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0日是第34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护牙健齿少年强 健康中国民族兴”。
李泉(化名)推开了口腔诊室的门,他眉头紧蹙,面容痛苦,表现得极度紧张。刚一张嘴,在场的医护人员惊得睁大了眼睛。
他摸摸索索地躺下后,一束灯光照进他的口腔——
牙周溃烂,脓血四溢;
裸露的牙根,包裹着黄褐色的结石;
全口二十八颗牙齿已蛀掉十几颗,牙洞里塞满了味道刺鼻的肉碎,以及发馊腐烂了的剩菜;
一开口说话就冒出下水道般的气味,让人极度生理不适;
才三十岁的他,牙齿已烂得相当“彻底”……
原来,李泉从小就有龋齿,加上平时不注重口腔卫生,故而牙结石、牙髓炎、牙周炎等口腔问题接踵而至。等到满嘴的“烂牙”影响了他的睡眠、饮食、社交、甚至找对象,他才最后鼓起勇气走进医院……
图1:口腔检查
“龋齿”就是我们常说的“蛀牙”、“虫牙”,是一种很常见的口腔疾病,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患龋率居高不下,其中3-5岁儿童患龋率为62.5%,12-15岁青少年为41.9%,35-44岁中年人为89%,65-74岁的老年人竟高达98%!不良的口腔习惯和生活方式,是导致我国居民患龋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龋齿是因致龋细菌侵蚀导致的牙体硬组织破坏,一开始仅表现为牙体表面脱矿,若不及时处理,龋坏会发展至牙本质层,继而感染牙髓组织。当髓腔充斥着炎症坏死物质后,细菌会突破根尖孔,破坏根尖周牙槽骨,诱发根尖周病。到了这个阶段的治疗过程相当麻烦,有的患者甚至不得不面对拔牙的可能性!
口腔健康重在预防 牙外伤第一时间处理要“得当”
尽管深知龋齿的危害,不少人依然会讳疾忌医:他们看到牙医就头皮发麻,躺在牙椅上就冷汗直冒,听到牙钻声就心惊肉跳——“牙科恐惧症”让他们抗拒就诊,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求助于口腔医生。
对此,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主任韦曦教授表示,每年通过爱牙日活动的开展,希望大众的口腔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她建议普通人群每年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保健,备孕女性在孕前更应做好口腔检查,避免怀孕后因激素变化,加重原有口腔疾病,或因不能拍片、用药受限等因素影响治疗。
牙体牙髓病科主要针对龋病、牙髓炎、根尖周炎、牙体缺损、牙外伤等牙体牙髓病的诊疗。韦曦教授特别强调牙外伤处理需要重视,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在牙外伤现场需要正确的指导和处理。牙外伤处理的时机非常关键,例如外伤脱落牙掉出来不能用纸巾包裹,因为干燥的环境不利于脱位牙复位后的远期疗效。韦曦教授建议及时放置在牛奶中或含在口中,一定要保存在湿润的环境中,降低再植后的牙根吸收风险,全脱位牙齿30分钟内再植成功率较高。天然牙的保留对于儿童青少年颌骨的发育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图2: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主任韦曦教授
她同时呼吁:“患者尽量不要忍痛拖延到‘根管治疗’阶段,才迟迟来看牙,如果需要进行根管治疗,就说明牙齿已有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等疾病了,口腔健康重在预防和早期诊疗。”
病从“口”入 守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口腔是全身寄居微生物密度最高、种类最多的部位之一,口腔微生物不仅在龋病、牙周病、口腔癌等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还与全身系统性疾病关系密切。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彭志翔教授表示,口腔微生物是诱发龋病、牙周病的关键因素。理论上,口腔病灶会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向全身释放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等毒素,继而可能引起全身性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口腔微生物与全身疾病(如新生儿低体重、细菌性心内膜炎、慢性胃炎、肾炎等)有相关性。如幽门螺旋杆菌可大量存在于牙周病的深牙周袋内,进入胃肠道后,导致肠胃疾病发作与迁延不愈,令消化功能变差。最新研究同样也发现,牙周炎相关菌与老年痴呆、阿尔兹海默症、中风、糖尿病有密切关联。
图3:彭志翔教授正在为患者进行治疗
韦曦教授分享口腔专科挂号小贴士
建议患者首诊可以通过网上先预约挂专科号或者普通号,必要时牙体牙髓科会推荐转诊成专家号,以免因为挂不到专家号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