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X线、CT、磁共振有何区别?看这一篇你就懂了

2023-04-07 11:05:2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磁共振检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RI”,很多患者朋友对X线、CT、磁共振(MRI)检查不甚了解?在这里给大家详细解释这三者的区别。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胡剑波、主治医师郑春红

常有粉丝在后台提问:


针对这些疑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胡剑波主治医师郑春红为大家解答。

一、X线、CT、磁共振有何区别?

胡剑波指出,磁共振检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RI”,很多患者朋友对X线、CT、磁共振(MRI)检查不甚了解?在这里给大家详细解释这三者的区别——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利用射线成像,就像“透视眼”可以穿透人体,全部组织结构在同一平面上形成前后重叠的影像,且密度越低穿透能力越强,形成的图像越黑,密度越高穿透能力越低,形成的图像越白。

比如:肺充满气体,密度低容易被穿透,在X线片上显示出来就是黑色的;而骨骼密度高不容易被穿透,在X线片上显示出来就是白色的;而肌肉软组织穿透能力介于两者之间,在X线片上显示出来就是灰色的。

X线检查具有成像速度快、射线量低、价格相对低的特点,成为各种类型骨折、骨骼疾病、结石、肺部疾病等多种疾病的首选检查手段。

但是,由于X线片是很多器官重叠在一起的影像,因此X线对于一些复杂、重叠较多或细微结构的观察,不具有优势。

“CT”检查

CT又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射线与探测器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像“切西瓜”一样,可以对“每一片”进行细致观察,还可以通过三维重建、血管造影等后处理技术,对一些复杂、细致病变的观察更具有优势,是X线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

然而,CT和X线一样,对软组织的分辨率不高,韧带、肌腱、软骨、神经等病变的观察需要进一步借助MRI检查。

磁共振(MRI)

MR检查是通过磁共振设备产生的强大磁场让人体中的氢原子产生共振并成像的,是一项没有辐射的检查,对软组织等水分含量高的组织的显示具有高度敏感性。因此,当医生怀疑患者存在韧带、肌腱、软骨、神经等软组织损伤时,那么除了做X线检查或CT检查之外,则还需要进一步做MRI检查。

很多患者朋友提出疑问,那为什么不能直接一开始就做MRI检查呢?实际情况里,医生会根据实际的诊疗情况来进行综合考虑,因为MRI检查成像速度慢,检查时间长,昏迷躁动的患者无法配合检查,并且很多急救监护设备金属仪器无法进入磁场,所以临床上并不把磁共振作为急诊的首选检查手段。

二、医学影像科检查前准备

1.摘除身上的金属物件

在X线检查时金属物品会重叠成像遮挡观察视野;CT检查过程中金属物品会产生金属伪影,导致图像成像不清晰影响医生诊断;而MR室是一个大磁场,一旦有金属进入立刻会被磁场吸附,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任何金属物品、电子产品均不可带入MR检查室。所以,在进入检查室之前需要配合医生摘除身上的金属物件。

郑春红指出,头部检查前需取下发夹、耳环、假牙、眼镜等;胸部检查前取下项链、上衣口袋中的金属物品、脱掉带有金属拉链或纽扣的上衣等;下腹部检查前注意取下皮带、手机、钥匙等。

2.做好空腹及憋尿的准备

做CT腹部检查前需要空腹6-8小时。腹部CT检查前1天请不服用含铁、碘、钠、铋、银等药物,不宜多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做全腹部、下腹盆腔及泌尿系统检查需要胀尿(通过喝大量的水,使膀胱充盈),其他部位检查均不需要胀尿。观察肠道的CT患者需要做肠道准备(需要导泄或灌肠,将胃肠道的内容物全部排空后,饮入2000ml水来充盈胃肠道,检查前半小时还要使用抑制肠道蠕动的药物。)

3.加强沟通交流,留意身体变化增强扫描

需要患者详细阅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增强扫描前患者务必如实告知医生您的过敏史、甲亢、哮喘、糖尿病等特殊疾病史。检查完成后需要治疗室观察30分钟,无特殊不适,拔除留置针后方可离开检查室两位医生强调,若出现不适请及时告知工作人员,我们会密切观察您的病情变化。

三、如何开单做检查呢?

胡剑波指出,可以根据身体情况挂专科门诊号,任意一位门诊医生都可以根据您的身体情况开具检查单。如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可以找呼吸科医生,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可见找神经内科医生,创伤腰腿痛等症状可以找骨科医生等。

(编辑/杨美云 通讯员/叶美琪、王剑 图片/医院供图)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