但为什么会有人提出这样的研究结论呢?是否有其稍微站得住阵脚的论据?在记者的追问下,周晨燕分析可能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造血干细胞作为血细胞的鼻祖,可以向各种细胞分化,因此目前我们在挽救由于造血功能异常而出现的一些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时,可以使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脐带血中含有较多的造血干细胞,目前医生往往推荐孕妇在分娩时保留脐带血以备万一。

  第二,新生儿出生时随着自身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降低,加之出生时体内的红细胞多为胎儿红细胞,这类红细胞寿命较短易受破坏;出生后婴儿生长发育迅速,会出现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量的减低,我们称之为“生理性贫血”,大多发生在2~3个月时,一般半岁左右自行恢复。因此,所有的正常新生儿随着月龄的增加都会出现贫血的情况,只是该贫血为自限性,无需治疗。

  第三,脐带是胎儿与母体的连接通道,在分娩过程中母体会有失血,如果在脐带未剪断时娩出的新生儿位置高于母体,一部分血液会通过脐带流向母体,临床上称为“胎母输血”,会造成新生儿的贫血。

  晚剪脐带有风险,日常认识误区多

  “临床上医生往往尽可能快地将婴儿脐带剪掉,原因是担心晚剪脐带会导致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出生时其体内的红细胞是足够多的,生后前几天,由于前面所说的自身红细胞破坏增多,会生成胆红素等代谢产物并排泄出体外,即出现新生儿黄疸。若人为地晚剪脐带,一方面加重新生儿代谢的压力,造成黄疸过重;另一方面产时保暖得不到保证,新生儿各类应激反应无法第一时间了解,危重儿很可能耽误治疗,甚至增加感染机率。”

  周晨燕告诉记者,在日常工作中,类似“脐带晚剪减低患白血病概率”的误区还有不少,比如大多数市民认为“败血症”就是白血病,有不少患儿由于发热在当地医院就诊,一听医生说可能是败血症,不是抱起孩子就往大医院跑,就是干脆坚决不治疗要求回家。“其实败血症是一种感染性疾病,由于细菌进入患者血液内,会出现高热,往往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这种病靠有效的抗生素是完全能够治愈的(当然重症还是会死亡)。市民往往认为白血病就是白细胞数升高,加上两种病名的发音比较类似,常出现误解。”

  另一种误区是认为白血病会传染或是遗传,比如在学校中老师及家长常常不让正常孩子与白血病患儿接触,有的是怕被传染,有的是怕孩子淘气不小心把白血病患儿碰出血。其实儿童中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周期虽为2~3年,但前期的强化疗只有半年至一年的时间,之后患者进入长期维持治疗,即每天晚上口服药物,1周肌注1次化疗药,4周左右医院输1次化疗药,在这期间患者血常规检查正常则可以上学的,也不会轻微碰撞就出血不止了。

  不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就能

  根治所有白血病

  据了解,急性白血病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年发病率约3/10万~5/10万,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甚至生命。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约占7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约占25%。

  近20~30年来,儿童ALL的预后得到显著改观,在欧美发达国家其长期无病生存率可达90%以上,在我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资源和医疗保险及医疗救助不足等因素制约,儿童ALL的总体疗效较之发达国家稍有差距。总的来说,目前已公认儿童白血病是一种可治性疾病。

  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以发热、贫血、出血和肝脾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部分患者也可出现骨关节疼痛等其他种临床表现。白血病一旦确诊后,还应进行细胞遗传学、免疫表型、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实验室检查,即所谓的MICM分型,并根据治疗反应等多方面因素,将儿童ALL分为高、中、低三个危险组,这对于指导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低危组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经过化疗的5年无病生存率已可达80%以上,中危组ALL60%~70%,故这几类白血病不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高危组ALL靠化疗的治愈率达50%左右,若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生存率可能会更高一些。而其它类型的儿童白血病由于化疗效果较差,一旦确诊,在常规化疗的同时,应及早进行配型,准备造血干细胞移植。

  周晨燕指出,在临床中常常遇见一旦被确诊为白血病,家长就忙着要求进行移植,甚至有父母听说可以再生一个孩子进行脐带血的移植,就拼命再去生一个孩子。殊不知同父同母的兄弟姊妹也仅有25%的几率可以进行全相合移植,而且由于脐血中造血干细胞数量有限,若是患儿年龄体重超过一定限度也是无法进行脐血干细胞移植的。

  “一位低危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小杰,在我接手治疗时已经治疗近1年了,当时母亲已怀有大约3个月的身孕(就是相信要做移植才高龄怀孕),结果母亲分娩时大出血死亡,新生儿由于母体的失血出现严重缺氧留下后遗症,兄妹两人的HLA配型完全不合……其实在母亲分娩后大约半年小杰已完全治愈停药,目前小杰恢复良好,父亲1人带着2个孩子度日,小女儿今后能否正常生活还是未知。”周晨燕惋惜道。

  保存脐血,为孩子的健康买一份保险

  目前对白血病的发病研究是全世界的热门课题,包括对基因等分子生物学阶段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大家公认的白血病的发病是由于综合因素致病的,也有研究认为其发病大多与环境污染有关。但是专家认为,环境污染也仅是白血病发病的诱因而已。正常人体内都有一定的肿瘤基因存在,在免疫功能正常时是不会发病的,但是当免疫受到打击后则可能患病了。

  因此,即便是完全避免了装修污染、辐射、染发剂等易导致白血病的诱因,也不能完全预防白血病,试图从妈妈怀孕期间、生产、哺养孩子的三个阶段寻找好的方法预防白血病更无从谈起。但是,周晨燕建议妈妈在分娩时选择保存脐血,就像买保险一样,对自身是一种资源储备,以利不时之需;当孩子长到5~7岁以后(不般就不再适合使用脐血干细胞移植了),将脐血干细胞捐到公共库中,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

  最后周晨燕告诫广大市民,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可能会有不少新的疾病及问题出现。医疗水平虽然在提高,但是医学不是万能的,现在我们还有太多的医学的无奈。因此,希望广大市民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即要远离并减少各类污染,又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疾病,听取专科医师的意见。

  相关链接

  白血病患者食疗方案

  食疗对于白血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白血病患者不妨试试下面的食疗方:

  1.粳米猪肝莲子大枣粥

  原料:粳米50g,莲子20g,熟猪肝30g,大枣10个。

  做法:加水适量熬粥,早晚分服。

  功效:有防治贫血的作用。

  2.荠菜粥

  原料:鲜嫩荠菜100~200g,粳米100g,白糖20g,精盐、食油适量。

  做法:将荠菜洗净,切碎,压轧取汁(或用白净布绞汁),粳米淘洗净;将粳米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烧沸,转为小火熬煮到米熟,下入白糖、食油、精盐、菜汁,继续用小火熬煮到米烂成粥,即可食用。早、晚餐服食,每日1~2次。

  功效:可用于白血病发热出血。研究认为荠菜甘淡酸凉,具有抗肿瘤止血作用。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饮食不仅能够满足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还能积极防治疾病。白血病患者,可以多食用以上介绍的食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