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饱受骨质疏松的摧残。常常会因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而发生骨折,因腹泻而不敢随意饮食,因身高下降而出现弯腰佝偻。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5%。一般情况下,骨质疏松经常会导致脆性骨折等严重后果,而最常见的骨折部位往往有脊椎、髋部、前臂远端等。值得注意的是,骨质疏松下的骨折而发生的致病、致残率和死亡率更是不断攀升,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为何会出现骨质疏松?
专家介绍,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对女性而言,绝经后女性雌激素分泌减少,而这往往是造成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男性也是一样,雌激素缺乏也会成为男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另一方面,低钙和低维生素D饮食、过量的钠盐摄入、咖啡因摄入量过高、厌食、消化不良等,饮食不当也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对此,专家建议,防治骨质疏松应该调整自身的饮食习惯,主要可以从以下5点出发:
第一,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建议摄入富含钙、维生素 D、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可以为0.8-1.0g/kg,并且每天摄入300ml或者相当量的奶制品。
第二,日照要充足。建议上午11点-下午3点之间尽可能多地晒太阳,15-30分钟即可,每周保持两次,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但也要注意避免强烈的阳光直射,以免灼伤皮肤。
第三,保持规律的运动。进行有助于骨骼健康的体育锻炼。包括负重运动和抗阻运动,如重量训练、行走、慢跑、太极拳、瑜伽、舞蹈和乒乓球等。
第四,做到戒烟戒酒,同时少喝咖啡喝碳酸饮料。
第五,合理用药。避免或少用影响骨骼代谢的药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占骨质疏松症的90%。它又可分为两种亚型,即I型和II型。I型又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I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可继发于其他疾病或由药物引起。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男性为60.72%,女性为9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