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正确对待儿童发热 别给孩子乱吃药!

2016-02-19 09:30:05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气候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尤其是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在门急诊就诊的儿童患者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发热前来就诊的

  本文作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顾海鹰

  5岁的佳佳从幼儿园回家,洗过手后就大口吃着姥姥为她准备的酸奶和点心,随后便像平时一样玩起“过家家”的游戏。然而,细心的姥姥发现佳佳的脸色特别红,鼻子淌着鼻涕,一量腋表体温38.7。

  佳佳发烧了!要不要带佳佳到医院去看病呢?因为佳佳的爸爸妈妈出差,若是送佳佳到医院看病,年迈的姥姥姥爷明显有些力不从心。最终,姥姥决定到附近的药店买点退烧药。药店服务员热情地介绍了“冰宝贴”可以贴在额头,推荐了“美林”退烧药。

正确对待儿童发热 别给孩子乱吃药!

  姥姥按照药品说明给佳佳服用,“冰宝贴”贴在额头,一晚上守着佳佳,好在下半夜佳佳体温降至正常,但是第二天中午体温又回到38.5度,到底要不要带佳佳去医院看病呢?姥姥很纠结。

  如何识别感冒发热

  气候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尤其是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在门急诊就诊的儿童患者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发热前来就诊的。有的家长希望打一针或吃几粒药就能使患儿体温降至正常;有的家长因为担心孩子体温的反复会影响健康,带着孩子多次就诊。

  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儿童感冒发热呢?为此,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儿科吴良霞主任医师给出了一些建议。

  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使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体温在正常情况下维持在37度。据医学研究证实,由细菌、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物质等构成了外致热原;由人体内某些产物能够激活产生内生致热原,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人体产热过多或者散热过少,平衡失常,当腋下温度超过37度或口腔温度超过37.5度,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度即被称为发热,俗称发烧,它提示人们:生病了。

  发热使病人感到头痛、头晕、烦躁不安。持续高热,病人会出现表情淡漠、嗜睡,甚至昏迷等现像。特别是6个月至4岁的孩子更易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发热可使心跳加速,体温每升高1度,儿童心率每分钟增加15次。发热还会使呼吸加深加快,虽然这种变化有助于散热,但通气过度,会引起呼吸性碱中毒。最常见的发热会给人带来胃口不好、口干、消化不良便秘等不适。此时摄入少,消耗大,发热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代谢要上升为正常时的3-4倍。发热给病人带来紧张、焦虑、不安等负面心理影响。

  如何对待感冒发热?

  首先,建立病程概念

  发热是人体防御疾病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要在战略上藐视它。要建立病程概念,发热正如同“抛物线”,有个发生、发展、痊愈的过程,不要期望医生一贴药或者护士打一针就能完全治好发热,要调整好心态,不急不躁,“既来之,则安之”,迎接疾病的挑战。

  其次,注意测量体温

  发热是人体生病向外界发出的一种信号,要在战术上重视它。注意测量好体温,并观察体温的变化是否有规律。特别是婴幼儿,家长更应仔细观察蛛丝马迹,就诊时向医生表述清楚,为医生做出正确诊断提供最重要的客观依据,医生会为您恰如其分的描述而制定最佳的诊治方案,缩短发热的病程。

  再次,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发热后精神状态不佳,或者高热不退,还是建议到医院请求帮助,不能自己买点退烧药服下就算了。因为发热总是有病因的,在医生的协助下针对病因治疗才不会延误疾病诊治。但是不提倡短期内反复就诊,一般的感冒发热,如果休息得好,一周就能好转,无需多次跑医院。

  最后,合理使用药物

  除了配合医生治疗外,患儿应多喝水,吃些清淡的半流质饮食如菜粥、面片等。如体温超过39度,可利用家庭冰箱冷却湿毛巾或自制冰袋置于病人额部、腋下或大腿根部(腹股沟部);可以用“冰宝贴”贴于患儿额部,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逐渐降温,同时给予口服“美林”、或者选用“小儿柴桂”,此外“浦地兰”中成药亦在普通感冒选用范围。如果患儿没有呕吐,能够进食,提倡多次少量给予口服温开水。在患儿发热初期可以辅助服用维生素C泡腾片,每次四分之一量,一日两次即可。总之,只要我们懂得一些发热的常识,就能度过人生中的小恙。

吴良霞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儿科

儿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任上海儿科学会小儿呼吸学组委会委员。对儿科常见病、疑难病及危重症的诊断和治疗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小儿呼吸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等的诊治和小儿血液病如小儿贫血、小儿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的诊治。主持上海市科委自然基金一项,发表论文10余篇。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