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寻找最美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于3月11日晚20:08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科主任华扬等10人荣获“最美医生”称号。
“寻找最美医生”现场
“年检患者近14万人次,98.5%的诊断准确率”,仅这两项指标就足以使中国血管超声领域的医生敬佩不已。然而,谁能想到,创造这些骄人业绩的华扬主任竟是一位肾移植患者。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科主任华扬教授是国内超声领域脑、颈血管超声一体化评估模式的创立者;是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血管超声培训基地的领头人;也是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突出贡献专家奖、优秀超声医学专家、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及首都劳动奖章的获得者。
宣武医院血管超声科主任华扬获奖
“脑卒中防治的侦察兵,血管病变的慧眼先锋。从医30年,用精湛医术助力健康中国。”这是活动为华扬献上的颁奖词。一台仪器、一双妙手、一份初心、一生所求。华扬开辟了中国脑血管超声的先河,为临床医生增添了一双亮眼,更成为了脑卒中防控的利器。“曾经是患者,永远是医生。”在主持人提到她身为一名肾移植患者如何坚持工作时,华扬简短而坚定的给出了答案,“为了患者的期待,我会一直坚守在一线。”出于对患者的爱、对职业的坚守,她那娇小的身躯,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华扬,当之无愧的“最美医生”。
为临床增添一双眼睛,开创中国血管超声先河
血管超声是一项特别倚重经验的技术。曾有人形容,看华扬主任做超声检查,像欣赏一场交响乐,双手的每个动作都能流淌出和谐的音符。只见她的左手很少空闲,总是在多普勒彩超机的操作台上跳跃,按钮交替闪烁着白、黄、红、蓝色光芒,显示屏逐渐显现出清晰的血管走形。
于华扬看来左手勤快不勤快,是辨别超声医生水平的直观指标,只会使用冻结、解冻、测量,那只能称的上是‘超声匠’。相比左手,华扬执探头的右手动作幅度明显要小得多,不断调节声束打的角度,确保手法精准程度。血管超声检查不同于普通超声,每位病人的检查时间,短则半个小时,多则一个半小时,颈动脉超声和颅脑超声加起来,总共要检查22根血管,测量得出100至150个数据,最后形成1000字上下的检查报告。华扬有着“吹毛求疵”般的责任心,她可以一个小时围着一个病人转,最后给出一份如同小论文般的检查报告。
如今,血管超声是各大医院极为寻常的一项检查手段,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可在30年前,华扬刚刚迈入这个领域时,它却是不为人知、不受重视的“偏门”。当时,我国还没有脑血管疾病的无创检查技术,全国也只有3家大型医院拥有脑血管超声仪。华扬说,“脑血管病是一种很残酷的疾病,不仅会影响到整个家庭,还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我想在这方面做些事情”。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横在她面前的,是“没有专业老师、没有专用仪器、没有广泛认可”的“三难”局面。
华扬最初的专业学习,来自一位外国专家1小时的速成讲学。之后,她就靠着外国专家留下的几份文献反复温习、琢磨,再结合过去的心血管超声临床经验,以及解剖学、影像学等知识自己摸索。没有颈部超声设备,她只能等其他病人做完检查后,甚至别人下班了再用腹部超声设备为准备或刚刚手术过的病人做检查。厚厚的机器说明书被她研究得透透的,她还通过创造性的机器调节,将机器性能发挥到极致,以致于超声厂家的临床技术支持也来向她请教学习。
由于设备所限,早期血管超声只是一维成像,没有二维结构图像,只有波形图,最终结果需要结合血流阻力、流向、流量,以及患者体征、病史等综合推断得出。华扬笑称,这诊断堪比“福尔摩斯”推断法。一开始,华扬做出的诊断结果并不为临床医生所认可。当时有一个病人,经华扬通过血管超声检查诊断为大脑中动脉狭窄,但临床医生不认可。华扬坚持说,如果做血管造影一定能证实自己的判断。华扬赢了,自此,临床医生才真正重视起血管超声的价值。
1996年,华扬前往美国留学,尝试将颅脑与颈部动脉超声结合。1997年回国后,宣武医院引进第1台脑、颈血管超声仪。几年后,在华扬的带领下,一套规范化的脑、颈血管超声诊断模式创立,并在全国逐渐推广,大大提高了脑、颈血管疾病的早期检出率。她提出了“三定”概念,即对责任病变血管进行定性、定位、定量,创立了一套规范化的脑、颈血管超声筛查诊断模式,打造了血管超声界诊断的“金标准”。所有这些开创性的成绩,让华扬赢得了“中国血管超声第一人”的称号。
跪着做超声,半条命当一条半使
华扬没日没夜拼搏在临床一线,带领着科室开展了一项又一项的新技术。1998年10月,她突然出现高血压且无法降下来,经过医院详细检查,发现华扬的肾功能出现衰竭。她没有想到,命运竟然跟自己开了一个这么大的玩笑。每每想到医院的培养,科室的厚望,患者的眼神还有自己未竟的事业,在医院的全力救治和无限关爱下,华扬终于打起精神,走出了阴霾。在每周3次定期透析的同时,她仍旧坚持工作。在肾移植术后仅3个月,她就谢绝了医院安排的疗养机会,重返岗位,全勤在临床一线。20年过去了,华扬仍需每天吃着各种排异药,但扑在工作上的热情和乐观却分毫未减。像长期用力抓探头造成的腱鞘炎,就被她视为无需太在意的小病。食指没劲,拧不开矿泉水瓶盖,就让别人帮个忙;回家炒菜拿不起大铲子,改用小铲子等等。
