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张阿姨从江西来到上海市看儿子,到沪后的第二天上午突然感到胸闷不适,不一会儿还觉得胸部疼痛难忍,家人将其送到医院,以“心肌梗死”收入心内科监护室。
当天,陆志刚教授通过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觉得张阿姨心肌梗死的诊断不能成立,便立即为张阿姨作了进一步检查。结果显示,张阿姨血浆D一二聚体高出正常值2倍、血气分析结果是血氧分压下降、心脏超声检查提示肺动脉高压。因此,医生高度怀疑张阿姨患的是“肺栓塞”而非“心肌梗死”。
通过一番降压治疗后,张阿姨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医生又紧急给予静脉滴注溶栓药物。90分钟后,张阿姨生命体征好转,呼吸平稳,血压回升,随后,陆志刚教授又为张阿姨实施了药物抗凝治疗。一周后,张阿姨肺功能、心功能检测正常。
不久后,陆志刚教授又遇到一位患者,52岁的王先生下肢肿胀了二星期,到许多医院检查也没有明确病因。有一天晚上,王先生突然感到胸闷喘不过气来,医院挂急诊,正巧又是陆志刚教授上班。根据王先生的症状,陆志刚教授怀疑他是否患了肺栓塞。
经CT检查支持了陆志刚教授的判断,然后为王先生施行了急诊肺动脉介入碎栓手术,不到1小时,病情缓解,在王先生的腹腔静脉再放置滤器,收治入院。经进一步检查,明确了王先生是因为消化道肿瘤造成的血液高凝状态,导致了肺栓塞。
明明是心肌梗死和胸闷怎么会变成肺栓塞?究竟什么是肺栓塞?今天,39健康网请来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陆志刚教授来聊一聊肺栓塞的防治。
关于肺栓塞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案例还是在今年3月26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曾发生了一起悲剧:一位华人妈妈带着两个孩子从澳洲墨尔本乘坐飞机10多小时回国,就在即将跨出飞机机舱的时候,妈妈突然倒地不起,最后医生诊断是肺栓塞导致猝死。
所谓肺栓塞是指,内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综合征,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在美国,病死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塞,主要死亡原因为右心衰竭、复发性肺栓塞及慢性肺动脉高压。
肺栓塞的症状常见的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惊恐、咳嗽,重症患者可以出现休克甚至死亡。目前,肺栓塞误诊率高,因为症状不典型,常被误诊为冠心病、心肌梗塞、心肌炎、肺炎、胸膜炎、肺不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肺栓塞的病死率可高达20-30%,如果得到及时诊断,正确治疗,病死率可以下降至8%以下。因此,需要提醒人们高度警惕。
不过,也无需过度担忧,肺栓塞并不可怕,是可以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前,临床可以通过心电图、动脉血气检查、血浆D一二聚体测定、心超检查、同位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检查以筛查该疾病,还可以通过增强CT扫描、肺动脉造影而进一步明确。
至于治疗,肺栓塞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抗凝、介入以及外科手术,对于反复发生肺栓塞的患者可以置入深静脉滤器以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对于预防肺栓塞应该做到:平时生活中减少久坐久卧,坐一个小时起身活动一下,做做伸展运动;如果是长途旅行活动空间较小,可以适当活动肌肉、转动脚踝或抬高双腿。因为久坐之后血液回流慢是因为肌肉不收缩,适当活动肌肉,可促进血液向心脏回流。
另外,戒烟戒酒,多吃新鲜果蔬,避免摄入太多油腻,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也可以减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静脉血栓风险。
本文指导专家:
陆志刚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内科教学主任。
擅长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脂等的诊治,尤以冠心病、先心病的介入治疗见长。
应诊时间:专家门诊:周一上午;特需门诊:周一下午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