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炎症性肠病20年增长3倍 社会关注需提高

2013-09-30 16:43:33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9月21至24日,2013世界及亚太胃肠病大会首次在中国上海召开。作为近年来一种在中国增长迅猛的肠道疾病,炎症性肠病被越来越多的专家提及。

  相对于绝大部分普通市民而言,炎症性肠病仍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但实际上,这种曾经罕见的肠道疾病的发病人数在近20年内增加了3倍,已需要社会各界给予足够的重视。

  9月21至24日,2013世界及亚太胃肠病大会首次在中国上海召开。来自全球各国的胃肠道疾病专家汇聚上海,作为近年来一种在中国增长迅猛的肠道疾病,炎症性肠病被越来越多的专家提及。

  曾经,炎症性肠病在中国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确诊病例非常之少。然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诊断技术的进步,这种难以确诊、治疗困难、折磨患者终身的疾病的发病率正在迅猛上升。粗略统计,中国患者人数已达约60万。

炎症性肠病20年增长3倍 社会关注需提高

  目前,中国已经被相关全球炎症性肠病流行病学报告列为疾病率持续增长地区。已报告的炎症性肠病案例在近20年内增加了三倍。学者根据现有数据推测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的患病率分别为11.6人/10万人和1.4人/十万人。

  据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科胡品津教授介绍,炎症性肠病多由免疫系统机制紊乱引起,分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两种,多表现为肠道炎症或溃疡,其疾病症状包括腹痛、痉挛、乏力及腹泻,患者在出现对应症状后应该考虑克罗恩病的可能,建议前往具备较高综合诊治水平的医院就诊。

  以克罗恩病为例,这种疾病会导致持续的肠道溃疡,出现肠道狭窄、梗阻、肠道穿孔和瘘管等多种症状,最令克罗恩病患者感到痛苦的是,这种疾病仍然无法彻底治愈,即使短暂缓解依然存在复发的可能。

  作为一种终身疾病,克罗恩病患者需反复进行内、外科治疗。伴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最终因病致残,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且社会功能明显下降。克罗恩病致残率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主任钱家鸣教授对于克罗恩病的治疗有着自己的观点。在她看来,患者需要尽早树立与疾病共同生活的决心和勇气,充分认识到这是一种终身疾病,自己将要和这种疾病相伴终身,治疗目的是促进黏膜愈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彻底治愈。

  钱家鸣教授表示,从治疗目标来说,黏膜愈合能维持患者很长一段时间的缓解,减少复发率,而传统治疗能够达到黏膜愈合的比例只有20-30%,很难超过40%。而新世纪以来的药物-生物制剂,其黏膜愈合率会远远高于传统治疗,可以达到60-70%,如果早治疗的患者可能达到80%,总体来说比我们过去的传统治疗,治愈率有1倍以上的提高。”

  传统治疗方案包括氨基水杨酸盐制剂、糖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剂等,而新的生物制剂疗法(如类克<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拮抗病人体内引起炎症和症状的蛋白。类克(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是一种可识别、依附并中和病体内一种叫做肿瘤坏死因子α的蛋白质的生物制剂。对于中度至重度克罗恩病并对传统疗法疗效不佳的患者,类克适用于缓解症状体征、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促进黏膜愈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减少或停用糖皮质激素。

  在持续用药的时间上,钱家鸣教授认为:“按照欧美诊治炎症性肠病的标准,我们的治疗目标是希望患者能够达到临床缓解、黏膜愈合,并且使患者收益最大化。如果患者使用生物制剂能够达到临床缓解,我们一般不建议停药。”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钱家鸣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钱家鸣1978年就读北京医科大学,1982年毕业后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至今。1984年至1989年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硕士与博士研究生。1990至 1992年赴美国国立卫生院完成3年博士后训练。1992年获得博士学。现为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国家教委重点学科的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钱家鸣教授是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和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过严格系统的医学教育训练,有扎实地内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尤其是对消化内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很深的造诣。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善于处理消化内科各种疑难病症,为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曾多次前往各大医院会诊,为众多几经周转而难以确诊的病人明确诊断和治疗。她及时将疑难少见病例的诊断治疗经验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使广大消化界医师都能从中受益。例如,她在国内发表了有关少见疾病 “腹膜后纤维化诊治经验”;首次报道了红斑狼疮以呕吐、尿频、低蛋白血症为表现病例的成功诊治经验;报道了少见疾病肝淀粉样变的诊断和治疗、克罗恩病与原发性肠道淋巴瘤临床表现的异同、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及胰腺神经内分肿瘤等病症的诊断治疗等多种少见和疑难病例。09年她还带领消化科将她/他们诊治的111例疑难重症编辑成书《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疑难剖析111例》出版,在业界获得好评。对于提高我国消化学科疑难病症的诊断治疗水平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钱家鸣还有扎实的科研基础。1989年筛选发现了当时最特异和有效的P物质的拮抗剂,论文发表在美国生物化学杂志(1989年264卷);首次阐明了主细胞胃蛋白酶原的分泌与Ca2+的关系和胃沁素和胆囊收缩素促胃蛋白酶原分泌的受体信息传递,在第九届国际胃肠激素会议上做了特邀发言(1992年)。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