长期服用抗免疫药物,使华扬的免疫力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常常出现感染、发烧等症状,但是面对病人,她却常常忘记自己也是一名患者。由于专业特点,她面对的不是老年患者就是卒中病人,他们或行动迟缓,或肢体残疾,或失智失语,还常常伴有难闻的气味,可华扬经常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搀扶他们,甚至比家属还用心。
2015年之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需要做持续血管超声监测。因为血管超声的探头可以看到脑血流变化的第一现场,这对手术有很高的指导价值。但由于一些患者因颅骨较厚,超声监测难度增加,不能通过常规的颞骨鄰部(太阳穴部位)进行脑血流检测或监测,超声医生不得不手持探头、双腿膝盖跪地通过眼窗监测脑血流变化。为了更好的监测,华扬选择了跪在地上为患者做超声,曾一跪就是三四个小时。这种以身作则,令学生们有样学样,华扬的学生也曾跪在地上监测完整台手术。“华老师能这么做,我也可以。”
华扬的手机永远是24小时开机,为的就是让科室成员随时可以找到她解决疑难问题。在她的努力下,宣武医院血管超声科人才梯队已形成。“科室就像一条船,我们都是这个船上的船员,大家同舟共济,才能一直前行。”华扬说。
华扬先后多次参加国家卫计委脑防委组织心脑健康中国行大型义诊活动。2014年秋天的一个周末,华扬来到西藏林芝地区参加义诊和脑卒中筛查活动。初到高原,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什么都不做尚且不适,更别提华扬了,胸闷气短,夜里睡觉七次被憋醒,头痛欲裂,指甲、口唇发绀,然而她坚持为驻地官兵筛查。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她的抵抗力常常处于低谷,经常发烧达40°C。可是她白天坚持工作,晚上用药物顶着,没见她皱过一下眉头,抱怨过一声,多休息一天。
华扬主任有一双异常明亮的眼睛,任何时候见她,都是一副元气满满的样子,丝毫看不出她曾得过一场重病。而她的这股精气神儿,在时时刻刻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有时候同事们劝说华主任休息休息,她却摆摆手,淡淡的说:“是宣武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拿半条命当一条半使,一分一秒,都要用在刀刃上。”
从开创到推广,为国家慢病防控贡献力量
从踏上工作岗位至今,华扬收获太多赞誉,有来自业内的,更有来自患者的。在她的带领下,宣武医院血管超声科享誉全国,2016年血管超声科检查患者达136868人次/年,位居全国之首。但华扬仍旧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我一个人能给多少患者做检查?宣武医院又能做多少?只有各个地区都有标准的血管超声检查才是真的造福患者。”
脑卒中是中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超声医生在脑卒中防治中就是“侦察兵”。2010年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在全国推动脑卒中防治工作,建立了由300多家基地医院组成的脑卒中防治网络,国家卒中防治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华扬主任作为专家委员会的成员和血管超声培训基地领头人,华扬亲自去过的超过290家基地医院普及规范的血管超声技术。为了提高基地医院超声诊断水平,华扬一个周末甚至跑6家医院督导、传播先进技术,而这几乎占用了她绝大部分的周末时间。她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飞机、火车、长途、步行,有的地方要把所有的交通工具都用上才能到达。
华扬领导的血管超声专业团队于2009年与2010先后被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和国家卫生计生委授予“血管超声规范化培训基地”和“脑卒中筛查血管超声技术培训基地”,培训工作开展以来共举办26期短期学习班,共培训了来自全国近1000家脑卒中防治血管超声专业医师3000余人。2014年在北京、辽宁、河南、江苏、广州、银川6个省市进行6场次脑卒中高危人群血管超声规范化筛查与治疗评估全国巡讲。
同时,她还承担着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血管超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颅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组织制定了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颁布的《血管和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及标准指南》、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委员会《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查指导规范》。
“寻找最美医生”大型公益活动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自2011年启动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6届。活动在整个医生群体中寻找医术高超、医德崇高的优秀医生典型,用真挚的情感记录了10位“最美医生”、1位“特别致敬医生”和1个“最美医生团队”在各自的岗位上给予患者帮助、治愈、安慰,专注、虔敬地守护生命的典型事迹,展示了医务工作者 “仁心仁术”的无私精神,“救死扶伤”的精湛医术以及“大医精诚”的崇高品格。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